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 殯改先行??唐山推進殯葬改革綜述

移風易俗 殯改先行

——我市推進殯葬改革綜述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本報記者 閆妍 通訊員 陳天榮 韓精精)又是一年清明時。生態安葬,文明殯葬,讓逝去的親人迴歸自然,已悄然成為我市新的殯葬潮流。

“海葬是父親多年的意願。”3月30日,在唐山市殯葬管理處前來報名參加海葬的市民絡繹不絕,排隊等待的王蘭香是為了完成父親的囑託,“唐山開展海葬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父親身邊也有朋友選擇這種方式,節約土地又環保生態。如今政府為我們免除了基本費用,更覺得父親的選擇是正確的。”

自2003年以來,我市舉辦了21次海葬,報名人數逐年升高,唐山已成為全省舉辦海葬次數、骨灰撒海數量、參加人數最多的城市。

海葬等生態安葬得到市民的認可和支持是我市推進殯葬改革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全市民政系統不斷加快殯葬改革步伐,倡導生態殯葬和移風易俗,努力促進殯儀服務優化提升,推進殯葬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使綠色殯葬、文明祭祀的理念深入人心。

移風易俗 深化改革

給生者以慰藉,予逝者以尊嚴,是殯葬工作的不懈追求和奮鬥目標。而殯葬改革是一項既關係百姓生活又與社會各個領域緊密相關的系統工程,也是創新社會管理的一項難點工作。

著眼於更好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我市推進節地生態安葬,狠抓以治理亂埋亂葬亂堆墳頭、二次發喪、喪事大操大辦及封建迷信活動為主要內容的“三項治理”。而解決骨灰處理問題是抓好“三項治理”的基礎,我市從2003年開始積極推行海葬,目前已成功舉辦21次海葬活動,共有3119具骨灰撒入大海。為進一步減輕群眾負擔,自2016年起,凡唐山戶籍城鄉居民死亡後進行海葬的,免除基本費用。

移風易俗,制度先行。針對喪事大操大辦、骨灰裝棺再葬、亂埋亂葬等突出問題,我市不斷完善殯葬管理制度,先後出臺文件,對相關問題進行治理和規範,印發《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黨員幹部帶頭推行火葬和生態安葬,帶頭文明節儉辦喪事,帶頭文明低碳祭祀。清明節期間,下發規範殯葬管理倡導文明祭掃的通知,向全市黨員幹部發出推進殯葬改革文明祭掃倡議書,在新聞媒體和街道、村(居)公開欄、殯儀場所廣泛宣傳,並廣泛開展鮮花換燒紙活動。

為強化殯葬市場管理,促進殯葬事業健康發展,民政系統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印發《全市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確定了三大類20項整治重點任務,整治了公墓建設違法違規問題,規範了宗教活動場所設立骨灰存放設施,加強了殯葬服務、中介服務及喪葬用品銷售的監管,對個別未明碼標價、標價不醒目,違規在社區治喪、搞迷信活動,非法銷售喪葬迷信用品等行為進行整治。其間,工商部門出動車輛2107臺次、4495人次,檢查商戶1588戶次,查處取締非法制銷封建祭祀用品點92個,沒收祭祀用品4350餘公斤。同時,查處了醫院太平間對外承包、違規開展殯儀服務的行為。為抓好火葬工作、火化設備環保改造工作,按照“火化率只許升不許降”的要求,對火化率不高的重點縣進行了整治督辦,對殯儀館火化爐進行了環保改造。目前,全市殯儀館火化爐、遺物焚燒爐和祭品焚燒爐已全部完成改造,完成率100%。

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背後,是民政人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和不懈努力為文明殯葬寫下的新註腳。

利民之事 絲髮必興

路北區袁女士的丈夫今年2月28日不幸因病去世,留下數萬元丈夫治病時欠下的債務。在過去,安葬會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但在今年普惠型殯葬服務政策下,袁女士順利地辦好了逝者的“身後事”。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殯葬管理工作作為事關民生福祉的大事來抓,把殯葬改革和管理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健全領導機構,明確部門職責,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領導主抓,民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殯葬改革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村(居)成立紅白理事會,建成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社會參與”的市縣鄉村四級殯葬改革和管理工作體系,形成了組織健全、責任落實、配合緊密、信息暢通、執法嚴明的殯葬管理網絡。

利民惠民,硬件是基礎。我市不斷加大各級財政支持力度,對殯葬管理配套設施進行改造升級,目前,全市共有殯儀館、殯葬管理所11個,經省民政廳審批的經營性公墓13處,經縣級民政部門審批的公益性公墓391處,公益性骨灰堂213處,年火化遺體量約4.6萬具,火化率達到91%。市財政投入1.38億元對市殯儀館進行整體改造,殯儀館新建人民公祭堂可滿足今後10年的需求,採用國內最先進環保的設施,實現了館內“無塵、無煙、無味”,硬件條件基本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2017年被評為全國民政標準化示範單位。

為進一步減輕城鄉低收入群眾的殯葬消費壓力,我市按照《河北省加快推進實施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積極出臺惠民殯葬政策,建立殯葬救助保障制度。從2013年起,全市實行免除城鄉低收入困難人群基本殯葬服務費,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點優撫對象、百歲老人和縣以上公安機關開具允許火化證明的無名遺體,免除基本殯葬費用。遷安市、豐南區、曹妃甸區、遷西縣、灤州市等5個縣(市、區)均已實行全民普惠殯葬政策,基本服務費用全部由財政負擔。自今年1月1日起,在市中心區實行普惠型殯葬服務政策,全面免除殯葬基本服務費用,共計820元。同時,對具有路南區、路北區、開平區、古冶區、高新區戶籍的逝者遺體火化後參與海葬的,每具骨灰免除撒海費用900元。

以人為本 服務市民

“為不斷提升殯葬服務質量和效率,努力打造優質服務品牌,我們實行了全程引導服務、個性化上門服務,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拓展殯葬守靈等業務,並通過唐山殯葬官網和市殯葬管理處微信公眾號宣傳殯儀服務動態,方便家屬查詢相關信息,利用數字支付手段為不方便到市殯儀館續費的家屬提供網上續交骨灰寄存費等服務。”市殯儀館館長麼斌表示。

為了滿足多樣化的祭奠需求,我市為市民提供了諸多富有特色的祭奠平臺。

——建設地震罹難人員紀念牆。唐山是一座歷經災難摧殘的城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給唐山人民留下了沉痛的創傷,不忘歷史、紀念逝者是廣大群眾的基本願望。為滿足廣大群眾的祭奠需求,我市專門建成了南湖地震紀念遺址公園,設立地震罹難人員紀念牆,凡是能確定的地震罹難人員姓名全部鐫刻在紀念牆上,引導廣大群眾採用鮮花、詩賦等方式進行祭奠,引導喪俗向健康、文明、環保、時尚的方向轉變。在“7·28”紀念日和清明節等重要節日,組織開展志願者行動,為群眾提供位置查找等服務,每年接待祭掃人數達10萬餘人次。

——開通“唐山7·28紀念網”。為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紀念大地震中遇難親屬的需求,我市投資50萬元,於2007年開通“唐山7·28紀念網”。網站推出健康文明的祭掃方式,開設網絡祭掃、家庭追思、社區公祭等活動,大力倡導以網上信函、音像等文明環保的形式祭掃,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追思載體,減輕公墓集中祭掃時人車擁擠的壓力,體現了創新、環保、和諧的時代理念,實現了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的和諧統一。

——設立海葬祭奠平臺。為解決骨灰撒海後親屬無處祭奠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市民對骨灰撒海的認同感,我市在殯葬管理處官方網站建立了網上紀念館,為家屬提供追思及悼念的平臺。

破冰揚帆正前行,殯改工作任重而道遠。“移風易俗,是中央、省、市交給我們的重要改革任務。而殯葬改革是移風易俗的‘牛鼻子’。”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德滿表示。“今年全市民政系統將以‘高質量發展突破年’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三深化三提升’活動要求,科學謀劃推進殯葬改革,依法管理殯葬行為,用實際行動踐行惠民諾言,不斷推進全市殯葬服務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