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恩格斯遵照父願成為純粹的商人,馬克思還能影響整個世界嗎?

馬克思與聖西門、黑格爾、費爾巴哈的思想血緣,您能瞭解多少呢?如果恩格斯遵照父願成為純粹的商人,馬克思還能影響整個世界嗎?(本文作者:語默,號不知先生,詩人、思想者,著《語默文集》。)

如果恩格斯遵照父願成為純粹的商人,馬克思還能影響整個世界嗎?

馬克思肖像

馬克思的當代意義

馬克思是距離我們最近又最遠的人,他同丹麥思想家克爾凱郭爾一樣,都是在去世後獲得了巨大榮譽。當提到馬克思一定會想到一本書,這便是他最重要的著作《資本論》,但就這本鉅著來講,它的整個寫作進程並不順利,尤其在馬克思生命的最後幾年裡,《資本論》幾乎已經完全擱淺了,也許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或許有很多,但最為重要的則是“1848年的革命失敗”,這使馬克思的政治努力“第一國際”徹底走向了失敗。

在今天這個文明衝突不斷升級、貧富差異不斷加劇的時代,特別是2001年發生在美國紐約的9.11恐怖襲擊事件,以及2008年以後因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人們對資本主義發展的理想願景完全破滅了,而作為馬克思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病理的思想鉅著《資本論》,同復興的馬克思主義一樣在新的歷史環境中又重新獲得了高度認可。

不過需要特別引起警醒的是“我們真的瞭解馬克思嗎?”也可以說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評判標準真的是以馬克思思想為基礎的嗎?當問到這些看似有些刁鑽的問題往往會引來大眾的某種詫異,但事實證明我們所有受過馬克思思想教育的人都“毫無異議”,不管是教科書式的或者後世馬克思研究專家所詮釋的馬克思主義,都在一定程度上比馬克思本人的思想更大範圍地影響著每一個人,馬克思的思想精華部分卻變成“廢銅爛鐵”被遺棄了。

即便我們不同程度地誤解或曲解了馬克思本人的思想,但馬克思“現代社會思想之父”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他同馬克斯·韋伯與涂爾幹一樣對當代依然產生著巨大作用。至於我們如何公正公平地評判馬克思的當代意義,不管如何來定義馬克思的“思想家”與“文學家”及“經濟學家”身份,我們必須認識到馬克思是百科全書式的“學科整合”的第一人。法國政論家雅克·阿塔利這樣評價馬克思道:“在他之前的哲學家們按照人的總體性思考了人,但他是第一個把世界作為政治、經濟、科學和哲學的整體來理解的人。”

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馬克思的著作並沒有真正完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後世馬克思的追隨者創造了“機會”,人們會發現未來的希望始終隱含在馬克思的分析之中,由此對歷史進程的澄清卻又會嫁接“馬克思主義的範疇”,也就是說如果想找到解決當下世界所面臨的問題,首要的任務就是找到馬克思曾經提出過的問題,這是解決問題並取得成功的唯一可能。當然這注定是一種極不情願或被動接受的一種“必須接受”的方式。

如果恩格斯遵照父願成為純粹的商人,馬克思還能影響整個世界嗎?

馬克思與恩格斯位於柏林市中心的雕塑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思想淵源

雖然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對青年馬克思有過重要影響,但現代社會主義的思想源泉並非來自康帕內拉,當然與托馬斯·莫爾和柏拉圖也沒有任何承繼關係。除此之外,我們再扼要地談論下另一位法國思想家,他曾提出過“私有財產是一切社會不平等的根源”的重要觀點,大家不難想到這便是“非社會主義者”的踐行者盧梭先生,即便他的理論思想並未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產生過直接影響,但他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盧梭在共產主義中扮演的角色是“開創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國古典哲學。

在這裡必須提到三位重要的“空想”思想家,嚴格講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看重的思想家,他們三位分別是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現以歐文為例就馬克思和恩格斯持有的不同觀點作一概述,馬克思堅持認為英國思想家歐文在理論建樹上不如法國人,而歐文對“私有財產、宗教和現在的婚姻形式”的敵視,讓原本就與歐文派關係密切的恩格斯產生了好感。客觀來講歐文是一位堅定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踐行者,這完全不同於法國的聖西門與傅立葉偏重於理論建構。馬克思的著作的思想直接承繼了聖西門主義,而奇怪的是恩格斯卻在有意或無意地疏遠聖西門學派,聖西門學說認為“工業化與無計劃的社會是根本不兼容的”。可以說傅立葉的“勞動分析”對馬克思的“勞動思想”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恩格斯認為傅立葉是“資產階級社會、更是資產階級行為的卓越、機智和猛烈的批判者”。

馬克思於1842年有幸讀到了蒲魯東的代表作《什麼是財產?》,雖然蒲魯東的思想高度要遠遠遜色於聖西門和傅立葉,但其作為“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開創者的功績是不可小覷的,對馬克思的思想有所補益的恰恰是蒲魯東理論的缺陷部分,假如馬克思沒有認識到蒲魯東的理論缺陷,恐怕也就不可能完成批判蒲魯東理論缺陷的著作《哲學的貧困》。另一位“費爾巴哈式的聖西門主義者”赫斯,對早期的馬克思與恩格斯均產生過至關重要的影響。雖然赫斯並不能稱得上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或“政治家”,但馬克思主義和德國工人運動則濫觴於赫斯這位“先驅者”。尤其需要提到的另一位重要的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他的重要的存在意義是為黑格爾與馬克思之間搭建起了“思想橋樑”。

恩格斯的晚年曾對他和馬克思的思想生涯作了進一步回顧與梳理,即承認“從基本經濟事實中引出政治的、法的和其他意識形態的觀念”的正確性。但如今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他們因過於重視內容而忽視了形式,從而導致馬克思與恩格斯在思想方面有著很多不確定性的盲點,也就是說他們所傳遞的思想或思想的原本是什麼存在著諸多不可知的“黑洞”。

馬克思對國家理論的思索始於《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這個時候的馬克思還是一個“民主主義者”,在研究方法也與盧梭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但馬克思從未表現出對盧梭的“債務概念”有任何共識。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對“憲政、代表”等作了系統分析,馬克思認為民主機構是“一個實幹的而不是議會式的機構”……馬克思與恩格斯都相信國家概念最終會“消亡”,然而國家被定義為統治者的工具將會被改寫,這個時候持續存在的管理形式只能是“對物的管理”……在恩格斯的《反杜林論》中說國家實際上是“自行消亡的”。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家不僅僅是統治的機器,而且還是建立在領土之上的……國家在資產階級的經濟發展中還有一種功能,充當這種發展的單位——‘民族’,至少在許多這類遼闊的領土單位的形式上是如此”……

如果恩格斯遵照父願成為純粹的商人,馬克思還能影響整個世界嗎?

馬克思出生地

談談恩格斯與馬克思的著作

1842年,恩格斯“背叛”了父親將自己變成商人的想法,決定抵達英國即“現代資本主義的中心”接近無產階級的偉大運動,而在前往英國的途中與馬克思有了了第一次私人接觸,也就在此後的兩年時間集中研究和闡釋了馬克思的思想,並在1884年初的時候開始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寫作,然而在耕耘這本“勞動階級狀況”傑作的恩格斯只有24歲。恩格斯承認真正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到《資本論》中去尋找,而他自己的著作《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只能算是一種不成熟的馬克思主義。《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完成於“英國資本主義大危機階段”,可以說此書是當時的英國工業的工人階級生活的“第一見證者”。

談論恩格斯與馬克思的著作我們不得不提到《共產黨宣言》,這是自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以來最有影響的政治文獻,完全可以稱得上是超越了馬克思主義文件的政治經典。然而對於《共產黨宣言》的名稱為了避免產生諸多誤會,在這裡務必要對此進行扼要和清晰的闡述,這裡所談及的“共產黨”並不是任何組織類型或某個組織雛形,它僅僅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依據歷史形勢而寫作的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只能算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不成熟階段的見證,且並未將“無產者向資本家出賣勞動與出賣勞動力之間”明確區分。客觀而論,《共產黨宣言》是一份為“失敗”做好了失敗充足準備的政治文獻。

當我們將目光聚焦於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資本論》的時候,也千萬不要忘了在之前已經有一部重要著作了,這本名為《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著作可謂是“馬克思思想最豐富”的代表,它是馬克思在英國十多年來思想成熟時期研究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資本論》的寫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還有一部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首次從生產勞動實踐的思想觀點闡述了經濟和經濟學,它不僅是馬克思青年時代的著作,亦是馬克思主義青年時代的代表性著作,而這部著作在馬克思逝世44年後才得以公開發表。

如果恩格斯遵照父願成為純粹的商人,馬克思還能影響整個世界嗎?

馬克思在倫敦的墓地

永恆的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

最後,用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提綱》中的箴言作為結束語,即“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在所有思想家那裡唯有馬克思完美地踐行了這段歷史性話語。如果說馬克思的重要成就主要得力於他的政治影響力,當然也必須承認他作為卓越思想家對人類思想的重要貢獻——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並未離我們“遠去”……

本文版權歸語默(號不知先生,字以少,詩人、思想者,著《語默文集》,代表作《世界就在這裡》、《思想末世論》、《道德黑洞》)所有,未經許可,不得使用。

本文配圖均是與“馬克思與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等主題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