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30的潛望鏡頭,十年前曾經很流行……

前言

前幾天,同事談到華為新發布的 p30 和 p30 pro,說道:“……那個潛望鏡頭腦洞好大……”,此話一出,感慨萬千。我感慨的不是這個腦洞有多大,而是,這個曾經在相機領域叱吒風雲,在手機領域做過勇敢嘗試的技術沉寂了十年後,精簡了部分功能,再次出現在大家眼前時,大家說了一句: Who are you……。

我決定把這個故事講一講


十年之前

照相,作為記錄生活,記錄影像,永久定格瞬間的一種技術,是人們一直以來的需求。如今照相是如此簡單,掏出手機,隨手就可以拍出一張清晰的彩色照片,還可以利用無線網絡立即分享給朋友。如果想要更專業的效果,買一臺單反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事實上,單反相機的價格不斷下探,已經成為了家用產品。

但是在零幾年,卻不是這樣的。

那時候,沒有微單,手機只有200萬像素,單反貴的要死,操作也很複雜。

提到相機,第一反應是: 卡片相機。走出校園,工作了發了工資,買一臺卡片相機,記錄生活,給好朋友,家人拍照,是很多人美好的回憶。

卡片相機大概長得像下面這個圖,主要的的品牌是松下,索尼之類的

華為P30的潛望鏡頭,十年前曾經很流行……

卡片相機

卡片相機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像上圖這種,鏡頭可以伸縮的,這種有一個特點,就是鏡頭很大,而且要伸出來來實現完整的光學結構 和變焦操作。

而另一種,鏡頭不大,是不伸縮的,一般是位於角上。像下面這個圖裡的 索尼 T700

華為P30的潛望鏡頭,十年前曾經很流行……

而它,正是使用了潛望鏡頭,而且是可以連續光學變焦的潛望鏡頭

我們看一下它工作原理

華為P30的潛望鏡頭,十年前曾經很流行……

潛望式相機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潛望式結構和伸縮式最大的優點是,鏡頭通過一個稜鏡讓光線 “拐了彎”,來實現更薄的機身。

當然潛望鏡頭缺點也很明顯:光圈小,結構複雜,對焦慢,變焦倍數有限(伸縮鏡頭可以做到60倍變焦,潛望式做到5倍已經是洪荒之力)

那這種小體積,無損的變焦模塊能放進手機嗎?


勇敢嘗試

oppo在2017年公佈自己的潛望變焦技術時,用到了 首創 這個詞。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太嚴謹,不嚴謹體現在,第一個把潛望技術放到手機上的並不是oppo

故事是這樣的:

既然潛望可以節省空間,加之光學變焦是人們渴望的需求,自然會有人想到把它裝到手機上。

最先把螃蟹弄熟並且吃了螃蟹的是夏普

在2004年出品了首款搭載潛望結構鏡頭的手機,型號是: V602SH,長這個樣子

華為P30的潛望鏡頭,十年前曾經很流行……

可以看到這貨風騷的姿態完全不亞於大黃蜂,擎天柱。作為首創,技術參數並不突出,只有200萬像素,並且鏡頭只做到了 2倍光學變焦。

隨後夏普三星又發佈了一些 3倍光學變焦的潛望鏡頭手機,之後由於結構複雜,研發成本問題,下注的廠家並不多。

那個時候步步高還是我們熟悉的步步高;雷軍還在金山軟件公司;微軟剛剛發佈自己的新一代手機系統 —— windows mobile 2003;諾基亞還如日中天,0.14g赫茲cpu + 0.008G內存的手機能賣三四千;iPhone 再過三年發佈;安卓還沒準備好借鑑誰……

時間來到2013年,著名光學器件提供商 HOYA,推出了一款經過改良的潛望鏡頭模塊,10 片鏡片,支持光學防抖,3 倍光學變焦,自動對焦。而厚度只有驚人的6mm!完全可以放到手機裡了。

而事實上,它確實被塞到了手機裡,只不過是兩年之後了。

華為P30的潛望鏡頭,十年前曾經很流行……

HOYA cube 鏡頭模組

華為P30的潛望鏡頭,十年前曾經很流行……

hoya cube

2015年,在手機領域一直習慣悶頭搗鼓卻就是火不起來的華碩,發佈了一款潛望鏡頭的手機,搭載了上面提到的 HOYA 潛望鏡頭模塊。手機叫 ZenPhone zoom,手機長得並不醜,配置也還過得去,但是各種市場因素下,這個手機並沒有被大眾所熟知,當然那時候也不太流行各大節目去插硬廣。

華為P30的潛望鏡頭,十年前曾經很流行……

華碩 zenphone zoom

之後,潛望鏡頭再次陷入沉寂。而這時候互聯網思維造手機開始流行

一個手機的成功當然要靠自身實力,不過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再次出山

再次見到潛望結構被濃墨重彩的吆喝出來,是在2017年的MWC世界移動大會

而主角是 OPPO

縱觀潛望結構鏡頭的發展史,會發現潛望鏡頭複雜的光學變焦機械結構,鏡片尺寸限制,高精密度要求等特點,限制了它在手機這種厚度很薄的設備裡安裝。

那麼,向來以營銷見長的 OPPO 這次有什麼不同呢?

答案是,砍掉了光學變焦結構

鏡片變成了固定的,是一個固定焦距,而其他焦距通過其他攝像頭和數碼放大等“接力”來實現。

華為P30的潛望鏡頭,十年前曾經很流行……

注意看,鏡片是固定的

不得不說這是個非常“聰明”的做法

這麼做的好處有很多:

  1. 結構簡化,加工難度降低,良品率提高,成本降低
  2. 減少研發難度,提高可用性
  3. 能快速推出實際方案,領先對手進行營銷宣傳
  4. 利用長久以來潛望鏡頭存在感低的事實,製造一波 “首創、很厲害、黑科技”的營銷熱點

缺點似乎只有一個:沒有了真正的光學變焦

但是又有幾個消費者在乎呢

不過話說回來,之所以可以這樣做,很大一個原因是,最近幾年的影像技術極大進步,不再是之前幾百萬像素時代,幾千萬的像素,讓數碼變焦也可以完成不同光學定焦之間的焦距“接力”來實現畫質還能接受的連續變焦體驗。


後來的事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華為也發佈了 潛望變焦的 p30 和 p30 Pro,同樣的採用了去掉光學變焦機械結構的設計。雖然並不是新創的技術,但是終究是通過技術整合,來提升了手機的能力。

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