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有何用?這你就不懂了

雖說圓周率是一個數學常數,但它在數學和物理中都具有很廣泛的應用。人們一般以希臘字母π來表示圓周率,它指的是圓的周長跟直徑的比值,我們早在讀初中的時候對它就很熟悉了。

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有何用?這你就不懂了

在很久以前的公元263年,我國的一位數學家用“割圓術”算出了圓周率,約是3.1416,該數學家叫劉微,他對自己算出的圓周率數值還是感到滿意的;在之後的公元480年左右,著名數學家祖沖之給出了圓周率更為精確的結果,能達到小數點後七位,分別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在這之後長達800年的時間裡,祖沖之給出的圓周率數值都被認為是最準確的,這也是我國古代的數學領先西方的重要標誌。

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有何用?這你就不懂了

對於圓周率,其實人們早就清楚它非常有可能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況且教科書上也是這麼說的。儘管如此,人類仍然在努力研究著圓周率,直到今天從未想過放棄。打從超級計算機問世以來,人類在計算圓周率方面有了更大的效率,對圓周率的研究獲得了更大的成果,如今的圓周率已經被計算到了小數點後10萬億位,這離不開超級計算機的功勞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要知道,在以純人工計算的年代,圓周率頂多也就被計算到小數點後808位。

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有何用?這你就不懂了

直到現在,超級計算機依然在夜以繼日地計算著圓周率。這就讓人們感到難以理解了,圓周率數值都已經達到小數點後10萬億位了,為何還要計算?算那麼精確到底有什麼用?對於這件事情,有人說純屬吃飽了撐的。但是,我們不能這麼想,我們不能以普通人的觀念去看待此事。其實,這背後展現的正是人類所需要具備的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精神,如同人類不斷地對宇宙和自然進行探索一般,可以說是好奇心的驅使,但更多的是那份責任心在推動著一代代的人去研究去突破。

超級計算機仍在沒日沒夜計算圓周率,到底有何用?這你就不懂了

雖然目前大家都認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但是萬一有一天它被發現是有限的呢?或者說萬一哪一天我們就會發現它是一個循環的小數呢?萬一未來有這麼一天,這對人類整個學術界而言又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收穫。現在有眾多科學家都在前仆後繼地堅持著,哪怕付出自己畢生的心血也無怨無悔,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人類社會才能不停地進步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