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千字長文,史上最全歸納:什麼才叫「地段」好?

“地段!地段!地段!”

李嘉誠的這句話,被包括我在內的無數地產從業人員,引用過無數+N次。

地段之於房產,無論是當下的價格,還是日後的價值,都非常重要。即便隨著互聯網的發展,VR/AR 技術的革新,共享單車的普及,位置似乎沒有之前那麼重要,但互聯網也加速著人們的空間聚集,實際上,北京的中關村、美國的硅谷,反倒是房價與租金昂貴的地段。

地段決定價值,品質影響價格,這是房產的鐵律。

什麼地段是好地段?哪裡的房子漲得快?哪裡的房子租不掉?當我們在談地段時,都應該談些什麼?

原創千字長文,史上最全歸納:什麼才叫「地段」好?

“地理”上的好地段

  • a.城市中心

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使得人、公司、商場之間的距離消失,它的成功取決於人們實地交流的需要,它的自然發展都是由內而外,逐漸擴張的。越靠近城市中心,就越意味著“距離的消失”,配套資源的豐富,以及人口的密集。在北京,人們可以通過一個人住在幾環,來粗略地估算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資產狀況:越靠近內環,就越說明他是“老北京”,或者至少說明他的家底雄厚。而北京最核心的地方,是故宮博物院與中南海。

在此基礎上:一線城市優於二線城市,優於一線城市群,優於二線城市群,優於三線城市,優於三線城市群。中心優於郊外,老城優於新區,商圈優於公園,學區重於市區。地鐵口優於公交站,公交站優於火車站,火車站優於主幹道路旁。

  • b.優質地塊

便捷的交通、繁華的商業、高密度的人口,真的利於生活居住麼?已然高昂的房價,未來可以繼續保持高速地上漲麼?除了城市核心,如何判斷一個地塊是否優質?

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在城市發展方面具有很強的“計劃經濟”特點。通過閱讀城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任何人都可以讀懂不同區域所承擔的主要功能,也能很好地預測地塊的未來的發展走向。

以北京為例,從《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可以看出,北京市接下來將會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不同區縣所承擔的任務並不相同,於是才會有通州的城市“副中心”。

越是中央的規劃,越是北上深廣、省會城市的規劃,可信性越強,執行度也越高。但並不是所有的規劃,都一定會落實:越是偏遠的、窮困的區域,規劃的落實性就越差。2008年以來,伴隨著地方投資熱度不斷升溫,全國大量城市興起了新城開發熱潮,一個個新城規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些規劃承載著當地城市發展的遠大藍圖。然而鉅額的城市建設投入,也把許多地方政府拖入地方債務的泥潭,直至十餘年後的現在,很多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也仍然沒有填平。而那些規劃的新城、開發區,因為人口流失和投資不可持續,最後也大多變成了鬼城、無人區。

最後,什麼板塊算優質?環境得天獨厚,有山有水有靜謐;軌交四通八達,企業林立商業繁榮;市政府搬入,規劃資源逐步落實。曾經的望京就是字面意義上的“遠遠地望著北京城”,但因為一座座科技園、創業園的建立,現在的望京已經發展成北京最重要的商業板塊之一,房價也不輸三環內的中心地段。

原創千字長文,史上最全歸納:什麼才叫「地段」好?

“工作”上的好地段

  • a.五千米幸福理論

城市規劃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理論叫“五千米幸福理論”,指的是從家裡到工作場所的距離如果在5千米之內,幸福感就會很高,且差距不大。但如果超過5千米,每增加一段距離,幸福感就會衰減一點。

聽說馬克·扎克伯格非常信奉這個理論,所以把所有的員工宿舍都建在Facebook總部5千米之內的地方。其實不難理解:家庭與工作場所距離不足5千米,省去了員工每日早晚大量的奔波時間,讓員工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與投入工作,員工又怎能不覺得幸福舒適?美國有Facebook,中國有字節跳動。聽說今日頭條的範圍更短,員工在公司附近1.5km範圍內租房,無論是實習生、試用期還是正式員工,都能獲得公司下發的租房補貼。

但距離不夠靠譜,畢竟代步工具也會影響通勤的時長。而如果從時間的維度考量,工作場所與生活場所的距離最好不超過30min的通勤時間。對於人生首套房,戶型小區可以不那麼在意,但儘量要在地鐵等交通樞紐旁,儘量距離工作地點近些、近些,再近些。

  • b.聚群而居的重要性

從事哪一個行業,不如就選擇到企業和從業者最多的地方去。雖然競爭會更激烈,房租也更高,但是你也可以在與同行的交流中,獲得更多的工作機遇與更快的專業領域成長。

以北京為例,回龍觀聚集著大量碼農,國貿附近的金融從業者扎堆,宋莊和798有大量的原創藝術家。除此之外,景德鎮的瓷器出名,義烏的小商品齊聚,東莞是製造業的天堂。

原創千字長文,史上最全歸納:什麼才叫「地段」好?

“生活”上的好地段

  • a.一碗湯的距離

“一碗湯距離”,是指子女從自己家中給老人的住處送去一碗湯,到達老人家時,熱湯不會因為距離遠而變涼,“一碗湯距離”是日本學者提出的“家庭親和理論”中重要的概念。在日本,倡導親情,養老敬老,子女的住處和老人的住處離得不應太遠。如此一來,晚輩在獨立的同時,又能照顧長輩。

在中國,實行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一對年輕的夫妻可能要照顧兩對老人,如果老人距離自己的住處太遠,一來會讓親情淡漠,二來更無法處理長輩突發的狀況。如果與父母住在相同小區或相鄰小區,既可以保證夫妻生活的獨立性,又可以對老人即時照料。

  • b.熟悉的生活圈

對於自己熟悉事情,人們出錯的概率很小,這種原理在買房上也是如此:買自己熟悉區域的房源,買到性價比更高房源概率,也可以大大增加。

因為買房人熟識周邊小區的真實狀況,包括物業、房價以及各種生活配套。不僅如此,這些地方還有很多的個人美好記憶,可以提升居住的幸福感與舒適度。比如自己母校附近(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可以)的房源、工作地點附近的房源、甚至是經常前往的足球場旁的房源都是熟悉的生活圈房源。

原創千字長文,史上最全歸納:什麼才叫「地段」好?

“教育”上的好地段

  • a.學區房是什麼?

學區房特指那些劃片在好學區內的住宅,購買並落戶後,子女可以就讀於好的公立學校之中。同樣一片區域,普通學區的三居室要300萬元,好學區的三居室則要400萬元,那麼這個地區學票的價值便是100萬元。

學區房是我國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師資力量等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各地高考選拔難易度又差別極大,造成了人們對於學區房的追捧。“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能夠通過買房使得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多花一些錢,父母也是願意的。

  • b.學區房在其他國家是否存在?

學區房在其他國家同樣存在,但與中國的“因為有好學校,所以有學區房”不同,其他國家是“因為有好學區,所以有好學校”。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施行多年的房地產稅,而房地產稅作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其中50%都被投入到地方的教育上,徵收的房產稅越多,投入在教育上的資金就越多,教學環境就越好,人們也就越願意遷入,如此形成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良性循環。

  • c."不穩定"的中國學區房

在中國,好的學區多是指升學率高、排名靠前的、重點的公立小學、初中與高中。這些學校的教職員工,不會因為周邊房價的增值而多一分的工資,這些學校也不會因為學區房的買賣而獲得任何“獎勵”。在這樣的狀況下,“學區房”並不穩固。

以北京為例,抽籤入學、教師輪換等制度,正在從根本上摧毀價格高昂的學區房。2018年4月底,北京市各區陸續發佈2018年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城六區通過“多校劃片”、“房產登記時間”、“六年一學位”等多項措施,嚴控“以房擇校”,“學區房”再難以對應單一名校。即便你購買了一套屬於名校的學區房,你的子女依然可能被劃片到普通學校,甚至這套房產可能根本不滿足“六年一學位”的需求,雖然是學區房,但連學位都沒有。曾經炙手可熱的天價學區房,因為這類“入學新政”,開始一步步走下神壇。

  • d.開發商關於“學區房”的常用伎倆

因為買房人對學區房非常看重,所以開發商自然願意投其所好。開發商最常用的伎倆是誇大周邊學校的師資力量,並將原本不存在的學區,故意放在自己的樓盤。買房人未經求證便高價買了下來,直到子女真的需要入學時,才發現自己受騙上當了。

一些相對“良心”的開發商,則會引入某某名校的分校,或與教育局協商引入教育配套,最終通過“學區”的概念,實現房價的溢價。但是分校與新建學校未來的教學質量究竟如何,只有等到若干年後才能一辨真偽。

  • e.購買學區房的“建議”

學區的好壞,指的是不同學校間師資力量的差異,而越是相鄰的學校,其差異越不明顯,隨著教育系統的完善,這樣的差異一定會縮小乃至消失。而好的地段,又一定會與好的教育配套相伴。所以,沒有必要緊咬著“學區房”不放。對於年輕人,有學區房固然好,但為一個學區房而承擔高昂的費用,卻著實並不應該。

從經濟學角度考量,如果真的要買學區房,就儘量買小的,因為學區房的最大價值無非是“學票“本身。但從投資角度考量,“學票”的價值未來很可能逐漸走低。我並不反對學區房,但堅決反對“偽學區房”,也堅決反對“天價學區房”。

教育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於老師,而老師會辭職、流動以及有生老病死,而且學生擁有好的老師,並不註定會有好成績、好未來。花費巨資買一個“天價學區房”,還可能在未來遇到搖號入學、名額分配、教師流動、租售同權等不可控政策。如果真的想要孩子接受頂尖的教育,私立的國際學校才是最穩妥的選擇。

最後,我們在買房之前還可以適當瞭解小區的業主狀況,他們的職業、收入分別位於怎樣的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房產將越發代表著一種“圈子”,擇鄰而居,比擇學區而買要明智得多。

原創千字長文,史上最全歸納:什麼才叫「地段」好?

“交通”上的好地段

  • a.地鐵口

筆者還在地產公司市場部做市場調查時,驚奇地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地鐵口對於房價的影響確實很大,但並沒有開發商、銷售口中那樣大。地鐵口影響最大的是房屋租金,因為租戶最看重便捷性。所以,如果買房用於投資與出租,可以更關注地鐵口,否則建議更綜合關注交通與居住。有趣的現象是,地鐵口對新盤房價的影響要大於對二手房房價的影響。

而對於“地鐵房”,在距離地鐵口2公里範圍之內的小區價格差異並不大,2-5公里則房價會逐漸下降,但大於5公里後房價的變化就會越來越小。原因是因為2公里之內可以通過步行抵達地鐵口,2-5公里可以通過自行車抵達,5公里以上則會選擇其他交通工具。

  • 機場

機場同樣是會被開發商“過度”宣傳的交通利好。一個城市的機場,確實可以提升城市的地位和綜合房價,臨空經濟圈”也確實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但是機場通常位於遠郊,距離市中心較遠,且飛機的噪音非常影響日常休息,除在機場附近工作的人員,筆者並不建議為了“交通”而買在機場旁邊。

原創千字長文,史上最全歸納:什麼才叫「地段」好?

“配套”上的好地段

  • a.公園

公園的最佳的距離是0.5千米外,而大於0.5千米後,越近越好。之所以說0.5千米之外,是考慮到公園裡可能有廣場舞的大喇叭,而在避免了大喇叭的情況下,茶餘飯後,與父母妻兒一起到公園漫步鍛鍊,絕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 b.醫院

家中有老人或病人的情況下,住在距離醫院3-5千米的地方比較方便,因為老人或病人需要定期前往醫院檢查或治療。

但對於一般家庭,應適當遠離,畢竟醫院周圍人流量較大,交通可能存在擁堵,同時病原體也更容易從醫院傳出,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 c.中小學

對於中小學,有小孩且希望孩子步行上學的家庭,需要考慮。0.5-2千米的距離較適中。(兒童步行均速3-4千米/小時)

若家中沒有小孩,以後也不會要小孩,或要麼願意讓孩子坐公交、要麼可以自己上下班接送,再或者決定讓孩子去寄宿制的學校就讀,則可以儘量遠離學校。畢竟學校周圍會有廣播及學生的噪音,也會有亂穿馬路的未成年人和大量的私家車、流動商販,這些都會影響居住品質。

  • d.商業

小區配套的底商會大大提高生活的便捷度,所以,有底商且都開業的小區,一定比沒有底商或底商沒有開業,甚至基本倒閉的小區住起來方便舒適。

不過,大型商業因存在噪音和人流過大,建議居住場所選擇在與其的直線距離大於1千米的地方。

  • e.鍋爐房、工廠等“大煙囪”

此類建築屬於可以遠離就儘量遠離的建築,但確實存在的話,也可以居住在此類建築的上風口處,且間隔應大於100米。否則煙囪的粉塵將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 f.垃圾填埋場、垃圾站

同樣的,垃圾填埋場、垃圾站也是買房人應該避開的場所,填埋場最好在居住場所的500米之外。儘量不買垃圾站、垃圾桶下風向處的房子,尤其不要買老舊小區,沒有物業或物業費很低小區的此類住房。在夏天時,氣味會非常難聞。

  • g.火葬場

關於火葬場,儘量選擇與居住場所直線距離大於5千米,且住宅處於上風口,在視野中看不到的位置。即便自己不“迷信”、不介意風水,也應考慮轉賣房屋的對象與租客介意的可能性。

  • h.高壓線

高壓線是不值得去焦慮的因素,它不在我們適當遠離的場所範圍中。但是我列在這裡是想說明,很多人會誤以為電磁輻射引發不孕、白血病等,這是偽科學。

當人與高壓線的距離超50米,環境磁通密度即降為0.14米,與有家電的室內環境磁通密度便已經相同了。如果真的很在意,超過50米居住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