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友!2019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发布,农产品加工业前景可期

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它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增值增效、农村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19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这对于农产品加工业来说,无疑是又一次重大机遇。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到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1万亿元,占制造业比例为19.6%,成为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的基础性产业。随着农产品加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如何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让产业结构优化成为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短板和瓶颈。

@农友!2019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发布,农产品加工业前景可期

技术创新是重要引擎

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地,技术创新是实现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长久以来,中国科技工作的重点都放在生产中,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其中,反而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比较忽视,造成了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和院校,都普遍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储备,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缺乏,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

因而,增强技术创新已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首要之举。要增强对农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技术的创新需要高额的资金扶持,尤其是这种农业上的技术创新,单靠弱势的农业自身积累是难以达到的;要注重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结合,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内自主研发并重的方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增强农产品深加工的能力和品种,进而提升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要建立起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机构、学院以及企业等组合成合作网络平台,打造一批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先导和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

@农友!2019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发布,农产品加工业前景可期

基地建设是内在助力

《2019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定位是: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这个定位是比较高的,所以农业农村部的相关工作也集中在“升级”层面。通过升级加工装备,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同时加强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目前现代装备技术快速发展,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加工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通过工艺技术的提升,以往只能手工制作的包子、饺子、花卷、汤圆等,现在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制作,既保持了传统风味,效率也大大提升。

加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通过完善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建设一批农产品冷藏库、烘干房等初加工设施,解决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品质品相下降等问题,减少由于储存不当导致农产品腐败变质而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及产生的安全隐患。此外要大力推广“一库多用”、“一房多用”,提高初加工设施的使用效率。在适宜地区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初加工技术和装备。加强初加工各环节设施的优化配套,推动初加工设施综合利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粮油烘储加工中心、果蔬茶综合加工中心。

@农友!2019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发布,农产品加工业前景可期

绿色加工是发展要求

要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形成“资源-加工-产品-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并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等。

实现绿色加工,就得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利用农业资源,需要把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剩余物“吃干榨尽”。要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集中建立副产物收集、运输、处理渠道及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研制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重点开展秸秆、稻壳、米糠、麦麸、饼粕、果蔬皮渣、畜禽骨血、水产品皮骨内脏等副产物梯次加工和全值高值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坚持资源化、减量化、可循环发展方向,促进综合利用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有机结合,使副产物更加符合循环利用要求和加工标准。

@农友!2019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发布,农产品加工业前景可期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正在迎来新时代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要抓住这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形成“资源-加工-产品-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