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師究竟是環保主義者還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火星小怪獸


瘋子和天才,一念之差。

有的人說沈大師從默默無聞,到走紅網絡的整個過程都是炒作,但事實是在沒有走紅之前他也一直在做垃圾分類,相信聽過他的故事的人都知道。他原本想往文史類方向發展,但由於他父親的影響,只能選擇不喜歡的會計專業,從此與數字打交道,但他一直都很喜歡文字。

而且我們通過自己的認知也能發現,他說的垃圾分類理念沒有錯。如果一張白紙,只用了一年,另一面是空白的,不就是浪費嗎?我們從小都在學習,愛護資源,杜絕浪費。他之前把這個理念結合自己行動而已。


謙遜書生


是國學大師,還是借古遁世?

對於此位網絡追捧的“大師”,什麼學富五車,通古徹今。什麼身在流浪,心在殿堂,網絡一邊倒的贊為“聖人”,好學者奉為“大師”,“好事者”視為“異人”,好利者視其為待挖掘的“寶藏”

聖不聖,我不知道。師不師,小子也不敢妄下定論。不管他流浪的邋遢皮囊下包裹著的靈魂啥樣,能讓如此龐大網民隊蜂擁而至的反常現象,僅僅用好學的”同情的”找優越感的”“好奇的”是說不通的

既說不清楚,可透過存在的表象,讓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角度去探尋本質

據其大師幾段視頻,可以認可他於部分國學是熟讀過的。於只讀言情玄幻書只看韓劇,肥皂劇的人來說,能把拗口難懂典籍說的淺俗易懂,也算難能可貴

當然不是說網民文化修養低,從中國提倡白話文後,也只能在必學書本上讀到幾章“利國利民”的聖賢大作,而有礙和諧的固然不再提倡。所以,現在能深耕古籍的,除了殿堂中大師,常人都不會有興趣。而且,此他也只是取其金句,對於急功近利追求快節奏的今人正是投其所好,免了勞神費力的親讀“味同嚼蠟”的長篇鉅著的折磨了吧

據其自述,剔除照搬的聖賢之言,剩下的話概括起來就是“父親有錯,讓其選擇了錯的工作。親人有錯,讓其流離失所,單位有錯,讓其病退,且聯合親人迫害他,送他去精神病院。他也提到後曾經獨居,又被左鄰右舍嫌棄逼其離開。究其原因和他進精神病院的理由一樣,因倡垃圾分類,物力維艱,奉行節約,被人鄙視排斥。所以他說自己不是喜歡流浪,而是被親人單位鄰居逼迫的

如果這些都是內心的真話,就會發現其另一面-怨念極深的人

有人會有疑惑,一個尚古重道視錢如糞的人怎有偏激到如此不堪的另一面呢

其實,兩極端恰是環的結點。面對現實的不堪,有人選擇了結束。有人選擇了報復。而他之所以成了網絡大師”,因他選擇了許多古代“聰明人”選擇的“朝聖”之路…遁世或遁入空門,用經卷聖意來獲開解,當然,多數人不是開解內心的怨念,是自認為在古人那裡可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或者開解“痛苦”的結釦,讓心如死灰,幾近麻木

不過他又不同於這類人,沒有獲得解脫,甚至看起來有點象苦行的羅漢,只是看起來象,羅漢相”的假象下依舊是“怨念極深”的我

如沒猜錯,在他起初流浪時,也是渾渾噩噩,選擇了苟活。也許書籍真的是“靈魂”的救贖者,是迷海指路的航燈。由於受過良好的教育,同時有閱讀書籍的喜好,在他某一個流落街頭或者在垃圾堆時,或者…他再次看到了書,象一道閃電劃過黑暗的長空,象穿越的聖賢“棒喝”,讓他在迷茫中幡然醒悟,醍醐灌頂…

自此讀書,成了他流浪生涯的唯一的喜好。並從古人那裡,安撫靈魂痛苦的“靈藥”。

在“聖化”的典籍世界替代“不堪”的現實世界。所以,對於許多“壓力山大”的現代人來說,他的精神世界自由,超脫…沒有對物質的過分渴求,沒有工作,房貸,家庭的諸多壓力,置身在社會架構的最低端,沒有了對“追求”的“比量”,沒有勝負心,沒有得失心,沒有攀比心,甚至沒有上進心,活在文字構築的精神殿堂裡,率性而為,自由自在

不得不說,網絡不僅革新了物質世界,同時也動搖了精神世界。在他面前,任何人都無法獨善其身。他被網絡“好事者”發掘“封聖”,再次從“精神淨土”墮入“婆娑紅塵”

再次歸來,已不是親人同事鄰人眼中的“精神患者”。他是網民口中的繼往開來的“道德標榜”,他是“浮華盛世不染纖塵的白蓮聖相”;他成了現在殿堂大師們臉上一記響亮的耳光

他真的是嗎?當他帶著網絡賦予的“光環”,還能保持在昏黃路燈下讀書的“坦然”嗎?面對光怪陸離的“誘惑”還能獨善其身嗎?

也許不久的將來,就會有答案,搖身一變成為世俗中的“成功人士”,亦或者被網絡消化掉“文化骨肉”,又被棄於街頭,成了徹底的“流浪者”?

我希望“讀書人”喜愛“讀書”,不是為功利,也不是為名達,是為了流浪的靈魂能在此安放,無關古人無關網民,只關乎“自我”

但是,如果讀書人都讀成居無定所的“流浪漢”,估計東西方著書立說的聖賢們都會從地下爬出來罵街吧。

如多年後,有的人說是他讓我養成的讀書的習慣;有的人說是他讓我面對落魄失落時依舊灑脫。有的人說他讓我在直播中收穫了許多。那怕有的人當成一場笑話,一個反面教材說與後人聽…那都是你在這個世界的功德,給國人上的寶貴一課。

小子無才,草率隨筆,有所偏頗,敬請見諒最後祝您:

願您心無怨念,莫在意誰對誰錯

願您老有所依,身與心不用流浪

願您耕讀有成,無關乎功利虛名

最後開句玩笑:分撿垃圾是為環保衛生,廢物再利用,不是堆在家裡養蒼蠅養蟲,更不是搞得自個像“垃圾”,那不是“特立獨行”,那是“懶”

給大家講個小笑話,有典有據,絕非杜撰:

“古有善分類者,見物不同必以類分之”。鄰人惡其癖,遺堆糞於其門前,甚臭。此人見之,咒之。然分類之心習然,糞,屎尿混也。此人分之,屎堆之,尿灘之,故兩堆穢物遺於門前,其臭更劇…鄰人見,笑之,吾亦大笑之,世人皆笑之…魯人雜談


低到塵埃裡看世界



雲12861


沈巍從來不說自己是環保主義者,甚至從來不提“環保”二字。只提“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他撿破爛的藉口。“環保”他用不上,他也不環保。他常年不洗澡,剛參加工作就從男廁所往辦公室撿紙,在小區堆放垃圾,在家存垃圾。他走到哪,汙染到哪。說“垃圾分類”,勉強過得去。說“環保”,不是顛倒黑白嗎?


手機用戶51514926557


一群蒼蠅叮一棵臭蛋,還大師?如果他真的無慾無求早離開公眾視線了!這就是個垃圾廢物而已!違背孝道!有什麼資格談國學!滑天下之大稽!連自己都拯救不了,就不要去談拯救別人!身為紅塵人必被紅塵所累!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以這種方式逃避內心的某種脆弱,這並不可取!作為一種群居動物的一員!至少這個人是沒有任何責任心可言!這個人是真的可憐!!!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是真正的垃圾!!!都她媽去流浪了,這社會怎麼進步?你們是唯恐天下不亂嗎?有錢難買我喜歡!這話不覺得細思極恐嗎!!!


海闊天空232714359


他是一位環保主義者,他的心理也非常健康,比我們很多人都健康!

他小時候撿垃圾是為了換錢買書,成年後撿垃圾主要是因為他看不得奢侈浪費,他不是戀物癖。

他年輕的時候其實很乾淨也很愛美的,兜裡經常揣著鏡子和梳子,為了夢想和理念寧願與垃圾為伍,寧願露宿街頭,也不忘讀書和傳播國學,而且從不抱怨。

他對物質的慾望極低,但是精神境界要比我們大多數人高很多。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是對他最好的寫照!所以我們應該尊重他。你可以稱他為理想主義者,但是絕不應該汙衊和摸黑他。

他是一位修行者,比我們很多人都要高尚!





醉臥松濤2019


就算他是垃圾分類了,就算他心理健康。他每月都有工資是吧。他也不需要我們施捨。那他每天洗洗臉把自己打扮的體面一點可以吧。對自身都無法自理的一個成年人,你告訴我們他有病沒病?你的家人或者你的孩子如果也以此面目出現在你面前時你作何感想?所以一個人如果連最起碼的個人衛生都沒有搞好的話他一定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輕。


JOHNY294


每一個撿破爛的都將廢品分開賣,“大師”就一撿破爛的。二十六年,無父無母無親人,無國無家無居所,可見其學無所用,廢材一個,有學無德,不忠不孝之輩。其神情平靜而近乎麻木,口若懸河實誇誇其談,其實是一個可憐的心理疾病患者。當然他認為天下為都可憐,這就是明證!


真正珍


題主通過提問也可蹭熱度嗎?幹嘛老是大師環保的,整天拿個神經病人來說事,難道你們都未聽說過“論語″,"左傳"之類的嗎?四經五書聽說過嗎?老早電視廣告都有垃圾分類了,怎麼老是硬加於別的什麼人身上呢!拿個睡在垃圾堆裡的人來炒作,看來是比賽顛了吧!睡覺!


岑大394


早在沈先生被報道出26年前的一段工作往事起,筆者就沈先生的心理人格健康問題做出過預判,但這並不影響他熱愛環保、垃圾分棟的理念。

分析沈先生大半人生經歷,我們不難看出,他的心理陰影來自孩提的家庭父親的影響。一個健康的心理人格,很大程度上來自他孩時的生長環境,心志的成熟與健康,會左右一個人今後的人生道路及人格分裂的發展方向。

所以,沈先生是一個情商與智商相矛盾的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