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成蜜后 几分辛苦几分甜

专访慈蜂堂品牌创始人、黑龙江小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粟卫民

采得百花成蜜后 几分辛苦几分甜

粟卫民

■“70后”的粟卫民15岁就开始经商,干过熟食、卖过干豆腐,倒腾过家电,他的商业思维也正是从草根汲取。

■如今,黑龙江小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全国蜂产品行业优秀企业之一,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从事蜜蜂养殖、蜂产品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及出口业务的企业。产品销售区域覆盖到整个东北地区和东南沿海、西南内陆150多个城市,和港澳台、新加坡、东南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采得百花成蜜后 几分辛苦几分甜

慈蜂堂是黑龙江小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系列蜂产品品牌。进入慈蜂堂的天猫旗舰店,你会为这个牡丹江本土品牌感到自豪,个性化的产品元素,前沿的产品设计绝对“吸睛”,店铺已经有19.1万粉丝,一款热销东北黑蜂蜜月销量已经突破3千份。

线上的繁荣背后会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日前,记者就专门探访了慈蜂堂的“大本营”——位于阳明区的黑龙江小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粟卫民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工厂。整个生产车间都是按照工业旅游的理念来设计,看着被赋予中国风的工业流水线,让记者不禁产生了疑问,这儿真的是工厂吗?参观完工厂,粟卫民带着记者来到了东北黑蜂故事馆,这是一个有关蜜蜂的科普知识王国,生动形象的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提到粟氏兄弟,不少人会想到本市“烧烤界”的著名品牌粟氏天府,没错,这个牡丹江人最爱的排骨串就是粟卫东、粟卫民兄弟一手创建的。当年湖南台《爸爸去哪儿》栏目组来牡拍摄,林志颖等一票明星都专门去他家“打卡”,可以说是我市最早一批网红美食的代表。

初见粟卫民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曾经在餐饮圈混了十几年的人。餐馆茶楼车水马龙,待久了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些市井气息,但在他身上却难见市井烟火的浸润,反而有一种淡然和超脱。

在一杯清茶间,粟卫民开始和记者聊起了他和慈蜂堂的故事。

从“烧烤界”转战健康食品领域

“70后”的粟卫民15岁就开始经商,干过熟食、卖过干豆腐,倒腾过家电,他的商业思维也正是从“草根”汲取。1993年,他经营的家电卖场,日销售额已经达到十几万,但让他声名鹊起还是他和大哥粟卫东创立的餐饮品牌粟氏天府。

曾有这样一种说法界定商人和企业家的区别,“商人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商人把握机会,企业家以天下、改变社会为己任。”在慈蜂堂之前,他的属性只是一个商人。结缘蜜蜂创立慈蜂堂品牌后,粟卫民的人物标签,开始渐渐从商人向企业家转变。

粟卫民告诉记者,他的转型和两个人有关。一位是他的儿子,另一位是他的朋友。

蜜蜂产业属生物产业,但在大多数老百姓眼里,蜜蜂产业被界定为食品产业,但粟卫民认为,蜜蜂产业的关键词应当属“健康”两字。

蜜蜂产蜜,蜂蜜也被称作“甜蜜的事业”,粟卫民现在用双手呈现甜蜜,但背后却有着一个伤心的故事。粟卫民的儿子在8岁那年被检查患有白血病,那时正是他和大哥的餐饮事业蒸蒸日上的阶段。回忆起那时的生活状态,粟卫民说,做餐饮的朋友圈广,一天最多能参加五六个酒局,每天喝酒无数,烟也抽的勤,得两三包,人的状态就像睡不醒一样。儿子患病后,一下子将他从这种生活状态拉了出来。他发誓,自己可以放弃一切喜欢的东西,只要儿子能够健康。他记得那天是2003年5月17日,从那之后他再也没碰过烟、酒、肉。令人痛惜的是,他的儿子还是离开了。

粟卫民说,儿子的离开让他开始认真的思考“健康”的意义。而第二个促使他开启现在的事业的是一位身边的朋友。在哈尔滨有一位熟识的大姐,有一次登门拜访过程中,他看到这位友人家中有一个大冰柜专门储藏蜂王浆,他就很好奇,友人告诉他,这个是个好东西,帮她的爱人恢复了健康。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回到牡丹江后他就开始调研蜜蜂产品的健康价值,他还联系到了牡丹江蜜蜂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去进一步印证友人的话,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当时他还关注到央视的一则关于假蜂蜜的报道,这让他下定决心,“不能让好东西被糟蹋了。”

这正是他寻求的健康事业!

两年成为互联网蜂产品销售十强

2005年,粟卫民开始从餐饮业抽身,把精力全部放到蜂蜜事业上来。找蜜源、踏查产地、对接蜂农,攻坚技术、筹建厂房。为筹集建厂资金,他把自己的两套住房卖了,和妻子租房住,后来为了节省资金干脆连房也不租了,直接住到工厂里。粟卫民说,他的房间墙上全是画,每当有对公司和产品的设计灵感,随时随地就画在纸上。有的时候凌晨两三点突然就从床上蹦起来,把脑中的想法付诸于纸笔。从产品设计到公司、生产线的装修,粟卫民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曾有参观过慈蜂堂的客人向他咨询,慈蜂堂请的哪家咨询公司和设计公司,其实整个公司的路线从大到小几乎都源于他的思想。

2007年,黑龙江小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凭借前期的扎实基础,公司2008年即通过了国家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公司的旗下有三个注册品牌分别是“ 慈蜂堂”蜂品系列,“小慈”成熟蜜系列,“锡比尔”俄罗斯蜂品系列等,产品分为蜂王浆、蜂胶、蜂花粉、蜂蜜、蜂蜡、蜂产品日化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为响应政府农产品互联网+的倡议,2014年产品登陆天猫淘宝,仅用二年时间便成为互联网蜂产品销售前十强,并连续三年占据年度排行榜前三甲。

2018年慈蜂堂蜂产品经过层层筛选,成功入围中央电视台《信用中国栏目》诚信品牌名单,成为栏目面向全国推荐的诚信品牌;同年慈蜂堂蜂蜜代表中国在10月24日雅加达召开的第十四届亚洲蜂会击败众多强手获得双金奖!11月20日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授牌中国消费者喜爱的诚信品牌。

如今,黑龙江小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全国蜂产品行业优秀企业之一,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从事蜜蜂养殖、蜂产品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及出口业务的企业。产品销售区域覆盖到整个东北地区和东南沿海、西南内陆150多个城市,和港澳台、新加坡、东南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目前企业年生产能力已突破1000吨,产值达3000多万元。

乐当公益“小蜜蜂”

“在发展中我感悟到企业的发展动力是取之于社会,所以,就有责任回报社会,公司成立至今在公益事业上投入超过五十万元。”粟卫民告诉记者,慈蜂堂与儿童福利院孩子们一起欢度儿童节坚持了10年,已经成为慈蜂堂每年固定的公益活动。他和大哥粟卫东都是牡丹江晨报爱心帮公益联盟副会长。牡丹江晨报组织的“点亮爱心送老人金手环”、“行走母亲河”等活动,粟卫民带着团队都是积极参与,“我们要向蜜蜂学习勤劳和奉献的精神,慈蜂堂的每一个员工都要成为热衷公益的‘小蜜蜂’。”

除了直接做公益,慈蜂堂通过自身积极的发展,一直在努力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慈蜂堂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近百个就业岗位,同时推动了基地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基地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领几百家蜂农走上了致富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带有公益属性的慈蜂堂东北黑蜂故事馆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蜜蜂文化产业园,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所以东北黑蜂为主要内容的蜜蜂文化专项展示馆,也是中国蜜蜂博物馆的分馆。在开发区政府的支持下投资建设,项目落户慈蜂堂东北黑蜂产业基地,于2017年7月15日正式开馆接待游客。全馆建筑面积8500多平方米,是集自然科普、蜜蜂文化,蜂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电子商务平台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

展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司特别着眼于将其建设成为中小学校生物学教学的课外活动场所和爱科学、学科学的园地,培养中小学生对蜜蜂科学和生物学的兴趣,满足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并以蜜蜂的“品格”对他们进行高尚情操的熏陶,目前已经成为牡丹江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基地。

将蜜蜂文化打造成城市名片

几年时间的,粟卫民从一位“蜜蜂小白”,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粟卫民认为,东北的自然资源禀赋丰厚,做蜂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比如说自然优势。中国现在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备、特种多样性最复杂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两地有多处慈蜂堂的蜜源养殖保护基地。蜂产品的质量最重要、最关键的点在于生产源头。蜂产品和其他产品不同,它的第一生产车间就是蜜蜂养殖基地,这两处中国保护最好的原始森林就是“ 慈蜂堂的第一车间 ” ,它好就好在原料无污染、蜜质纯厚少杂质,地地道道的东北风味。

粟卫民说,公司再用5年的时间,快速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蜂产品的顶尖企业。同时慈蜂堂不只卖蜂产品,更要打造和传播蜜蜂文化。蜜蜂在漫长的进化中,它们懂得只有各尽其责,使群体强大,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和谐共处、团结互助、生生不息、合作共赢,这就是“蜜蜂精神”,慈蜂堂的又一个目标就是让蜜蜂成为牡丹江的又一个城市名片。

晨报融媒体记者 马腾 陈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