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李佃贵.张冰治疗"慢性胃炎"医案2则原创: 小师妹

专家简介

名医李佃贵.张冰治疗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全国第三、四、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河北省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慢性胃炎)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重点学科(中医脾胃病学)主任。

名医李佃贵.张冰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教授

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岐黄学者,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科带头人、系部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主任;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学术传承人。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

这两位大师,5月18-20日,都会亲临济南“讲透经方”,下面小师妹跟大家分享两位专家治疗“慢性胃炎”医案2则。

经典医案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医案

名医李佃贵.张冰治疗

患者某.男,61岁, 2013年11月6日初诊。

主诉:间断胃脘胀满10余年,加重伴烧心、反酸3年。

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口干口苦,未予重视。

后病情反复,于2012年3月23日在海军总医院查电子胃镜示:贲门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Hp(-)。

于2013年3月12日至17日之间,因发热、咳嗽、烧心、反酸在第二炮兵总医院住院治疗,用药不详,期间复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复于6月22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查胃镜示: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伴部分腺体肠化,增生显著。

后症状时好时坏.遂就诊于本院门诊。

患者既往高血压病Ⅲ级、冠心病、陈旧下壁心梗、心功能I级,

刻诊症见:胃脘胀满,烧心,反酸,口干口苦,嗳气,胁肋胀满,舌紫红,苔薄黄有瘀斑,脉沉弦细。

西医诊断:菱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伴糜烂,腺体肠化。

中医诊断:痞满,气滞湿阻,胃络血瘀。

治宜化浊解毒,行气活血。

药用

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

半边莲15g,茵陈15g,黄连12g

板蓝根12g,绞股蓝12g,苦参12g

生石膏30g,鸡骨草15g,黄药子12g

黄芩12g,炒莱菔子15g,三七粉2g

厚朴15g,枳实15g,砂仁15g

肉豆蔻15g,槟榔15g,鸡内金15g

瓜蒌皮15g,生薏苡仁15g,全蝎6g

7剂,水煎取汁400mL,每日1剂,分早晚饭前2次服。

二诊(2013年11月13日):患者诉烧心、反酸减轻、时有右胸及右后背部憋问不适,时有隐痛、嗳气,口干口苦,大便调。

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李教授调整处方,于原方中去炒莱菔子、厚朴、枳实、槟榔、全蝎,加牡丹皮12g,柴胡15g,延胡索15g。

21剂,服法同前。

三诊(2013年12月4日):患者烧心,反酸减轻,口干口苦缓解.时有右胁下或右肩部胀满不适,大便时干,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继调处方,于原方去牡丹皮,加丹参20g,蜈蚣2条,皂角刺6g。

14剂,后效不更方,自取10剂,服法同前。

四诊(2013年12月28日):患者右胁下及右肩部胀满减轻,但仍以夜间为甚,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滑。

于原方加田基黄,服法同前。

五诊(2014年3月18日):患者诉,偶有胃脘不适,右胁下疼痛不适,口干.大便稍干,每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滑。

于2014年2月27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查胃镜示:非萎缩性胃炎,胃窦黏膜可见散在点状红斑,未见糜烂及溃疡。

余部位均未见异常。可见患者症状逐步改善,尤其胃镜结果大为改观,肠化得以逆转,癌变得以阻止。

李教授调整处方,以养阴和胃为主,

于原方中去除半枝莲、半边莲、茵陈、板蓝根、苦参、绞股蓝、鸡骨草、黄芩、丹参,

加香附15g、苏梗15个、青皮15g、砂仁15g、柴胡15g、甘草6g、百合12g、乌药9g、当归9g、川芍9g、白芍30g、茯苓15g、白术6g。

服法同前,嘱其继续巩固治疗,待症状更佳平稳后,逐渐减药、停药。

并调畅情志,饮食清淡易消化,生活规律。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教授医案

名医李佃贵.张冰治疗

周某,女,60岁,2015年5月3日初诊,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2年余加重2个月,幽门螺杆菌阳性,曾以制酸、西药三联(PPI、卡拉霉素、甲硝唑)服药6个月,

现HP转阴,患者因2个月前情志失调,大怒后,出现胃脘疼痛加剧,反酸加重,胸骨后灼热感明显,双胁走窜性疼痛,

善叹息,烦躁气急,食欲可,食后反酸加重,睡眠可,大小使调,绝经10年,

既往月经周期28天,量可,色暗,血块多,痛经,经前乳房胀痛,舌红苔黄,脉弦。

证属肝火犯胄,治以清热疏肝和胄,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

柴胡10g,黄芩10g,延胡索10g

炙香附10g,合欢皮10g,夏枯草10g

太子参30g,炒白术30g,茯苓30g

龙骨30g,牡蛎30g,海螺蛸30g

黄连12g,吴茱萸2g,川楝子8g

7剂,1日2次,水煎服,嘱忌生冷油腻甜食,戒烟酒。保持良好情绪。

二诊:反酸、胸骨后灼热感、胁痛缓,情绪急躁易怒缓,仍有胃脘隐痛,加芍药10g,甘草10g。续服10剂巩固疗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