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叔用200斤石头压豆干,一块钱一块儿,人们抢着吃


阳春四月,在风景秀丽的河南栾川县三川镇一家豆腐坊里,今年67岁的严现正在制作豆腐干,现在是凌晨的四点钟,严师傅已经起床三个多小时了,这种早起的习惯,从他二十多年前学作豆腐干开始,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豆腐是栾川县的特产,在方圆几百里都很有名气,这里的山好、水好、豆子好,再加上制作工艺是酸浆点豆腐,整个制作过程没有化学物质的添加,所以做出来的豆腐香味自然浓郁,很受食客的欢迎。

在当地做豆腐的人家不少,可做豆干的只有严师傅一家,据严师傅回忆,这个手艺是他二十多年前跟着镇上一位老师傅学的,当时学的人也不少,做豆干的人家也多,但最终坚持下来的却只有他。

做豆干和做豆腐差不多,不过严师傅说做豆干的豆花要点的嫩一些,他的桌子上有一个小木方盒子,把棉布铺进盒子里,然后勺上两勺豆花,再把棉布折起来包好。

包好的豆花,需要放在石头下面压,在严师傅的豆腐坊里,有一块大青石板,严师傅把五十个豆干包分三列摆整齐,然后压上木板,木板上面再放五块大石头,这五块石头足有两百斤重。

经过十几分钟的压制,豆干成型,这时候严师傅搬开石头,把豆干拾进一个箩筐里,然后开始下一轮包裹和压制。这样的工序他一个早上要重复八九遍,能做出四百多块豆干。

压好的豆干,把棉布拆掉,就算做好了,这一包一压一拆,确实也比较费事,曾经有年轻人看严师傅生意不错,想来跟着学习,结果一看这么麻烦,待不了一天就走了。

严师傅做这种白色的豆干,是炸着吃的,他每隔一天会在镇上的集市上摆摊,摊位上有一口大油锅,边炸边卖,一块钱一块儿,人们基本都是抢着买,因为味道确实好吃。

豆干做了二十多年,规模并没有扩大,一直都是只有严师傅和老伴在忙碌。每天严师傅先起床磨豆浆,随后妻子起来帮忙,因为包豆干需要耐心,所以他觉得晚上做最好,比较安静也能静下心来,另外做好早上就可以上街卖了。

为了让大家品尝一下他做的豆干,严师傅在院子里生起了火,锅里倒油开始炸,随着豆干在油花里翻滚,一个个豆干开始膨胀起泡,严师傅说这是他的绝技,一般人做的豆干达不到这个效果。

金黄色的豆干,浇上蒜汁和辣椒油,吃到嘴里豆香浓郁,外焦里嫩有嚼头,别看严师傅做豆腐的地方是在一座小镇上,但平时经常有人开着车来他这里买豆干,虽然生意不错,但他每天也就只做四百块左右,不贪心不贪财,始终保持好吃的老味道。摄影记录|张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