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提到鹽鹼地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治理鹽鹼地”;改良或者肥料企業的第一想法就是“我們可以改良鹽鹼地或者我的產品是抗鹽鹼的”。但是我們為什麼要改良鹽鹼地,甚至什麼是鹽鹼地和如何改良鹽鹼地,這些基本問題都沒有搞清楚。針對這個問題和情況,我簡單談一點關於鹽鹼地改良和利用的理解。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第一、為什麼要改良鹽鹼地?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穩定和安全的基石。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耕地數量的多少和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鹽鹼土是我國最主要的中低產土壤類型之一,我國鹽鹼土分佈廣泛,從溼潤的太平洋沿岸的東海之濱至乾旱的準噶爾盆地、極乾旱的塔里木盆地,從熱帶的海南島、南沙群島到寒溫帶的呼倫貝爾草原、松嫩平原,均有大量的鹽鹼土分佈。然而,由於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自然或人為作用使得很多土壤出現鹽鹼化的趨勢,從而不利於作物的生長髮育,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特別是中國西北地區土壤的鹽鹼化程度非常嚴重。土壤鹽鹼化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世界大約20%的灌溉農業用地受到鹽鹼化的影響,我國約有1億hm2鹽鹼土壤,乾旱、不合理耕作、落後的排水設備、設施栽培等因素導致土壤次生鹽鹼化日益加重。而土地的有限性決定了人們有必要對鹽鹼土壤進行修復研究與實踐,從而修復改良鹽鹼土壤,使之適宜農作物的生長髮育,便於農業耕作,提高區域經濟,促使區域社會發展。

簡單一句話:耕地有限,鹽鹼地是資源,但其影響作物生長,所以我們要改良。

1.但是如果發展時候的制約條件不是土地資源?我們是否還要改良?或者資金限制同樣嚴重的時候,我們改良投入是否減少?2.如果土壤鹽鹼度對作物影響不是那麼厲害的話,我們是否需要改良?如果鹽鹼地可以通過喜歡鹽鹼的植物利用我們有沒有必要改良或者我們到底選擇改良還是利用呢?3.這個土地的鹽鹼成因和改良成本是多少,你的投入產出比是否合適?

以上三個問題考慮完了,再考慮一下我們為什麼要改良鹽鹼地。

第二,什麼是鹽鹼地?

土壤中含有過多的鹽鹼成分,對農作物有危害的土地。在土壤學中,把這類土壤稱為鹽漬土、鹽鹼土、鹽土、鹼土、鹽鹼化土壤或者鹽鹼地。概念:在各種自然環境因素和人類活動因素綜合作用下,鹽類直接參與成土壤形成過程,並且以鹽(鹼)化過程為主導作用而形成的,具有鹽化層或鹼化層,土壤中含有大量可溶鹽類,從而抑制作物正常生長的土壤,稱為鹽鹼土。廣義上的鹽鹼土是民間對鹽土和鹼土的統稱。鹽土和鹼土是指土壤含有可溶性鹽類,而且鹽分濃度較高,對植物生長直接造成抑制作用或危害的土壤。群眾則稱為鹽鹼地。在形成鹽漬土的過程中,土壤鹽漬化過程起主導或顯著的作用,各種類型鹽鹼土的共同特性就是土壤中含有顯著的鹽鹼成分,具有不良的物理化學性質,致使大多數植物的生長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不能生長成活。當土壤表層或者亞表層中的水溶性鹽類累積超過0.1%或者0.2%(富含石膏條件下),或土壤鹼化層的鹼化度超過5%,就屬於鹽漬土的範疇。狹義的鹽鹼土是指既鹽化又鹼化的土壤。鹽土:受中性鈉鹽(主要是氯化鈉和硫酸鈉)影響的土壤;鹼土:受鹼解鈉鹽(碳酸鈉、碳酸氫鈉、硅酸鈉)影響的土壤。

簡單一句話,土壤鹽鹼過多影響作物生長的土地,但是鹽鹼地一定要分清楚鹽地和鹼地。

第三,鹽鹼土改良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防治土壤鹽鹼化的途徑和措施很多,但綜合防治最為有效,實踐證明,實行綜合防治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以防為主、防治並重。土壤沒有次生鹽漬化的地區,要全力預防。已經次生鹽漬化的灌區,在當前著重治理的過程中,防治措施同時採用,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得到治理以後,還要堅持以防為主,已經取得改良效果才能得到鞏固、提高。

(2)水利先行、綜合治理:“鹽隨水來,鹽隨水去”。水既是土壤積鹽或鹼化的媒介,也是土壤脫鹽或脫鹼的動力。控制和調節土壤中水的運移是改良鹽鹼土的關鍵,土壤的水的運動和平衡是受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分蒸發所支配的,因而防治土壤鹽鹼化必須水利先行,通過水利改良措施達到控制地面水和地下水,使土壤中的下行水流大於上行水流,導致土壤脫鹽,併為採用其它改良措施開闢道路。

(3)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土壤水的運動是受地表水和地下水所支配的。要解決好墾區水的問題,必須從流域著手,從建立有利的區域水鹽平衡著手,對水土資源進行同意規劃、綜合平衡,合理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建立流域完整的排水、排鹽系統。

(4)用改結合、脫鹽培肥:鹽鹼地治理包括利用和改良兩個方面,二者必須緊密結合。治理鹽鹼地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高產穩產,把鹽鹼地變成良田,為此,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脫鹽去鹼,二是培肥土壤。不脫鹽去鹼,就不能有效地培肥土壤和發揮土壤的潛在肥力,亦不能保證產量;不培肥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質不能進一步改善,脫鹽效果不能鞏固,也不能高產。可見兩者密切相關,並是建設高產穩產田的必由途徑。

(5)灌溉與排水相結合: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力,實行總量控制,協同區域灌溉和排水需求,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行灌溉與排水相結合。實行灌溉洗鹽和地下水位控制相結合,即實行灌溉洗鹽,同時控制地下水位過高而引發新的次生鹽鹼化。

(6)近期和長期相結合:防治土壤次生鹽鹼化,必須制訂統一的規劃;所採取的防治措施,一方面要有近期切實可行的內容,另一方面要有遠期可預見的方向和目標。只有近期和遠期相結合,土壤次生鹽漬化防治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如何改良鹽鹼地?

經過幾代土壤科學家的努力,在鹽鹼土改良方面已經形成以因地制宜、相互結合、綜合治理為基本原則,水利工程、生物修復、農業耕作、改良劑應用相結合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改良方法和經驗。

(1)鹽鹼土水利工程改良措施

“鹽隨水去,鹽隨水來”是鹽水的運動規律,水利改良措施包括①排水措施;②豎井排灌;③ 噴灌洗鹽;④ 放淤壓鹽。

(2)鹽鹼土農業耕作改良措施包括:① 平整土地;② 培肥抑鹽改土;③深翻抑鹽;④ 振動深松;⑤種稻改鹽;⑥ 植樹造林改良鹽鹼土。

(3) 鹽鹼土改良的生物學措施

目前,生物學措施改良鹽鹼土所利用的方法一般有:①直接利用鹽生植物改良鹽鹼土,直接利用野生抗鹽植物進行鹽鹼地的改良;②利用抗鹽牧草改良鹽鹼土;③利用耐鹽鹼灌木改良鹽鹼土;④ 抗鹽農作物改良鹽鹼地。

(4)化學改良及鹽鹼土改良劑的研究應用。現在的鹽鹼土改良劑主要有以下三類物質:①含鈣物質,如石膏、磷石膏、石灰等,主要以鈣代換Na+為改良機理;②酸性物質,如硫酸及其酸性鹽類、磷酸及其酸性鹽類,主要以中和鹼為改良機理;③有機類改良劑,如傳統的腐殖質類(草炭、風化煤、綠肥、有機物料)、工業合成改良劑(如施地佳、禾康、聚馬來酸酐和聚丙烯酸)、工農業廢棄物等。

本文部分內容節選自梁飛、李智強、張磊共同主編的《鹽鹼地改良技術實用問答及案例分析》一書。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谷豐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