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唐朝之一:中国人的世界身份

遥望唐朝之一:中国人的世界身份

中国人有个世界身份,那就是“唐人”。

很久以来,海外各地习惯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事物称之为“唐”,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姓氏为唐姓,中国衣饰为唐服,中国商船为唐船,中国货物为唐货,中国人在海外聚居地为唐人街,而外国人留驻在中国则称住唐......

“唐”是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共同的世界身份。这个世界身份来自于那个遥远且繁盛的唐朝。

01 繁盛的唐朝

遥望唐朝之一:中国人的世界身份

唐都长安

唐朝被称为“盛唐”,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这个称呼是唯一的。有一个经济指标足以说明它的盛况:唐朝GDP占全球的58%。虽说这个指标还没有达到最高点,峰值出现在宋朝,达到60%,但综合政治经济的影响力,当时的唐朝是名符其实的世界中心,而且奠定了随后一千多年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公元7世纪的唐都长安,人口多达100多万,罗马的人口不足5万。比较同时期世界上比较像样的首都,巴格达是当时气势如虹的阿拉伯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长安城的面积是君士坦丁堡的7倍,巴格达的6.2倍,罗马城的7倍,这三个都城加起来,不管是面积还是人口,都不及长安的一半。

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城内有条朱雀大街,纵贯南北,宽155米,街道两边安置了下水道,下水道边上种了榆树和槐树,边上还有一米多宽左右的人行道。而今天的北京长安街最宽处也不过120米。朱雀大街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两市商贾云集,尤其是西市集中了大量的国外来的客商,热闹非凡。

遥望唐朝之一:中国人的世界身份

繁华的长安西市

当时两市的商户到底有多少已经无法考证。在长安研习佛法的日本和尚圆仁,住在不太繁华的东市。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东市的一场火灾:"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二十四行,四千四百余家。官私财物、金银绢药,总烧尽。"时间是唐会昌三年(843年)6月7日夜。

这段41个字的日记成了重要的史学资料,大火烧掉了东市曹门外二十四行的四千多家店铺。据统计东市当时有二百二十行,是二十四行的近十倍,简单推算一下,东市的商铺应该有上万家不止吧,由此可见长安商业的繁荣程度。

02 世界的唐朝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出自王维的诗,描写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者、臣子向唐皇朝拜的盛况,彼时唐朝是世界的中心,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与唐朝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

唐都长安更是国际化的大都会。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流动人口51万,在长安的留学生达3万多,其中日本留学生就先后来过1万多。当时日本政府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所以日本政府就同时派遣“留学生”,在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以便更好地学习,这就是“留学生”一词的来源。

留学生们受到唐朝政府的礼遇,他们也能参加科举考试,考上了就能做官。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十九岁时“留学”中国,从国子监太学毕业后考上了进士,一路升官晋爵,在唐为官几十载,直到73岁在长安去世。有一位叫阿罗喊的波斯人,作为唐朝的驻外大使,被派遣到拜占庭帝国上任。据记载,曾在唐朝做官的外国人有3000多人。

遥望唐朝之一:中国人的世界身份

阿倍仲麻吕明州望月

长安人的生活方式是世界性的。城内饭店酒肆众多,最吸引人的是胡姬酒肆,里面的服务小姐都是中亚和西亚过来的美艳的姑娘。酒肆的四周,到处可以看到拜占庭风格的建筑、罗马的艺术、印度的杂技,很多店铺装饰着希腊的忍冬花图案。

更加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波斯的服装风靡了长安。不仅衣料很薄,有着美丽的图案,而且紧身低胸、变化多。众所周知,唐朝女性服装开放,理应是受此影响。下图的这些剧照我始终觉得应该是一种艺术夸张,而非史实的再现,实在无法相信那个遥远的朝代会如此的开放。

遥望唐朝之一:中国人的世界身份

开放的唐服

唐朝以开放的胸怀包容和接纳四海来宾,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生机勃发、泽被后世的唐文化。同时,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传播至世界各地,对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唐文化的身影。无与伦比的开放与包容,成就了唐朝的繁盛,使它成为了世界的唐朝。

就这样我们浩浩荡荡人数众多的中国人,也被这个遥远的朝代命名为“唐人”,成为中国人的世界身份。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