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送給20歲的年輕人的建議?

文|小貓倩倩:高轉化文案寫作者,頭條號簽約作者,知乎19萬關注大V,職場、心理學話題高贊回答者

有哪些送給20歲的年輕人的建議?

1. 不要滿足於簡化過的信息,一定要主動尋找知識的源頭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成了閱讀的主流媒介,各種微信公眾號、頭條文章佔據了我們的屏幕。但是,其實這些經過多次轉述的信息可能已經與事實相差萬里。

最典型的一個謬誤就是“一萬小時定律”——只要在一個領域練習10000小時,你就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但實際上這個理論原話並不是這麼說的,而是暢銷書作者對於刻意練習一次並不嚴謹的演繹罷了。這個“定律”流傳範圍之廣,直到今天你還能在各處看到這種說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作者為了傳播量會刻意誇大信息,輸出極端化的觀點與陳述,或是各種充滿情緒化的表達。你看完了,覺得“說的好有道理”,但是並不會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要保持自己主動判斷的能力,學會獨立思考,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2.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可能有人告訴過你,“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正在解答一道數學大題,在第一步就算錯了,無論你後面的過程多麼詳盡、計算多麼精準,也只是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行愈遠。人生有幾次重大決策,每一次選擇錯誤,都意味著你要在未來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來走折返路。

這句話本身不錯,但是,“如何找到正確的選擇”,卻是由你的站位決定的。在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是認真分析產生這個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找到其中最薄弱的環節一舉殲滅?你是想到一種思路就去做,還是提出好幾種解決方案,比較後選擇最優解?

新手見樹木,高手見森林。你的站位決定了你能看到什麼,會做出什麼樣的決策。當你站在趨勢的高度看待產業,站在行業的高度看待企業,站在價值鏈的高度看待自己,你會理解什麼是自己需要專注做的事,知道自己需要學什麼、接觸什麼樣的人。你也會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選擇將如何影響未來的人生。

有哪些送給20歲的年輕人的建議?

3.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大學的時候,我見過兩種人:一種人當了學生會主席,同時也能取得高GPA,最後保研出國一路開掛;還有一種人在學生團體同樣活躍,結果掛科連連,畢業季甚至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對前一種人來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對後一種人來說,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

別急著去忙碌,做一件事之前先想想為什麼。問問自己:如果我做了這件事,它會對我實現目標有幫助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無論你有多想去做這件事,請讓自己停下。

別總是藉口說“我很忙”,忙碌很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的低效

越是忙,越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不然你會發現自己雖然片刻都沒有休息,但是隻做完了極少的幾件事。史蒂芬·科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出了一種優化後的時間管理方法:時間管理四象限——把事件分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且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且不緊急”四類,

只做重要的事情!只做重要的事情!只做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件事不重要,再緊急也不要做。

有哪些送給20歲的年輕人的建議?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你在一件事情上花費了過多的時間,這意味著你花在另一件事的時間就要打折扣。如果不知道怎麼管理時間的話,可以試著列“事件清單”:把每一件要完成的事情按照重要性程度放在“時間四象限”中,然後只做一二象限的事。

如果有一些必須處理的瑣事,可以把它們集中起來一起完成。如果很難保持專注的話,可以給自己劃定一個小範圍的不被打擾的時間區域,比如說25min,強迫自己在這段時間內完成某項任務,過程中不去看手機。

有哪些送給20歲的年輕人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