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淨土

阿里巴巴的老總馬雲說:我是弱勢群體,不知此話是否掀起撼然大波,引來一片噓聲。身家過億,海外馳名的老總是“弱勢群體”?那我們只能是“更更更弱勢群體”了!不過轉念一想: 他可能在物質上終日錦衣玉食,香車豪宅,如花美眷。勝似神仙。但在精神上卻猶如一個乞丐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驚恐地環顧四周,生怕不知何時何地竄出一隻猛犬向他撲來,緊張得連鞋帶兒都跟著抖動了,如此這般,倒也真可算是弱勢群體罷。作為一個龐大帝國的老總,你可以事事小心,每日三省吾身,內因不致出錯,但風雲常變,世事多舛,波詭雲譎,外因防不勝防,不知何時翻船,惶惶不可終日,真是要多弱勢有多弱勢。……多想找片淨土,擺脫這無邊煩惱,無窮擔憂。難怪史上有人不願做皇帝而出家當了和尚,卻原來寺廟中有金錢不能比擬之佳境。錢多有什麼用?沒有安全感,坐在金山上也不快樂!心情跟乞丐沒什麼兩樣。 有旅西者歸來說:外國的老太太手拿包爆米花及可口可 樂,獨自一人到影院去看電影。此類情形很多,我認為很瀟灑,很享受,而中國人絕無可能!中國人怕孤獨、怕寂寞,喜歡扎堆,國粹麻將(非四人不能玩)即是鐵證。這種陋習導致高端群體三人一群、 五人一夥,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勾心鬥角,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拉關係上。故在中國,一個人是否神通廣大,是否是成功人士,與知識、技能無關,而是看你關係網是否龐大,有了此網做事便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且此網結得牢不可破,固若金湯,所以撼山易,撼關係網難!低端群體則在低級趣味的瞎侃亂聊裡虛度光陰,哪怕褲子破了露出屁股,也決不會想到哪裡找點錢來買條新褲子,嘁,你說得也太玄了吧?不玄,我告訴你,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思考。聚在一塊能長知識除非是高端論壇聚會或學術會議,至於低端群體湊在一起永遠都是張家長、李家短之類無聊話題,而他們就靠這種閒聊來打發漫長的時間,腦子也就越來越遲鈍(因為用進廢退),所以貧窮就不奇怪了,這就是馬太效應:窮者越窮,富者越富。光是這樣倒還罷了,可惡又可怕的是:流言蜚語,詆譭中傷往往就從這裡擴散開來,讓你灰頭土臉、揹負罵名,惴惴不安,如坐針氈…… 晏子春秋上有句話:桔生淮南是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說的是同一物種,由於產地、環境不同而變成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同樣是人,外國老太太就自尊自愛,決無閒心去管別人怎麼著,只追求安逸,注重過好自己的每一天,享受生命。年輕老外的價值觀則是:成就是個人奮鬥的主要目標,享樂是功成名就後的第一要事, 除此而外諸人諸事均與我無關。而國人已在與學術無關的糾結中耗盡了精力,即便沒有耗盡,一個人在心緒不寧時所做的事情當然不能得到最高的效率。人的各種精神機能,一定要在絲毫不受牽制的時候,才能發揮最佳能力,因為煩鬱的頭腦,即使有所思想,往往不清楚,不敏捷,不合邏輯,所以就一事無成!就算有少數人過五關、斬六將,歷盡艱辛到達成功之彼岸,卻不能盡享成功之果實,仍提心吊膽地擔心著什麼?這叫什麼事兒? 據科學研究報道:使用象形體方塊字的中國人左右腦同時發展,使用曲裡拐彎字母彎彎繞的老外卻只有右半腦發達,也就是說:國人一個腦袋, 老外半個腦袋,可事實卻是老外打敗了中國人!奧巴馬——一個父母離異,父親多次再婚的黑人之後,若是生在中國,不被唾沫星子淹死才怪,哪能當總統?我敢肯定地說:楊振寧教授若是身在中國,絕對拿不到諾貝爾獎! (題外話:最近幾個股民激烈點評楊教授娶了個28歲女人之事,其羨慕、嫉妒、反感、不屑之情皆有之,好無聊!“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人家討幾歲老婆關你何事?你若功成名就你可討18歲花季少女。)這就是有五千年曆史的古老中國和兩百年曆史的美國之區別,也就是中國沒有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原因。 以上說明一個寬鬆的氛圍是多麼重要。以馬雲之類高端人士都說自己是“弱勢群體”,嗚呼哀哉!難怪富人要移民。不能移民者到哪裡去找一片淨土?大概只有寺廟吧?“ 和尚”是不是中國的特產呢?據我所知,西方好象只有教徒,每星期到教堂做次禮拜, 與心情無關。而中國的和尚除了強身健體,心情大概就是導致出家的重要原因了。有什麼辦法呢?誰叫你“不幸生在帝王家,”你也就只能仰天長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