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學會三點,不做聚會中的寡言人

人際交往,學會三點,不做聚會中的寡言人

人脈的多寡和人際交往有著空不可分的聯繫,聚會則成為了我們拓展人脈的最適宜的場所。

一個人在聚會中的表現,直接導致別人對她的看法,而能夠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彼此聊得投緣的人。

這種聊天往往帶有隨機性,很難事先準備。那麼,如何讓自己在各種話題中游刃有餘呢?

現在,就教你幾個小方法,讓你在聚會中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人際交往,學會三點,不做聚會中的寡言人

01 博覽群書,廣泛閱讀

我們平時看書,總是習慣性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除非是工作或者學習需要,很少有人有興致翻看各類書籍。

長此以往,這種有選擇的看書方式,勢必導致我們自身的知識面過於狹窄。對於聚會中別人說到的話題,有的我們可能會侃侃而談,而有的則會讓我們感覺無從跟進。

在一次兩家公司的聯誼聚會中,新上崗的技術部的小張表現非常活躍。

剛出校門的他,總是為自己缺乏人脈而苦惱,所以,聽說這次和大公司聯誼,他早早就開始準備,一心想多結交些朋友,為自己以後的事業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聚會剛開始的時候,小張的努力的卻收到了良好的回報,大家對他的卬象都非常好。可就在玩遊戲的環節,小張遭遇了尷尬。

人際交往,學會三點,不做聚會中的寡言人

小張是典型的理工男,從小到大一直對文科比較牴觸,考上大學後,更是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文學方面的書籍退避三舍。沒想到這次聚會上,有人提議要玩成語接龍。

小張本來就對成語不在行,再加上當時氣氛緊張,結果屢屢出錯,惹得大家鬨堂大笑。接下來的時間,小張的挫敗感讓他再也沒法投入到聚會中。

由此可見,我們平時要注意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充實武裝自己,以備不時之需,這樣才能在面對各種場合、各類話題時應付有餘。

人際交往,學會三點,不做聚會中的寡言人

02 多上網瀏覽

網絡是我們豐富知識面的一個最便捷的通道,它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掌握各種最新資訊。每天抽岀少量時間上網,對各種新鮮事,尤其是人們比較感興趣的事多掌握一些,那麼在聚會中,我們也就不會陷入剄沉默無語的境地。

小李是某個大公司的業務主管,因為工作努力,他的業績飛速攀升,在公司高層中口碑極佳。但正因為這樣,他幾乎沒有時間再給自己充電,以至於對時下的許多新鮮事都茫然無知。

有一次他出差,對方公司專設晚宴歡迎他的到來。對方的接待人員都是年輕人,和小李年齡相仿,所以,聚會氛圍非常輕鬆愉快。

人際交往,學會三點,不做聚會中的寡言人

只是稍微讓李煜疑惑的是,席間無論說到什麼話題,結束的時候,總有人順嘴說:“元芳,你怎麼看。”開始的時候,小李也不以為意,但是別人說得多了,他終於忍不住問了一句:“你們幾個也沒有叫元芳的啊?就這一句話,引來鬨堂大笑。小李覺得自己鬧了笑話,非常不好意思。

雖然不瞭解一些俗語也無可非議,但不能否認的是,在一些熱鬧的場合,這些玩笑起到了黏合劑的作用。當別人處在心照不宣的默契當中時,自己卻一頭霧水搞不清楚狀況,儘管無傷大雅,對於自己聚集人脈卻多少還是會失掉一些分數。

人際交往,學會三點,不做聚會中的寡言人

03 在生活中充實自己

在聚會中,隨著聚會節奏的延伸,原本聊的—些深刻的話題會逐漸地生活化。而這時候活躍的人,經常昰那些對生活小常識非常瞭解的人。那些看似雞毛蒜皮、上不得檯面的小事,在人際交往中,有時就如畫龍點睛,起著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錢和小孫是一同進公司的研究生,兩個人都很努力,希望早日干出點成績。平日裡,兩人多少有些相互較勁,可讓小錢萬萬沒想到的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瑣事,居然讓本來平行的二人,頃刻間就分出了高下。

事情發生在公司的一次年終聚會上。因為這次聚會本身就是讓大家來放鬆心情的,所以老總那天也沒有了往日的嚴肅,和大家一起有說有笑。

人際交往,學會三點,不做聚會中的寡言人

聚會中,兩人一同走過去向老總敬酒,只聽老總正在感慨地說:“你們都吃好、喝好,我一天到晚的,經常應酬客人,酒店裡的東西真的吃膩了。我現在最想念我老母親給我做的一種鹹菜,紅顏色的,口感很勁道,唉,自從母親去世後,再也吃不到了。″

於是,大家開始探討那是什麼鹹菜,說了許多名稱,老總只是搖頭。他說:“我記得那鹹菜有一個古怪的名字,三個字的,送粥吃,簡直絕配。”小孫突然說:“那鹹菜是不是叫不留棵,醃製好以後,是深紅的顏色。”老總的眼睛一亮,頻頻點頭,“對對對,就是這個名字。你怎麼知道的?”

老總感興趣地問小孫。小孫靦腆地說:“我老家就是農村的,見過媽媽醃製這個菜。等我過年回家,給您帶一些過來吧。”老總高興地說“好好,太好了”,說完還拍了拍小孫的肩膀。就是這樣一次簡單的對話,讓小孫有了和老總親密接觸的機會。

生活處處皆學問,只要善於觀察,認真參與,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也許就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轉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