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莽山紅茶 助推鄉村振興

宜章縣縣長張潤槐在“2019年湖南茶葉行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郴州市宜章縣是湖南紅茶重點產區。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千億茶產業”和“六大強農”政策春風吹拂下,主產於中國原始生態第一山的莽山紅茶,以其“紅於莽山、紅走千年、紅在品質、紅火百姓、紅遍天下”的“五紅特質”,成為“湖南紅茶”品牌中,最“紅”的生態之茶、文化之茶、精品之茶、富民之茶、希望之茶。

宜章 | 做強莽山紅茶  助推鄉村振興

宜章縣縣長張潤槐

莽山出好茶:

茶葉是宜章縣的傳統經濟作物,宜章產茶的歷史得從1000多年前說起,宜章南部的莽山瑤族鄉是宜章茶葉的主產區,那裡素以“莽林怡情、山茶養性”為傲,早在千年前就已開始人工栽培茶樹。據民國版《宜章縣誌》記載:莽山“以崖子石之山茶、莽山思仁坳之橫水茶為最佳,其性涼,能解熱毒,可治痢疾”。可見宜章產茶歷史悠久。

自古高山出好茶,莽山也不例外。在莽山山頂的天台寺周邊存有大批逾世百年的古茶樹,每年寺裡的師傅都要採茶製茶,這些茶葉有的供奉、祭祀,有的供自飲或待客迎賓。天台寺在2003年重建時,還特意保留了周邊的野生茶資源。

當然,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也是宜章擁有的獨特優勢。宜章地處南嶺山脈,具有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的獨特山地氣候。宜章境內莽山、騎田嶺、獅子口三大高山的緩坡地海拔在300~800米之間,無任何工業汙染,終年雲霧繚繞,對提升茶葉中氨基酸和咖啡鹼的含量有著不可言喻的妙處,是生產優質茶葉的理想環境。

宜章 | 做強莽山紅茶  助推鄉村振興

躋身“全國茶業百強縣”:

宜章的茶葉主要以紅茶為主、綠茶為輔。紅茶紅豔明亮、滋味鮮醇酣厚、香氣持久,葉底能自然舒展、油亮有光澤。綠茶則慄香高長、滋味濃醇鮮爽、回味甘甜,葉底肥碩厚軟、葉色嫩綠。這些產品主要銷往郴州、長沙、廣東等地,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2018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6.2萬畝,實現總產量1580噸、總產值5億元,近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依靠茶葉成功脫貧。宜章茶葉產業邁出由增產到提質的大步伐,躋身“全國茶業百強縣” “ 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強縣”。

宜章 | 做強莽山紅茶  助推鄉村振興

2022年實現茶業產值10億元:

宜章縣堅持書記引領、縣長主推,一攬政策強激勵。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顧問、縣長任組長、專職副書記具體抓的縣茶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重大問題、重要活動主要領導親自協調、親自參加、親自代言,得到省市農業部門、供銷部門、茶業協會大力支持。

強化政策扶持。出臺《加快宜章莽山茶產業發展意見》,每年統籌資金1000萬元設立茶葉產業基金,對規模開發給予獎補。強化技術支撐。爭取到省委組織部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駐縣服務,省市茶葉專家定點指導,有力促進莽山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聚焦優勢,一心謀劃準定位。以打造“中國紅茶示範縣”“粵港澳大灣區紅茶直供基地”為目標,確定“全國百強、湖南十強、湘南標杆”的定位,立足“每立方厘米十萬負氧離子”的天然氧吧山地氣候、“萬里珠江發源地”的充沛水量資源、莽山瑤民“人工栽茶10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粵港澳大灣區7000萬人”的大市場等優勢,按照“南部率先、中部崛起、東部開發”的思路,編制《宜章縣莽山茶產業發展規劃》,一心一意謀發展,計劃到2022年,全縣種植茶葉8萬畝、年產茶葉4000噸,實現茶業產值10億元。

宜章 | 做強莽山紅茶  助推鄉村振興

茶農每年可增加收近萬元:

堅持龍頭引領、品牌致勝,一路向南擴市場。宜章有11個鄉鎮與廣東接壤,是大灣區的“後茶園”,市場需求量很大。我們以基地培優為基礎,著力“三品一標”建設,茶園面積4年增加4萬畝。其中建設高標準千畝示範基地8個2萬畝,新建高標準茶葉加工產業園2家。

我們以做強企業為龍頭,引進投資上億元茶企3家,培育宜章和宜、瑤益春茶業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15家。有QS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的龍頭茶企8家。我們以品牌創建為抓手,茶葉良種面積達80%。創建“英紅九號”“瑤山紅”“莽仙沁”等6大紅茶品牌,多次榮獲茶博會、農博會、中茶杯金獎,入選《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目錄》。

“莽仙沁”紅茶獲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大創新產品”。正在申報“莽山紅茶”地理標誌產品。以南方市場為主推,大灣區市民素有喝早茶習慣,而早茶又尤喜紅茶,通過深圳福農王集團、廣州華商百貨等大公司強力推介,莽山紅茶已在南方市場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宜章 | 做強莽山紅茶  助推鄉村振興

堅持融合發展、做強產業,一呼百應興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我們抱定將莽山紅茶作為鄉村振興支柱產業,帶動融合發展,形成一呼百應的產業集群。推進茶文茶旅融合發展。依託大莽山旅遊的百萬遊客資源,積極推動茶旅一體化建設,打造茶文化旅遊示範點和茶旅特色小鎮,休閒觀光茶葉產業加快興起;挖掘千年茶史文化,創作以莽山瑤族世代茶生活為原型的文藝作品融入文化旅遊。推進茶果蔬融合發展。

形成以紅茶為主導,臍橙、油茶、紅薯、火龍果、有機蔬菜為補充的生態農業產業集群。推進脫貧振興融合發展。龍頭茶企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1帶N”的方式與貧困戶建立聯股聯利共同體,帶動5139戶貧困戶脫貧致富,茶農每年可增加收入8000-10000元。

宜章 | 做強莽山紅茶  助推鄉村振興

宜章將發揮全省紅茶主產縣的優勢,堅定不移走好品牌興茶路徑,堅持“走出 去、引進來”,著力打造莽山紅茶精品,加快拓展精深加工和高端開發,全面融入“湖南紅茶”品牌的“航空母艦”。

下一步,宜章縣將按照2019年省茶葉行業工作會議暨千億產業推進會的要求,充分借鑑兄弟縣市的經驗做法,圍繞將莽山紅茶產業建設成“湖南紅茶”主力軍這一目標,在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品質發展中,跑出茶葉千億產業加速度,引領茶葉生態產業高質量。

宜章 | 做強莽山紅茶  助推鄉村振興

整理:黃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