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東南亞的投資機會?

“我們為什麼對東亞市場感興趣?一是它體量比較大,整個GDP加起來接近3萬億;二是它增長速度非常快,東盟國家GDP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穩定增長。”


如何看待東南亞的投資機會?

海投全球創始人兼CEO 王金龍

以下內容根據王金龍老師在沙丘學院講課筆記整理而成,有刪減:

01

如何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從全球範圍來看,超高淨值客戶主要分佈在歐洲、美國和亞洲。

過去這麼多年,中國每年創造這麼多的財富,都是怎麼來管理的?如果從全球經驗來看,從美國到英國這些成熟市場,甚至包括韓國、印度這些新興市場,基本上20~40%的資產是配置在海外。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中國在海外的資產配置是低於5%的,中國的資產95%以上都是在國內,主要分佈在銀行存款、房地產、股票等地方。

根據招行的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資產的海外配置會翻一倍,將達到10%。也就是五年的時間,會新增13萬億市場機會,所以我們要關心全球資產配置,要學會分散風險。

全球投資組合

如何看待東南亞的投資機會?

大家比較熟悉的投資方案,像股票、債券、房地產這些,都是常用的方式;像能源,可能大家投資的不多,因為中國是管制的。在境外,投資能源的方式比較多;私募股權就是VC、PE這一類,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數字資產是個新興的產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字貨幣。從資產類別來看,這裡面最新的就是數字資產。

全球股票——公募基金

對於股票,可能大家最熟悉的還是買A股,另外做一些海外的個股投資。在海外,最主要的一個投資股票的方式是買共同基金。為什麼買共同基金?一是它的流動性比較好;二是可以分散風險,一個共同基金可以買上百支股票;另外,它是主動管理型,有很多大的專業機構專門替你在各個範圍內管理。所以,這是成功市場投資者最首選的投資方式。

全球股票——標準500指數


如何看待東南亞的投資機會?

股票的另外一種投資方式是買指數,指數的好處就是非常簡單,它跟市場大盤是100%掛鉤的。上圖左下角是標普500的過去五年回測,可以看到美股一直在漲,只有2018年的時候有幾次小規模的回撤。所以如果你看好美股市場,你不需要一支一支買,就買標普500,它同時覆蓋了500只大盤股,可以看到五年漲了接近80%。

這跟A股市場是不一樣的,A股基本上是在3000左右波動,有可能五年就3000點漲到3500。所以你持有指數沒什麼價值。但是成熟市場是相對比較穩定的,過去五年平均每年收益百分之十幾。

我們為什麼設定一個長期的收益目標是10%?這是從過去100多年的歷史經驗中測出來的,就是如果你設置10%左右的收益目標,這是可以達到的,也不需要承擔額外的風險。假設說你就買標普500的指數,五年的時間,一年也賺到10%了。

貨幣基金——美元貨幣基金

固定收益有幾種,我們先看美元貨幣基金。美元貨幣基金跟國內的餘額寶有點對標,但是在美國美元貨幣基金收益非常低。在美國和歐洲,銀行存款基本上是零利率的,歐洲甚至可能是負的,因為你存錢要給銀行付手續費。所以如果你要配置美元,需要接近零風險的產品,美元貨幣基金還是比較優選推薦的。

債券——美國國債

美國經濟危機以後做量化寬鬆,最近一直在升息,它帶動的直接效果就是,一年之內的美國國債從1.5稍微漲到2.6,所以就導致了資本從新興市場迴流到美國,因為美國收益上來了,你買美國國債有2.6的收益。另外一個直接的效果是導致中美之間的國債利率倒掛了。中國一年期的國債是2.45,美國一年期的國債是2.64。

為什麼一年期的國債,中國的國債收益要比美國的低?大家都知道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難道中國國債比美國國債風險要低嗎?不是的,是因為兩個市場是不互通的。在美國用美元,你買一年期能拿2.6的收益,但是在中國用人民幣買一年期的國債只能拿到2.45的收益,所以這就是市場的獨立監管,導致這種套利空間的存在。

地產

在國內,大家可以直接投資房產,也可以買地產公司的股票。

其實在海外還有多種的方式,最主要的一個地產投資類別,就是信託,它有一部分股和一部分債的性質,因為它每年是靠你的資金收益分紅,一般會有三到六個點。另外,它在市場上是公開交易的,它具有股票的性質。所以這個產品是比較特殊的。

第二個產品是指數,就是你買這個房地產的公司的股票打包,做了一個指數。

第三是房地產基金,這個私募基金是專門投資房地產的,但是有各種的策略,你可以做翻修的,可以做開發的,也可以做長期持有的。所以地產的投資方式是極大豐富的,因為地產從全球範圍來看是最大的一個資產類別了。

能源

能源有幾種,一種是公募基金,就是主動選一些比較好的股票;第二是石油指數,石油指數就是跟能源掛鉤,原油的價格其實是在直線上漲,但是波動非常大,所以風險是非常高的,但是有很多套利的機會存在。另外,還有私募基金,比如海外的一些能源直接投資的項目。

對沖基金——量化基金

對沖基金的投資策略非常多,比如多空、股票、跨市場套利等。

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Equities Fund (文藝復興股票基金),是美國最有名的,長期回報最高的一隻量化基金,但它的特點就是誰也不知道它是怎麼賺錢的,但年化收益率一直在30%~50%左右。過去幾年,股票市場波動比較大,傳統對沖基金賺錢比較難了,所以現在大家都在做量化,因為量化的收益是相對比較穩定的。

私募股權——百億獨角獸基金

我們做私募股權的方式還是找一個最大的套利機會,比如我們當時投了滴滴Pre—IPO的項目。當時的判斷是,滴滴肯定會壟斷中國市場,肯定會上市,它的對標公司就是uber,它是會成長成千億的公司,所以一百多億的美金市值是不貴的。如果三年賺兩倍,我們就覺得比較不錯了,如果兩年賺三倍那就更好了。

當然,這是我們在2015年做的。2016年以後,我們就沒有再做類似的項目了,因為一二級市場倒掛,很多項目非常貴,它上市以後可能還不如它在私募的時候價格高。所以我們需要做一些市場分析,然後自己去主動尋找一些投資機會。

數字資產——指數基金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數字貨幣已經發展成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別了。首先,它本身的規模比較大,最高是已經衝過萬億的規模;其次,它的市場相對比較成熟了,有很多機構已經開始進入這個市場,可投資的資產方式也比較多。

指數基金,比如bloomberg,他們跟galaxy合作,出了加密貨幣的這麼一個指數,但主要還是比特幣、以太坊這些傳統的主流貨幣了。它的做法就是我掛鉤這個指數,我不想去炒幣,我也不想弄數字錢包,那我就買這個指數就行了,這個指數是跟主流的貨幣是掛鉤的,整體漲就漲,整體跌就跌,它不會因為一隻貨幣跌的很厲害就清零。

數字資產——量化基金

量化基金,就是傳統的對沖基金開始進入量化的市場,無論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坊,都跟股票、債券是沒有本質上區別的。所以它用自己的量化套利,用這種無風險套利的機會來做。具體怎麼實現還要看各個團隊的具體策略,但實際上它就是用傳統對沖基金的方式來炒幣,從而實現相對平穩的收益。

數字資產——STO(證券型通證發行)

STO是非常合規的,STO必須是持牌的,必須要在正規的交易所上市的,像納斯達克也是正規交易所上市的。

02

東南亞的市場有多大?

東南亞新興市場發展紅利

我們為什麼對東亞市場感興趣?一是它體量比較大,整個GDP加起來接近3萬億,很快就會超過德國和日本,會接近中國,從而變成全球第四大經濟實體。二是它增長速度非常快,東盟國家GDP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穩定增長。

東南亞人口和消費紅利

目前,整個東盟有6.5億人口,而且增長速度非常快。如果看單個國家的話,印尼是2.7億人口,已經僅次於美國了。這種國家體量大,人口多,而且人比較年輕,所以這些地方是有人口紅利的。

東南亞國家發展政策紅利

另外就是他們的政策紅利了,基本上就是大家鼓勵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鼓勵電商,鼓勵消費金融,所有這些都是中國過去經歷過的。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經驗,複製到東南亞再去賺一波錢。

一帶一路政策紅利

中國去東南亞國家修碼頭、修高鐵、修高速公路,這些都會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認為這一波紅利其實有很大的溢出效應。

消費增長,智能手機滲透率穩健提升

對於細分市場,比如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印尼、越南、泰國增長得非常快,印尼2018年賣了4000萬部智能機,而且很多都是中國的商品到當地去傾銷,推動了當地消費的增長。

電商市場空間蓄勢待發

如何看待東南亞的投資機會?

在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滲透率還不到1%,這是非常小的一個比例,中國現在已經接近15%了。但是在淘寶和京東之前,中國就是這個水平。所以電商是一個高增長的利潤區。

比如,印尼最大的電商Lazada是螞蟻金服控股的;像Shopee,騰訊是最大的股東,所以中國已經開始進入東南亞市場的佈局。他們就是電商做支付,然後做消費金融,其實就是把淘寶、支付寶、天貓、餘額寶這種方式,輸出到新興市場去佔領當地的市場。

03

東南亞面臨怎樣的投資機會?

我們分別講一下幾個資產的類別,包括股票、債券、地產和私募股權,看看東南亞市場有哪些賺錢的機會。

股票——東南亞股市動盪

2017年,大量的外資流入到東南亞市場,2018年以後基本上都是流出了。為什麼2018年的股市比較動盪?就是因為美國在升息,美國的收益在上升,所以很多新興市場的資本都活躍到成熟市場去了,從而導致了新興市場的股市下跌。

印尼股票市場在2018年的時候波動有衝高,然後又跌下來了。如果回撤幾年的話,其實是一個整體上漲的趨勢,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一個新興市場。它最大的問題是總體市值不夠高,體量不夠大,只有四五百隻股票,大概4000多億的市值,所以很容易被操縱。

越南市場2017年的時候成長是最好的,漲了48%,基本上很多都是中國的操盤手在裡面做的。我們為什麼喜歡越南股市,就是因為它本身基本面是非常好的,比如投基礎設施和奶業消費品,可以對標中國的電信、蒙牛這種公司,都是可以看到很清晰的成長路徑。

所以,東南亞的股市體量雖然不是特別大,但還是有一些賺錢機會的。不過如果賺大錢會比較難,而且進出也比較難,所以就不能大規模去投入了。

信貸——東南亞金融體系滯後

在東南亞,信貸是有機會的,因為它有很多消費增長,但是它的金融非常欠發達。整體來看,只有10%的人有信用卡,這還包括了像新加坡、馬來西亞這種發達的國家。像印尼、菲律賓,信用卡滲透率只有個位數,那他們怎麼去借錢買東西?就是用虛擬信用卡,或者消費金融的方式來實現。

印尼的民間借貸還是非常發達的,基本上2/3都是民間借錢,因為銀行基本上不服務個人,只服務企業。另外,移動互聯網比較發達,網上消費也比較高,所以這才導致了消費信貸市場的出現。

現在在印尼市場最主流的兩種消費方式,一種是分期,一種是現金貸。基於互聯網的紅利,當地的推廣成本還是比較低的,比如說Facebook打個廣告買個客戶可能就兩三美金,不像中國這麼貴。另外就是授信,原來都是比較傳統的,然後中國把自己的這一套風控模型輸出到當地,然後再本地化,接上當地的徵信系統和當地的數據模型,通過驗證還是可行的。所以,基本上比較大的這些分期公司或者信貸公司,都是中國的團隊在做。

另外,印尼還沒有出利率上限,基本上現金貸是1%左右的日息,年化百分之三四百。分期的話,月息大概是四五個點,年化百分之六七十,相對來說是低於市場的價格。所以,賺錢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套利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越南相對於印尼稍微欠發達,印尼基本上人均GDP接近4000,越南才2000。越南的信貸投資機會跟印尼基本類似,有消費金融,有現金貸,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傳統的借貸方式,就是摩托車頂賬,而且這種傳統的典當方式在越南還是主流。

地產——東南亞地產加速升溫

對於東南亞的地產,現在的熱點是越南的胡志明市。他們人均收入不高,但是常住人口比較多,也是1000萬以上的大城市了,總體的成長性還是可以的。當地的這種房地產項目一般在1000到2000美金左右一平米,總體來說房價不高,出租率還可以,所以現在很多中國的投資人覺得泰國房價比較貴了,更願意選擇去越南投資,去河內、胡志明買房。

泰國的房產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像曼谷這種核心城市,另外一類是像普吉島、芭提雅這種旅遊的地方。泰國和中國房產做對比的話,最主要的就是泰國是永久產權,而且是實用面積計價,無公攤。另外就是租金回報率,中國是2%—3%,泰國是5%—6%。

所以,泰國房產租金比較高,首付和單價比較低,豪華公寓差不多200多萬人民幣就可以買下來了,在北京賣一套房,可以在泰國買好幾套,這也成為比較常見的一種套利方式。過去,泰國房價每年的漲幅還是比較快的,但是現在房價也比較高了,有接盤的危險了。

私募股權——東南亞的機會

東南亞的滴滴——Grab

在東南亞,最大的兩家出行公司一家是Grab,另外一家是Go-Jek,Grab相當於東南亞的滴滴。Grab是馬來西亞的公司,Go-Jek是印尼的公司,他們都是當地最大的出行公司,而且都是百億美金左右的市值。

Grab為什麼成長性這麼好?主要是因為創始人陳炳耀背景比較好,他們家在當地是非常大的汽車經銷商,他在哈佛商學院畢業以後,看到了Uber的方式,想在東南亞做出行,得到了家裡的支持。淡馬錫、老虎基金、中投、軟銀等都是他們的投資人,Grab最新估值是140億,估值還不是很高,但是這潛力還是比較大的。

這些百億美金的公司,主要還是為了跑馬圈地,迅速佔住了當地的市場。

印尼消費金融公司——Akulaku

Akulaku是中國的團隊在印尼做的公司,它的模式主要兩點,一是自營電商,主要是賣中國手機,二是給第三方電商平臺做消費金融的配資。他們從中國的資本融了很多錢。中國資本主要是看中了它的電商流量和消費金融前景,這個業務非常賺錢。

東南亞市場風險分析

在東南亞做投資,政策、法律、監管等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首先是監管風險。比如在印尼做現金貸,很多團隊在2017年就去了,但是在2018年忽然開始發牌照,很多人就“死”在半路上了,因為他沒有關係,他的系統不合規,他就拿不到牌照,然後錢也回不來了。所以監管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你一定要按照當地的要求去做。

第二,市場風險。新興市場有套利的空間,有賺錢的機會,但本身的市場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第三,基礎設施。三年前,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是非常差的。我們2016年剛去印尼的時候,做分期、做現金貸,大家手機上都沒有移動支付,他怎麼借錢?就是Go-Jek,Go-Jek提前給你現金。還錢怎麼辦?你需要到7-11把錢還給他。現在,很多中國團隊到當地去建了移動支付的系統,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完善了。

第四,人才。東亞的這些人基本素質都不高,他們對生活品質要求也不高,沒有想要賺很多錢。比如一個月賺1500塊人民幣,就過得開心了。所以這些人是沒有辦法把他們培養出來的。為什麼很多中國的團隊帶著中國的技術和系統到當地去做,就是因為在當地找不到高水平的人才。

第五,效率。總體效率比較低,但是也是靠關係,你要拿個牌照也得去找律師,找政府關係。核心還是要本地化,接地氣,按照本地的方式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