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兩位院士從軍報國60餘年退休,海陸軍已有4院士離退休

空军两位院士从军报国60余年退休,海陆军已有4院士离退休

鞠躬、俞夢孫院士在退休座談會上合影。 “中國空軍”微信公眾號 圖

繼今年1月來自海軍的吳孟超、廖萬清院士和3月來自陸軍的程天民、王正國退(離)休之後,來自空軍的兩位院士鞠躬、俞夢孫本月也光榮退休。

4月12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在頭版刊文《退休不褪色 風範永傳承——空軍軍醫大學兩名院士光榮退休見聞》介紹:4月10日,古城西安,空軍軍醫大學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以座談會形式,為89歲的鞠躬院士和83歲的俞夢孫院士舉辦退休儀式。

10日上午9時,兩位院士身著筆挺的軍裝,精神抖擻地步入空軍軍醫大學禮堂。會場大屏幕上,播放著反映他們從軍報國60餘年來奮鬥足跡的珍貴照片。他們積極響應院士制度改革,正式與身上的“空軍藍”告別。

軍報報道提到,“學醫救國、鞠躬盡瘁”,是鞠躬院士年少時立下的人生理想,他在國際上率先提出“腦下垂體受神經-體液雙重調節”假說,推動我國神經科學進入國際領先行列。俞夢孫院士率先研發出多種型號航空生理遙測裝置,即使在古稀之年,仍然4次登上甘巴拉雷達站,帶領團隊完成“5個首次研究驗證”“4個方面理論突破”“3種科研保障模式探索”,填補了國際高原航空醫學科研領域空白。

此次座談會,空軍專門向兩位院士發致謝信:您科學巨擘的家國情懷、敢為人先的無畏精神和不懈奮鬥的科研追求,為科技興軍樹立了好樣子、留下了好傳統!

據中國海軍網今年1月報道,1月14日凌晨,黃浦江畔冬雨連綿,寒夜籠罩的上海灘還在沉睡之中,現年97歲的吳孟超院士和81歲的廖萬清院士卻早已醒來。儘管已得知上午就要宣佈退休命令,但兩位老院士還同往常一樣,一大早就來到醫院臨床查房。“就要告別奮鬥了一輩子的站位,身上的白大褂就要換下了,心中有很多的不捨。”

吳孟超和廖萬清兩位老院士都出生於舊社會,都是海外歸僑,都曾經歷回國、入黨、從醫、參軍……“一輩子聽黨話,每一步跟黨走。”的信仰早已融入他們的血脈。這一次,兩位老院士以主動退休的實際行動,積極擁護和響應國家院士制度改革政策,為軍隊高級別科技工作者作出了表率。

1月14日10時30分,海軍軍醫大學以座談會形式為兩位老院士舉行的退休儀式正式開始。在校領導宣讀上級關於兩位院士退休的命令後,科技幹部代表分別向吳孟超、廖萬清院士獻上鮮花。

據“中國陸軍”微信公眾號消息:3月的山城重慶,草長鶯飛,春意漸濃。13日和14日上午,陸軍軍醫大學分別以座談會的形式宣佈了程天民院士的離休命令和王正國院士的退休命令,併為程天民院士頒發了中央軍委授予的勝利功勳榮譽章。

程天民是我國防原醫學的主要開拓者和領軍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14次參加我國核試驗,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複合傷研究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兩次榮立一等功,2017年榮獲吳階平醫學獎。

王正國是世界著名的創傷醫學和野戰外科專家,我國衝擊傷、創傷彈道學、交通醫學研究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軍隊第一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美國“Michael DeBakey”國際軍醫獎,榮立一等功1次,2015年當選國際交通醫學會主席。

院士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稱號”,當選者無一不在各自投身的研究領域中取得過標誌性成果,在業界的影響力更是毋庸置疑。因此,院士往往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奮鬥終身,以前很少有退休的先例。

但是,這一情況已發生了轉變。據文匯網此前報道,2018年5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院士退休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出穩妥有序推進院士退休工作。院士退休制度的出臺,是為了從根源上解決院士的年輕化問題,把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才選進院士隊伍,保持我國科研事業的活力和動力。而要在制度上推陳出新,離不開勇氣和信念,一改陳規,正是黨和政府勇於創新的表現。

事實上,院士年輕化的工作一直在穩步推進中。2017年,中科院完成新一輪院士增選。新當選院士61人,平均年齡54歲,60歲以下的達到92%。可以說,一支朝氣蓬勃、戰鬥力十足的院士隊伍正在形成當中。

當然,推動院士退休制度,並不意味著減少對為祖國立下卓越功勳的元老們的關心和關愛。國辦印發的《通知》已明確強調,從優保障院士退休後待遇;創造條件做好服務,發揮好院士退休後的作用等具體舉措。這些妥善的安排,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知識分子和院士群體的關心愛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