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云说春秋战国:知荧以退为进,巧拒楚王

晨云说春秋战国:知荧以退为进,巧拒楚王

公元前597年,楚国发兵攻打郑国,晋国则去救助郑国,于是晋楚两国在泌一带交战。在两军混战中,晋国大夫知荧被楚军活捉,他的父亲荀首率领部下返身来救,但没有成功,只杀了楚国的连尹襄老,射伤了楚国公子,并将襄老的尸体和受伤的楚公子带回晋军军营。九年后,晋国向楚国提出用楚公子和襄老的遗骨交换回知荧,楚国同意了。

在送知荧回国的时候,楚王问他:“你囚居在楚国多年,是不是怨恨我?” 知荧回答说:“两国交战,是我自己无能不胜其任,以致做了俘虏。大王不杀死我,让我回国接受惩处,这是大王对我的恩惠,我怎么能怨恨大王呢?”楚王又问:“这么说你应该感激寡人的恩德了。”知荧说:“晋、楚两国都为自己的国家考虑,以免除老百姓的苦难,并意识到以前交战是一时之愤,现在两国相互谅解了,通过交换俘虏来表示两国和好的诚意。这和我个人并不相干,我没必要感激谁。”

晨云说春秋战国:知荧以退为进,巧拒楚王

楚王本来想让知荧感激自己,好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没想到知荧却这样回答。但他仍进一步追问:“你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呢?”知荧说:“我不曾有怨于大王,大王也不曾有德于我,无怨无德,不知道报答什么。”楚王仍然不肯善罢甘休,继续追问:“虽然这么说,你也一定要告诉我些什么吧?”知荧镇静地说:“托大王的福气,让我回到晋国。假使我的国君将我杀掉,我到死也不会忘记您对我的好处。如果托大王的福气,国君免我一死,把我交给父亲,父亲若家法将我处死,我至死也不会忘记大王的恩惠。

晨云说春秋战国:知荧以退为进,巧拒楚王

如果父亲免我不死,仍让我继续担任晋军的首领职务,那么在防守边疆时,遇到楚国的将帅,我也不敢回避,我一定为晋国尽到臣子的职责,我准备用这种做法来报答大王。楚王听了颇有感慨,叹息说:“今后不能再与晋国交战了。”于是,为知荧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送他回到晋国。一个聪明的外交家懂得在特定的语言场合,对于敏感问题采取明智对策。比如知荧,他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先责备自己无能,如果能被放回,只有感恩。当被问如何感恩时,他又回避正面回答,只说一切皆是国事,与个人无关,自己不知应该感激谁为借口来避免回答一些敏感的话题,终使楚王想利用他为己效力的计划没有得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