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石器時代:遠古迴盪的敲擊聲之大窯文化

在幅員遼闊的內蒙古草原,史前先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經考古發現,這裡擁有近50處舊石器出土地點,年代縱貫舊石器時代早期、晚期,是探索早期人類活動的核心地區之一。 我們的探索,就從舊石器時代遠古迴盪的敲擊聲中開始吧。

大窯文化


舊石器時代:遠古迴盪的敲擊聲之大窯文化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郊大窯村南面有一片山坡,山坡上有放羊人留下過的痕跡。一座山坡,經歷了世世代代,沒有人記得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大窯村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平凡而又緊湊的日子,偶爾也會指著山坡說:“羊在坡上吃草,不用管它。”

1973年10月5日,一名叫汪宇平的先生來到了這片山坡,他是來尋找燧石的。這片山坡上來過多少人並沒有記得,也沒有人在意,放羊人依舊放羊,大窯村民依舊過著自己的日子。

緊接著,大窯村南山坡來了幾撥人,取走了一些土樣。

1976年夏,南坡忽然來了一幫帶著挖掘工具的人,在二道溝破土動工,機靈一點的村民才知道,這裡竟然是一處史前先民的石器製造場。

舊石器時代:遠古迴盪的敲擊聲之大窯文化


就這村民們互相傳播著這個消息的時候,9月7日召開的一個學術座談會上傳出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內蒙古博物館、內蒙古考古工作隊在呼和浩特市東郊大窯村發現了舊石器晚期的石器製造場!

考古挖掘工作繼續進行著,不時有驚人的消息傳出。先是發掘出石核、石片,經確認,屬於舊石器晚期。接著在離石黃土中發現了人工打製的石片,鑑定為:這些石片屬於舊時期時代初期。呂先生又出驚人之語,石片的時代屬於北京猿人時期,並且是並立關係,也就是說,北京猿人時期,這個石器製造場就已經敲擊聲不斷了。

1980年夏,著名古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裴文中教授來到大窯石器製造場,坐在一塊石頭上,拍著大腿說:“這就是大窯文化!”到休息室後,裴老在貴賓留言簿上提筆寫了“大窯文化”四個字。大窯文化由此得名。

1988年,大窯文化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石器時代:遠古迴盪的敲擊聲之大窯文化


大窯舊石器時代石器製造場遺址的發現,將內蒙古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定位在距今70萬年左右,也將北方草原文化的源流向前延伸,與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在時間上大體相當。而“大窯文化”的命名,則確定了這個遺址在北方草原地區古代文化研究中所具有的重大價值。

在大窯文化遺址發掘的屬於舊石器時代早、中、晚三期地層中,都出土了大量的石製品。考古發現表明,這個大型石器製造場,使用時間大約長達幾十萬年之久,這在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中相當罕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不同形式的龜背形刮削器。削刮器器身厚而重,背部隆起,底部平坦,適於在獸皮上進行單方向或多方向的刮削,是原始人類狩獵中使用最多的工具。砍伐器的數量僅次於刮削器,適合砍伐樹木、加工木棒和狩獵。早、中、晚地層中發現的大大小小的石球,則是當時人類用來擊打野獸的工具。大型尖狀器和手斧類工具,適合於採集作業。

大窯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透露出豐富的史前人類文明的信息,說明那時的人類已經開始從事與狩獵、採集等有關的活動範圍較大的生產活動,生產技能有緩慢的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