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帕”!廣東醫院有神器,讓“帕友”瞬間不顫抖

【溫馨提示:還沒關注廣東衛生在線的小夥伴們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成對的碗

一個給了我

一個給了貓

別“帕”!廣東醫院有神器,讓“帕友”瞬間不顫抖

飯菜很好吃

但剛剛吃了什麼

我已經忘了

別“帕”!廣東醫院有神器,讓“帕友”瞬間不顫抖


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我國老年人口呈現出“總量大、高齡化、不均衡”等特點。如何活出“最美夕陽紅”?健康是“底子”。

在老人好發疾病中,帕金森病被稱作“沉默的殺手”,因為它會悄悄地盯上老人家,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且容易併發抑鬱症,還給照顧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4月11日是第23個世界帕金森病日,在廣東有醫院運用“黑科技”讓10年“帕友”瞬間不顫抖,究竟有多神奇?廣東衛生在線帶你去看看~


“黑科技”讓“帕友”不顫抖

家在佛山南海的英姐今年60歲。10年前,她的右手開始無緣無故地抖個不停。有一天,走在路上的她突然感覺整個人被“凍”在了馬路中央,一步都邁不開。

在家人的陪同下,英姐在當地醫院做檢查。醫生告訴她,之所以“凍”在路上是因為得了帕金森病

之後,英姐一直接受藥物治療,效果也不錯。可近2個月,感覺不對勁,吃藥或加大藥物劑量也無法改善病情。她到了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求醫。經過綜合評估,省二醫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勇認為腦起搏器手術是改善英姐生活質量的最有效手段。

今天,隨著“滴”的開機聲,英姐顫抖的手腳立刻停了下來。

為什麼裝了腦起搏器,“帕友”的顫抖就能被控制住?

省二醫神經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盧健軍向廣衛君解釋,帕金森病是由於大腦基底節核團多巴胺神經細胞的過多凋亡,導致大腦控制運動的環路出現異常。裝上腦起搏器後,通過一定參數電刺激,抑制了大腦的異常放電,使患者大腦的環路恢復正常,從而控制了顫抖、肢體僵硬等症狀

別“帕”!廣東醫院有神器,讓“帕友”瞬間不顫抖

張勇告訴廣衛君,安裝起搏器後的半年內,醫生將不定期地為病人調整腦起搏器參數,並配合藥物調整,以達到最適合患者的使用狀態。

“半年後,患者的顫抖、肢體僵硬等症狀將會明顯改善。”

別“帕”!廣東醫院有神器,讓“帕友”瞬間不顫抖

▲腦起搏器在人體內的透視圖


如圖所見,腦起搏器的電極藏在大腦裡,而像火柴盒大小的腦起搏器藏在患者的右胸。

當患者需要給腦起搏器充電時,可先把充電寶充滿電,再穿上馬甲,把充電寶放在口袋裡,就能“遙控”給腦起搏器充電。一般一週充電一次即可滿足日常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

◎ 腦起搏器佩戴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遠離變壓器等可能有高磁場的區域;

坐飛機、地鐵、高鐵均不受限制,過安檢時出示醫生證明,另做安檢即可;

◎做核磁共振檢查時,需選擇1.5的核磁共振並在腦起搏器關機

的情況下進行。


“黑科技”雖好 並非每位患者都適用

腦起搏器手術相較以前的毀損手術更安全、微創,它可明顯提高病人的運動功能。

張勇強調,雖然腦起搏器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並非所有人都適用。

一般來說,堅持正規服藥,病程4至5年以上,出現明顯藥效減退和異動症等併發症的患者,比較適合接受腦起搏器手術。

別“帕”!廣東醫院有神器,讓“帕友”瞬間不顫抖

▲省二醫帕金森病日義診現場,張勇主任醫師正為患者答疑解惑

帕金森≠老年痴呆

帕金森有個好兄弟,名字叫老年痴呆,他們倆經常被人混淆。

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王麗娟教授告訴廣衛君,帕金森和老年痴呆是神經系統的兩大疾病 ,由於帕金森病患者在晚期會出現痴呆等表現,讓很多人誤以為出現痴呆就是患有帕金森病。實際上,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老年痴呆的學名是阿爾茨海默病,主要症狀是智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容易忘記近期的事情,但對年輕時的事情卻記憶猶新。患者也沒有明顯的軀體症狀。

帕金森患者手腳顫抖、僵硬、行動遲緩等軀體方面的症狀較明顯,但記憶力一般不受什麼影響。

別“帕”!廣東醫院有神器,讓“帕友”瞬間不顫抖

老年痴呆的治療手段相對較少,主要靠藥物治療。大部分的治療藥物只能延緩病情,無法實現疾病逆轉。

而不少帕金森患者通過規範治療可有效改善症狀,延緩病情加重。


警惕帕金森抑鬱

研究表明,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約有40%伴有焦慮症狀,表現為精神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患者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懼、緊張,常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注意力無法集中,或者對周圍事情漠不關心。嚴重者會覺得有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瀕死感。

受到運動障礙影響,患者難以完成既往熟悉的工作,使生活質量下降,心理負擔加重,從而產生抑鬱情緒,抑鬱又反過來加重患者的運動障礙。

帕金森病患者抑鬱的治療是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

醫生建議,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患者要增強自信、自我放鬆、保持樂觀情緒、轉移注意力、保持充足睡眠、多運動、培養個人愛好。

別“帕”!廣東醫院有神器,讓“帕友”瞬間不顫抖

記者|周穎怡

通訊員|張藍溪、靳婷、高龍、朱健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別“帕”!廣東醫院有神器,讓“帕友”瞬間不顫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