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摘要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10月6日揭曉,日本物理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物理學家阿瑟·麥克唐納(Arthur B. McDonald)獲得此項殊榮。他們獲獎的理由是發現中微子震盪,從而證明中微子是有質量的。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中微子是宇宙中數量僅次於光子的基本粒子,一部分中微子是由於宇宙射線與地球大氣層的相互作用而產生,另一部分是來源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曾經長期困擾物理學家的一個問題是,與理論計算比較,高達三分之二的中微子在地球的實際測量中卻消失了。

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梶田隆章和加拿大薩德伯裡中微子天文臺研究所主任、女王大學教授阿瑟·麥克唐納分別用實驗證明,這些中微子並沒有消失,而是變換了身份(中微子有不同類型,每種類型稱為一種“味(flavor)”)。

這一重要發現表明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存在缺陷,因為根據這一理論,中微子的質量應當為零。然而梶田隆章和麥克唐納的實驗結果清晰表明中微子是有質量的,儘管質量可能很小。這說明標準模型並非完美解釋宇宙組成的全部理論。目前與中微子有關的實驗還在繼續,世界範圍內大量的努力被用於捕捉中微子並研究它們的性質,新的發現有望改寫我們對於宇宙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認識。

編譯:鎖相、嵌段共聚物

官方介紹見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