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15、16外觀相似,三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陳浩122077336


殲11、殲15核殲16在氣動佈局上都有濃厚的蘇27設計風格,但是三者形似神不似,具有相當大的區別。筆者主要從外形細節和任務分工上進行區別。


一張簡圖識遍殲11家族

從外形上來看

殲11是我國根據引進俄製蘇27SK殲擊機授權國內生產型號,在外形上基本於俄製蘇27類似,殲11B是我國在殲11的基礎上通過換裝國產雷達、航電系統以及發動機改進而來,殲11家族兩款單座型號間最明顯的區別在於發動機碰口。


殲15是我國依據殲11發現而來的艦載機,為了滿足在航母上使用,殲15最大的區別是在前緣加裝了一組小鴨翼;其次殲15尾部有著艦攔阻鉤設計;最後殲15的起落架結構要比殲11粗壯和複雜。

殲16是我國當前殲11家族最新、最先進的的型號。與殲11和殲15相比,外形上取消了空速管設計;其次三款戰機最大的區別特徵在於殲16的尾鰭是最長的,這是從外形分辨最直接的特徵。


此外,這三款戰機所採用的塗裝完全不同,殲11採用了傳統的黑灰色塗裝;殲15則採用海軍固有的淺灰色塗裝,並在垂尾上有飛鯊圖案;殲16是我國第一款使用低可視化塗裝的殲擊機,三款戰機在塗裝上有明顯的色彩差異,不失為最直接、簡單的識別方法。

內部結構決定任務分工不同

殲11系列兩款殲擊機是我國主力空優殲擊機,主要擔負遠程制空作戰任務。由於結構強度不夠,缺乏對地攻擊能力一直是蘇27設計最大的遺憾。雖然殲11B機身大量採用了複合材料,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機體結構,具備了有限的對地攻擊能力,但僅僅是有限的。
殲11繼承了蘇27殲擊機的機動能力

殲15是我國新一代艦載機未服役前,航母戰鬥群的核心力量。主要擔負航母編隊遠程制空作戰以及部分對海、對陸精確打擊任務。殲15換裝了國產新型雷達、航電系統,具備了較強的對海、對陸精確打擊能力。但受限於滑躍式起飛方式,殲15不能滿載起飛,作戰半徑和掛載能力都要遠低於陸基同類殲擊機。
殲15是我國未來十數年的艦載機主力機型

殲16是我國在殲11的基礎上深度發展而來的多用途殲擊機。其裝備了我國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最先進的對空武器彈藥,具有看的遠、打的準的特點,同時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此外殲16可以掛載當前空軍現役所有型號的空對面武器裝備型號。由此,殲16除了可以遂行傳統的制空作戰尤其是超視距空戰能力以外,還具備我國當前最強的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



綜合上述,殲11系列是我國遠程制空作戰的主力,殲16則是制空作戰和對面精確打擊的“多面手”;殲15主要擔負航母編隊制空以及部分對海、對陸精確打擊任務。此外,殲16具有前兩者所不具備的電子戰能力,同時殲16可掛載我國空空彈藥家族最新成員“霹靂10和霹靂15組合”,在機載大功率雷達支撐下,具備強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這是當前殲11和殲15所不具備的後發優勢。


鷹鴿分析


剛剛入行的軍迷可能還是有些分不清楚,其實拿出幾種機型的圖片,放在一起對照一下就會分辨出來各自的特點。無論是殲-11、殲-15、殲-16它們都是脫胎於我國引進的蘇-27戰機,是我們國家對蘇-27戰機技術吃透以後的改進機型。
猜猜這是哪個型號的戰機,記得留言哦!

殲-11戰機就是蘇-27戰機的國產化版本,我國在1990年末與蘇聯簽署了協議,採購24架蘇-27SK與蘇-27UBK戰機,在1992年6月27日交付給了我們。我們首批獲得了12架蘇-27重型戰鬥機,包括8架SK單座型和4架UBK雙座教練型,到1999年,我國共引進三批78架蘇27戰機,其中有38架是蘇-27SK單座戰鬥機,40架蘇-27UBK雙座戰鬥機。



蘇-27UBK戰機

而我們的殲-11戰機是在2000年後開始的,首先我們進行的俄羅斯配件,我們自己組裝,這個階段的蘇-27戰機被稱為殲-11A,其實就是蘇-27戰機的國內組裝,沒有什麼技術變化。蘇-27SK與殲11A外觀基本相同,殲11A是第一代蘇27的最基本外形:垂尾頂部切件、駕駛艙前部IRST光電探頭居中、雷達罩前有空速管。
殲-11A戰機

殲-11B則是完全國產化的蘇-27飛機,我們運用了國產的機體材料,改進了機體結構。並且換裝了國內生產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換裝了任務計算機,數據總線等。區別在於殲11B雷達罩為純黑色帶空速管,翼尖掛架不在安裝較粗的干擾吊艙,而是改為梯形掛架。除了第一批次外,所有的殲11B採用了渦扇10A發動機,發動機尾噴口為銀白色,而不是AL31的黑灰色。
殲-11B戰機

殲-15戰機是海航的艦載機,主要應用在航母之上。那麼其外形設計特點最容易分辨,因為其採用的是三翼面設計,也就是在主翼前面有一對小翅膀,這也是分辨殲-15戰機的最主要的地方。其次殲-15戰機還有尾勾設計,這是為了降落航母上所使用的。


殲-15戰機

殲-16戰機屬於戰鬥轟炸機,其特點就是載彈量大,作戰航程遠。殲-16屬於我們製造的蘇-27家族的最新改進型,也許會是終極版本。殲-16的最主要特點就是都採用了雙座佈局設計,不存在單座版本。
殲-16戰機


殲-16與殲-11的雙座型(殲-11BS)有些不好區分,其最容易分辨的就是殲-16戰機由於安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機頭沒有安裝空速管。下面是一些相關戰機的對比圖,我們可以參考一下!
殲-11BS(上)與蘇-30MKK(下)的對比

殲-11BS機頭是有空速管的。


這是三種戰機起落架的不同之處。記得分辨第一張圖片是哪架戰機哦!


淡然小司


也許盯上這張圖,看上一會即能明白,殲-16是雙座、雙前輪和低可探測性塗裝,沒有空速管。殲-15是三翼面佈局,海軍塗裝,有著艦鉤。殲-11雖有雙座,但是單前輪,其它方面,對於普通受眾來講,則比較費勁。比如說差別在發動機,今後這三型飛機,都將換裝國產發動機,況且與俄製細微的區別,還是難以辨認。大致就是這些,殲-15比較好認一些。殲-16低可探測塗裝也易辨識,那麼今後剩下的只有殲-11B和殲-11BS了,還要使用一段時間,在可見未來十年內,這三型飛機仍然還是主力戰鬥機。抽一點空,辨一辨,有助認識這三款機型。下面簡單說一說。

●殲-11要在制空。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引進蘇-27和雙座教練飛機,並引進了生產線,也就是100多架的樣子,作戰任務以制空為主,模擬數字化飛控,我國實現國產化以後,相繼推出了殲-11B和殲-11BS,前者作為制空主力,後者用於教練機使用,機體結構上沒有發生大的改變,解決了作戰一時之需,生產數量不多。主要不符合主流戰機發展趨勢,我們國產化以後,主要的作用,可以使用國產導彈了,不再受制於原裝只能使用俄製武器的缺失。

●殲-15滿足上艦需要。有了航母,必有艦載機,與俄有關蘇-33談判也多年,因價格,技術產權等問題,一直扯扯不清,索性自家制造。經過多年努力,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完成了中國第一架艦載戰鬥機的製造。據傳使用了四餘度電傳操作系統,航電非常先進。不過出過二、三次事故,據媒體分析,可能在大迎角起飛時,有點失速問題,出自戰機本身氣動問題。因此生產數量有限,現在還不能滿足國產航母部署需求。不過,我們不會望而卻步,期待在殲-15雙座及其改進型,一勞永逸地解決。

●殲-16,終極型蘇-30。把殲-11的事業推向極致,這應是我國在殲-11身上最後一次折騰,成為一款第四代戰鬥機。作為多任務型,使用了一定隱身技術,按最高端四代而打造,經過空軍列裝入役使用,受到一致好評。殲-16今後必將走得更遠,對空軍還是海軍航空兵,會裝備一個不小的數量。蘇-27作為一款非常棒的飛機,我國引進以後,主要使用全部國產技術生產了這三種改型。


魂舞大漠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關注兔哥)


兔哥42928


見微而知著,教你分辨“中華側衛”家族的小竅門。

自1992年引進首批蘇27SK戰機後,中國方面對這款兼具優秀載荷航程性能和飛行機動性能的雙發重型戰鬥機非常滿意,除了繼續採購蘇27系列飛機,還在蘇27系列飛機的基礎上通過採用國產子系統而研製了“國產側衛”系列,蘇27家族在中華大地開枝散葉。目前,我國共有蘇27、殲11A、殲11B、殲15、殲16、蘇30、蘇35等幾個型號、約650架左右的側衛系列,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側衛機隊。

對於軍迷來說,尤其是入坑不深的軍迷,這些戰機在外形佈局上都沿襲蘇27,外觀高度相似,難免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惑。筆者最初也是這樣,通過幾年的不斷修煉,總結了幾個簡單易用的小招數,跟軍迷朋友們分享。

1、在我國的側衛機隊中,最容易分辨的就是殲15,因為它是唯一帶前翼、三翼面佈局的國產側衛戰機。

殲15的外觀與蘇33相同,帶有一對前翼,在低速時增加機頭升力,提高著艦性能。另外殲15作為艦載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機尾有阻攔鉤。

2、看雷達罩的塗裝。進口的蘇27和蘇30使用倒卡天線雷達,雷達罩的塗裝比較有特點,在機頭的側下方有一塊相對較潛的塗裝延伸至雷達罩方向,筆者稱之為“腮線”。

注意看上圖這架我國引進的蘇27,紅圈處就是雷達罩的特殊塗裝方案,凡是有這麼一塊淺色方案的,都是引進的蘇27和蘇30系列,以及由我國組裝仿製的殲11A系列。殲11A是蘇27SK的純粹仿製版,在部隊中與蘇27SK系列不加區分的使用。殲11A和蘇27SK幾乎沒有分別,只能以進氣道側面的生產批號加以區分。另外,上述這幾種戰機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使用了AL-31發動機。

而換裝了國產雷達和航電系統以及太行發動機的殲11B系列的雷達罩是一整快黑色的,俗稱黑頭11.

這張照片很明顯了,雷達罩通體純黑。

而殲16使用了AESA雷達,雷達罩前方沒有空速管,而且雷達罩塗裝是一整塊淺灰色,可能是採用了透薄性能更好的材料吧。

而蘇35的辨別就更簡單了,因為目前我國裝備了空6旅的24架蘇35的塗裝在中國空軍中獨一無二,有點海洋迷彩的意思,大家不可能看錯。

只用雷達罩塗裝這一招,就可以方面的分別數蘇27/殲11A、蘇30和國產殲11B、殲16的區別。另外國產殲11B、殲16系列除了00批次的殲11B外,都是使用太行發動機,噴管是銀白色,而AL-31發動機的噴管是黑色的。

3、雙座機型的分辨小竅門。在這幾種側衛系列戰機中,蘇27UBK、殲11BS、蘇30、殲16這四種雙座機型的區分難度稍微大一些,但是也有一些簡單的招數,除了上文說的雷達罩,還要再結合前輪單/雙輪和座艙前光電頭的位置。簡單的說,蘇30和殲16這兩種戰鬥轟炸機為了匹配更高的起飛重量,前輪都是雙輪結構,而且為了提高載荷航程性能,都在機頭左側設有空中受油裝置。為了給空中受油裝置留位置,光電頭由蘇27/殲11系列的中間位置,移到了機頭左側。蘇35因為重量明顯增加,光電頭、受油管和前機輪跟蘇30類似。

帶腮線的雷達罩+單前輪+位於中間的光電頭,所以這是一架蘇27UBK。

純黑色雷達罩+單前輪+位於中間的光電頭,所以這是一架殲11BS。

帶腮線的雷達罩+雙前輪+位於左邊的光電頭,所以這是一架蘇30。

純淺色雷達罩+雙前輪+位於左邊的光電頭,所以這是一架殲16。另外,殲16和蘇30還有一處非常明顯的不同,殲16的垂尾是切尖的,而蘇30的垂尾是平行的。其實殲16的翼尖掛架也跟其它機型側衛也不一樣。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11,殲-15和殲-16都是源自俄羅斯一代名機SU-27,後在一步一步國產化並進行改進升級後的機型,三者的作戰使命和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殲-11是吃透蘇-27的第一步,最早的殲-11主要利用俄羅斯提供的SU-27零件和發動機組裝而成,改動不大,處於還在摸索狀態,是吃螃蟹的第一步。後發展型號殲-11B做了較大改動,一是發動機改為國產的太行發動機,雖說對比俄羅斯原裝的AL-31發動機並沒有本質性的跨越提高,但畢竟是第一種批量裝備部隊大量使用的國產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為發動機事業向前發展邁出堅實一步。二是大幅改進電子設備,尤其是雷達、座艙和電子戰設備等俄羅斯逐漸優勢不再的方面。再有就是對SU-27系列的機體結構上的弱點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改進,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提高壽命減輕重量。目前殲-11系列是我國空中力量的中堅之一,主要負擔制空任務。


殲-15是海軍使用的艦載戰鬥機,源自SU-27系列的SU-33艦載機,從T-10K3原型機發展而來,和空軍使用的SU-27差異較大。一方面殲-15最大的外觀特點就是單座三翼面,在主翼前面多一對小翼,這是和其它國產SU-27系列最大的外觀不同。而且尾椎較短,裝備了著艦鉤。殲-15針對海上航空母艦的使用特點做了不少修改,對空對海多用途能力較為突出,還可以使用夥伴式加油設備為其它殲-15空中加油。另外針對海上鹽霧腐蝕性較大的情況,殲-15的很多設備都做了針對性改進。


殲-16外觀上和其它國產SU-27系列最大不同是取消了機頭空速管,而且全部是雙座構型。根據網上公開的資料,殲-16主要的改進升級點是內部設備,除了傳統的制空任務,還可擔負對地對海攻擊並具備一定的空中指揮控制能力,是種類似於SU-30的多用途型號。也是我國國產SU-27系列的最新型號。


航空君


殲-11是蘇-27的山寨版,殲-15艦載機是蘇-33的升級版,殲-16是殲-11的升級版。外觀上區別最大的是殲-15,為了提高升力,殲-15設計有鴨翼;殲-11使用的機載雷達為相對落後的多普勒脈衝雷達,所以機頭有空速管;殲-16使用相控陣雷達,機頭沒有空速管。



殲-11和殲-16都繼承了蘇-27中央升力體的氣動外形,外觀上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很難辨認。最明顯的區別在於機頭,只要有空速管的都是安裝多普勒脈衝雷達的殲-11;機頭沒有空速管的就是殲-16,殲-16採用有緣相控陣雷達,金屬製成的空速管會對相控陣雷達造成干擾,所以但凡使用相控陣雷達做為機載雷達的戰機都沒有機頭空速管。



殲-15外觀上的區別是最明顯的,由於我國航母採用滑越起飛,為了提高起飛時的升力,殲-15沿用了原版蘇-33艦載機的“鴨翼”,殲-15的“鴨翼”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可動鴨翼,而是一對小機翼,這種氣動外形叫做“三翼面”。所以看到模樣長得像殲-11、殲-16,但多了一對小翅膀的戰機就是殲-15,殲-15機頭也有空速管,所以它的機載雷達不可能是有源相控陣雷達。


兵器知識譜


殲11、殲15、殲16同屬於蘇-27“側衛”大家族,都是基於蘇-27發展而來,而且都是由沈飛負責研發製造的,所以在外觀上很相似,但它們卻是不同的機型,有各自不同的用途,在外觀上也是有區別的。

殲11戰機

殲11是在我國引進的蘇-27SK的基礎上仿製而來,早期的殲11就是蘇-27SK的翻版,因為是由俄羅斯提供散件,沈飛組裝的,後來才一步步逐漸國產化,換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機載雷達和電傳飛控系統也全部國產化,能夠掛載國產導彈,這就是殲11B,真正擺脫了翻版蘇-27的尷尬,並在殲11B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雙座教練型殲11BS和專供海軍陸基航空兵使用的殲11BH,還有一款殲11D正在研製中。


殲15艦載機

殲15是沈飛在殲11B和蘇33原型機的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一款單座雙發重型艦載機,目前已在遼寧號航母上服役。
殲16戰機

殲16是沈飛基於蘇-30MKK研發而來,是一款雙座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是空中的多面手,即可以空戰,又可以對地或對海攻擊,其12個外掛架可以掛載各種導彈,載彈量高達12噸,是名副其實的“炸彈卡車”


這三種飛機從外形上也很好區分,殲11是單座(也有雙座教練型),機頭雷達罩顏色較深,前起落架為單輪。殲15為艦載機,有明顯的鴨翼和尾鉤。殲16的主要區別是雙座,機頭雷達罩顏色較淺,前起落架為雙輪。


那年那月那兵說


這三者都是蘇-27家族在中國的改進型號,外觀的確是相似,一般人很難一眼就分辨出來,但是細看之下還是有諸多不同的,而且他們在中國海空軍的定位也不同。

殲11又細分為殲11A、殲11B/BS,其中是殲11A也引進蘇-27生產許可證在國內的生產型號,主要是用於對空作戰,是空優戰鬥機,在外觀的標識就是機頭雷達罩不是全黑灰,兩側邊有突兀的灰色,搭載的是俄製武器。

殲11B是在殲11A的基礎上進行國產化改進的機型,使用了國產航電系統和國產武器,電子座艙由模擬儀表升級為彩色顯示屏,使用國產霹靂系列空空導彈,外觀表示是機頭雷達罩為全黑色,殲11BS是殲11B的雙座型號。

殲16是中國空軍新一代重型多用途戰鬥轟炸機,這主要任務就是對地對海攻擊,採用串列雙座佈局,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強化了機體,最大載彈量為12噸,由於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6的機頭取消了空速管,這一點好辨認。

殲15則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艦載戰鬥機,為了上艦,殲15加裝了一對鴨翼,以便降落時更好的控制進場速度,在機尾加了尾勾,同時機翼進行了摺疊處理,就是為了減小在甲板上的佔地面積,殲15負責航母戰鬥群的防空任務,兼顧對海打擊。


巴爾幹尖刀


如何區別 蘇27、殲11B、殲11BS、殲15、殲16、蘇30、蘇35

蘇27進氣道側邊身份證號為多位數,前輪為單輪機頭塗裝和殲11B機頭塗裝也不同。

殲11進氣道側邊身份證號四位數國產,前輪為單輪。殲-11A是直接從蘇聯/俄羅斯購買蘇-27SK,以及引進蘇-27SK成品零部件和生產線組裝成的戰鬥機,沒有或只有少量的中國國產化零部件。下圖為殲11A(蘇27sk)和殲11的區別。



殲11BS顧名思義為雙座,前輪為單輪



殲15特點為三翼面,前面有一對鴨翼前輪為雙輪。塗裝垂直尾翼有鯊魚塗裝,普通型號為單座,也有雙座殲15。並且尾椎短,尾部下面有著艦鉤。



蘇30為大載重考慮前輪為雙輪,雙座,機頭有空速管,垂直尾翼為水平處理。



殲16的定位和蘇30相似,繼承了前輪為雙輪,雙座。但是垂直尾翼切尾做切尖處理。


蘇35機頭無空速管,前輪為單輪,單座。尾部發動機為矢量發動機。

因為我剛會使用頭條不久,排版還沒有搞懂,其實圖片是一一對應的,讓我一不小心搞亂了,請大家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