孩子住院越治越“重”,病源或藏在醫生手機裡……

一般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科技發展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很多孩子都是習慣性的去玩手機了,可是這樣的不良生活習慣真的是非常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的,而且這個手機裡面的一些細菌也是非常多,也會導致孩子出現一些呼吸道感染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一定要記得儘量的避免經常的孩子使用手機才行。

孩子住院越治越“重”,病源或藏在医生手机里……

小男孩為何住院25天?

兒童院內呼吸道病毒感染現狀

2009年3月4日,一個11歲的小男孩因“發熱伴咳嗽5天”來到醫院就診。

入院後查血常規無異;胸片提示“左肺可見大片狀緻密影,左上肺為著,左肺門模糊”;生化LDH 375.0IU/L,電解質肝功能無異;肺炎支原體抗體1:80,CRP 50.9 mg/L,ASO 238.0 IU/L。

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診斷為“支原體肺炎”,並做出了對應的治療(阿奇黴素聯合利福平、布地奈德霧化及氨溴索靜滴化痰、第三天加甲強龍靜滴抗炎)。

果然在第4天,小男孩的體溫就基本恢復了,後續的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和治療十分順利,血象和CRP也逐漸正常。

正當第9天甲強龍逐漸減量,小男孩也高高興興準備出院時,退熱了近5天的他卻又再次發起熱來。

醫務人員只能開始了阿奇黴素第二輪的治療。

然而,小男孩的熱峰持續升高,出現了嘔吐,氣促,持續鼻導管吸氧(2 L/min)下氧飽和度掉到了89-91%;

血常規出現異常(白細胞 2.4*109,中性粒細胞 75.3%,淋巴細胞 22.8%,血紅蛋白 128g/L,血小板124*109/L;CRP 38mg/L);

支原體抗體滴度升至1:320;

胸片的左肺實質浸潤較之前還有了進展,複查時病變增多、範圍增大,右肺也被累及;

血氣分析的異常(pH 7.515,PCO224.5mmHg,PO249.4mmHg,HCO322.9mmol/L,BE -2.9mmol/L,PaO2/FiO2

提示他存在ARDS,被推入了PICU。

最終,鼻咽分泌物檢查終於昭示了病情突如其來加重的幕後黑手——腺病毒PCR檢測陽性!

在CPAP呼吸支持、抗生素升級(泰能+萬古黴素+奧硝唑+氟康唑)、丙種球蛋白、甲強龍靜滴的治療下,小男孩的體溫終於漸漸改為了鼻導管吸氧。呼吸道症狀逐漸消失,血氣分析、血常規、胸片情況也有所好轉。

經歷了“支原體肺炎+院內腺病毒感染”後,小男孩終於在第25天得償所願地健康出院。

腺病毒

這樣的院內感染並非個例。

美國新澤西州衛生部門就曾報道一兒童醫療機構病毒傳播事故致6名兒童死亡,12人被感染;

流行病學調查提示在與首位發病者密切接觸的患者中,腺病毒核酸檢測陽性17例,發病8例,死亡1例;

兒院內RSV感染的發生率在新生兒病房為30-70%,普通兒科病房為20-40%;

RSV、IF、PIV、ADV等呼吸道病毒感染也逐漸被認識到是HSCT和SOTs患者感染和致死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目前兒科院內呼吸道病毒感染並不少見,有時還會嚴重威脅住院患兒的健康,然而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醫院的硬件條件不能夠滿足院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控制要求(單間隔離、獨立分區等),同時也缺乏可操作和有效的控制策略。

病毒藏在哪兒?

院內呼吸道病毒的傳播途徑

醫務人員及環境衛生是防止醫院呼吸道病毒感染及流行的重要環節。因此,帶病的醫務人員(特別是冬春季),醫務人員檢查患者後的手,醫務人員的生活物品等都應被關注。

1.醫務人員的手機是病毒的“重災區”

Taylor&Francis Group的研究發現10%的抽檢手機檢測出病毒病原體,88%的受訪者明白手機可能是一個院內感染源,然而只有13%常規清潔消毒其手機。

並且,兒科醫務人員手機上的病毒RNA檢出率顯著高於成人科(p

2.空氣傳播與飛沫傳播則各有特點

空氣傳播的飛沫核直徑≤5 um,長時間懸浮於空中,主要傳播結核、風疹、水痘/帶狀皰疹、SARS、病毒性出血熱等疾病或病原體;

飛沫傳播飛沫核直徑>5 um,只能在1米內短距離傳播,主要傳播支原體、流感病毒、風疹、腮腺炎病毒、鏈球菌等疾病和病原體。

飛沫傳播可能向空氣傳播轉化。

如何防患於未然?

兒童院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控制策略

瞭解了嚴峻的現狀和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制定院內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對策便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從政府和醫院管理的層面,需要領導的重視,如設置合理的病房條件,完善配套和人性化的制度,解決帶病上班的問題等;從醫務人員技術的層面,則應從常規感染控制、疫苗接種、早期診斷、藥物預防等方面採取措施。

1常規感染控制

標準預防是指:認定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均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汙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標準預防的主要措施包括:

接觸分泌物、體液、傷口時保證手衛生、戴好手套;

可能濺出體液、血液時正確使用口罩、防護鏡和麵罩,適時穿著隔離衣、防護服、鞋套;

汙染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的處理;

急救需要復甦時用建議呼吸氣囊或其他通氣裝置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

醫療廢物按照條例法律無害化處理;

環境、物體表面、衣物與餐飲具消毒等。

對於飛沫預防則應遵守以下準則:

與患者近距離(1米以內)接觸時應戴帽子、醫用外科口罩;

進行可能產生氣溶膠的診療操作時,應帶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鏡或防護面罩,穿防護服;

將患者單間隔離,或者統一疾病/危險因素相同的患者安排在同一房間,確保患者之間間隔至少1米;

限制患者活動範圍;

病情容許時患者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並定期更換;

加強通風和對空氣進行消毒。

其實我們都知道手機上面那些病毒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對於一些抵抗能力比較弱的一些小孩子,如果是經常玩手機,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呼吸道出現一些感染,甚至當孩子出現一些咳嗽發燒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儘量的避免讓孩子去接觸一些電子產品才可以的,這樣才可以保證孩子的身體快快的恢復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