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盛唐三傑(2):顛沛流離的詩聖杜甫

亂世中的盛唐三傑(2):顛沛流離的詩聖杜甫

國破山河在

李白比杜甫大11歲,是杜甫的偶像。公元744年,李杜第一次相遇,李白當時已經名滿天下,而杜甫還只是嶄露頭角。李白與杜甫一見如故,相交甚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攜手共遊將近兩年。

杜甫曾為李白創作了十幾首詩,把李白寫進了詩裡。李白在安史之亂中遭難,被當作叛賊流放夜郎,杜甫聽到這樣的消息,心生懷念和擔憂,杜甫相信李白為人,一心報國,絕對不會造反,寫下一首《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這首詩既是表達思念,也是站出來替李白說話,足見兩人交情之深。

亂世中的盛唐三傑(2):顛沛流離的詩聖杜甫

李杜之交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自己也遇到了麻煩。當時杜甫剛做了個小官。長安城被叛軍攻陷以後,唐玄宗棄城逃到了四川。太子李亨在甘肅靈武宣佈即位,準備攻打叛軍。

杜甫一心報效國家,要趕去靈武參加平叛。於是安頓好家人,自今陝西富縣出發,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虜,押到了長安。同時被俘的還有王維,同為俘虜,只是兩人被俘後的遭遇卻截然不同。

杜甫官職低微,又沒什麼名氣,叛軍沒有太限制他的自由。在囚禁八個月之後,杜甫尋機逃出長安,當他穿著破麻鞋,衣衫襤褸出現在肅宗面前時,皇帝很感動,授予他左拾遺一職,意思是撿起皇上遺漏的東西,類似現在的監察部門,雖官階不高,卻是皇帝的近臣。

可是不久發生了“房琯罷相事件”,杜甫捲入其中。房琯在唐玄宗和新皇帝交接的過程當中立了大功,原本很受新皇帝重用,官拜宰相,但是有人向新皇帝挑撥,說他更忠於老皇帝,這就碰到了新皇帝內心的死穴,尋機罷免了房琯,由張鎬接任宰相。

杜甫和房琯是故交,站出來反對,認為“罪細,不宜免大臣”。迂腐的書生哪裡知道,所謂罪過,不過是政治鬥爭的藉口。於是“帝怒,詔三司親問。”後經繼任宰相張鎬營救,才免去了牢獄之災,仍任原官,但皇帝從此認定杜甫為“房黨”,再不信任,於758年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亂世中的盛唐三傑(2):顛沛流離的詩聖杜甫

石壕吏

這場變故對杜甫打擊很大,讓他對仕途失去希望,從此變得憂鬱苦悶,生活頻陷困境。

759年,杜甫因對汙濁的時政痛心疾首,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開始流浪,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幾乎餓死。走投無路之時聽說當年任拾遺的同事嚴武、年輕時的朋友高適這時都在四川做大官,於是到了成都。

朋友們出錢出物,幫杜甫在成都西郊蓋了一所草堂,這便是留存至今的“杜甫草堂”,杜甫在此總算過了一段安穩日子。雖有朋友幫襯,但生活依然清苦,秋風襲來,茅屋破敗,飢兒老妻,徹夜難眠,他寫下了千古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亂世中的盛唐三傑(2):顛沛流離的詩聖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

765年,嚴武突然病故,杜甫一下子又失去生活來源,不得不攜家離開成都,在接下來的幾年間漂泊巴蜀江湘。

770年正月,杜甫阻於潭嶽之間,斷食好幾天,得到耒陽聶縣令饋贈的食物,飽食一餐後,強支病軀,伏在他的小破船裡,寫了最後一首詩,這個始終在戰亂和飢餓中逃命的一代詩聖溘然長逝,時年58歲。

杜甫一生都在荊棘與泥濘中行走跋涉,命運悲苦,然而在悲苦中卻留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雄渾詩句,令人唏噓。

敬請閱讀續篇:《亂世中的盛唐三傑(3):茫然無措的詩佛王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