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什麼是地理學家?你或許不知道他,但你一定從他們身上受益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古希臘語中,地理學家即描繪地球的人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亞歷山大▪洪堡,現代地理學奠基人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文化地理學奠基人拉採爾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中國古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肖像,浙江雁蕩山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想套用教科書中的定義來回答。在著名的暢銷書《小王子》中,有這樣一個章節叫“奇怪的地理學家”,裡邊通過對話來道出了“什麼是地理學家”:

小王子問道,“您在這裡幹什麼呢?”“我是地理學家。”老先生回答。“什麼是地理學家?”“地理學家是一種學者,他知道哪裡有海洋,哪裡有江河、城市、山脈和沙漠。”

地理學一詞,最早來自古希臘語,其字面意思是“描述大地”——按照地理學初始定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地理學家——一群與大地對話,並探索人地關係的學者。

當下有一種奇怪的現象:

地理學家明明是研究“江湖”景觀的,但在社會中幾乎沒有什麼“江湖地位”;地理學家明明是探索“山水”環境的,但在公共領域很少“顯山露水”。也就是說,地理學家的存在感和話語權似乎跟其地位並不相符,

這是如何造成的呢?

地理學家有多被忽視呢?我們以地理學家白光潤先生的搜索為例: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在某度搜索“白光潤”顯示結果圖片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某度圖片搜索“”白光潤教授”顯示結果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學科,空間區域可以與任何學科結合,有人甚至把它稱為“萬金油”。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比較容易確定,而地理學則注重“綜合考察”。針對某個現象,其他學科專家可以鮮明地亮出觀點,但是地理學家往往這樣回答:這個現象的原因需要綜合分析。

學科特點決定了地理學家發表觀看法時,一般都比較謹慎。

與此相反,媒體熱衷追求犀利、鮮明的觀點,在低調、冷靜的地理學家那裡,他們找不到“爆點”。

媒體不需要的“綜合”,恰好是國家戰略、區域規劃等所需要的特質——在輿論場中,地理學家不顯山露水,但你我生活的版圖上,幾乎所有重大決策和工程背後,幾乎都少不了地理學家的努力風靡朋友圈的某尖、某味等流量王們,從地理學家的研究中獲益匪淺,但並沒有給後者發聲的機會。

比如因為地理學家的綜合研究,有了胡煥庸線,有了秦嶺—淮河線,由此衍生出許多熱門話題,而成果背後的人物,並不為大眾熟知。胡煥庸線,我們在中學地理中就曾接觸,但許多人回到社會就把知識換給了老師,而總理那個著名的發問,才讓這條誕生了80多年的地理常識重回大眾視野;李小文先生,正宗的地理學家,走紅卻是因為上課“穿著樸素”“愛喝二鍋頭”——直到2015年去世,媒體幾乎沒有報道他跟地理學的聯繫。

這就是地理學家,一生甘於寂寞,甚至沉默的幕後英雄們。且不說古代、近代地理學家,光是最近的十年裡,就有一大批優秀的地理人(包括跨地理、地質的地學家),離開了我們。這些名字中,有許多是其研究領域的泰斗級人物。如,遙感地理學領域重量級人物李小文、中國當代經濟地理學集大成者吳傳鈞、歷史地理學“三老”之一的侯仁之、歷史地理學及酈學泰斗陳橋驛、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的第一人李德威、理論地理學家牛文元、“丹霞”申遺主要推動人之一的彭華。

清明祭,這些離開我們的地理學家

這份名單,包括了2010年以來與世長辭的著名地理學家(包括部分跨地質、地理領域的專家),因為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它一定無法囊括期間離世的所有地理人。我們在這裡呈現這些信息,以提醒人們:這些在公眾視野中無流量、非網紅的大咖,是我們認知大地的重要軍師,是國家戰略規劃的頂級智庫。

彭華 (1956年1月2日-2018年1月8日)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彭華教授生前在野外考察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廣東丹霞山

2018年1月8日,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彭華在廣州因病逝世,享年62歲。彭華生前長期從事地貌學和旅遊開發研究、中國旅遊地理和旅遊規劃領域開拓者之一的。距此三個多月前,他彭華還到青藏高原做實地調查,這是他第四次赴青藏高原做研究。作為中國丹霞申遺的倡導者、發起人和首席科學家,他幾乎參與了丹霞申遺過程中的所有重大決策。彭華先生長期從事地貌學和旅遊開發研究,為中國丹霞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旅遊地理和旅遊規劃領域開拓者之一。

劉育民 (1929-2018)

(注:未找到劉先生遺照)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因病於2018年1月14日在美國馬里蘭逝世,享年89歲。 劉育民先生1929年出生於廣東臺山,1953年夏中山大學地理系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攻讀研究生。1956年分配至南京大學工作,先後在地理系和環境科學系工作。生前,劉先生畢生致力於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尤其是地理、環境教育的發展,是南京大學環境地學學科的主要創建人,培養了一大批自然地理、環境科學類高級人才。

孫樞(1933年7月23日-2018年2月11日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1975-1980年開展冀東和河南富鐵礦地質研究,右二為孫樞、

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孫樞,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2月11日8點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孫先生1933年生於江蘇金壇,經歷過中國社會從傳統到現代的重大轉型,他屬於我國地學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一代科學家。他在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的同時,浸潤且鍾愛中國傳統文化。

許廷官(1932年8月4日-2018年3月5日)

南京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原副校長許廷官,於2018年3月5日17時10分在南京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6歲。 許廷官1932年8月4日出生於江蘇興化,1953年9月至1958年8月就讀於南京大學地理系,畢業後留校工作,在地理系先後擔任系辦公室主任、副系主任等職務,1983年任南京大學副校長,後兼任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許廷官在地理系任教任職期間,曾先後主持“東海汙染環境調查”“常州城市環境質量調查”等科研項目,擔任中國科學院沙漠綜合考察隊青海治沙隊副主任、“江蘇省海岸帶與海塗資源綜合調查”副主編等職務,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推動學科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白光潤 (1943-2018年4月28日)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生前在辦公室的白光潤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白光潤編著的高校地理教材

中國地理學家、原上海師範大學城市與旅遊學院院長白光潤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4月2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5歲。白先生在理論地理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等領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曾任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副主任,上海師範大學環境科學、人文地理學專業學科帶頭人,在中國地理學界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和學術影響。

李德威(1962年6月1日-2018年9月14日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年輕時的李德威教授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病床上工作的李德威教授

2018年9月14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著名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歲。李德威1962年6月1日出生於湖北省麻城市,32歲被破格提升為中國地質大學教授,雖常年疾病纏身,卻始終奮戰在地質一線,提出“層流構造假說”,是中國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的第一人。

2015年以來,還有以下重要的地理學家與世長辭:

陳吉餘(1921年9月17日-2017年11月28日)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晚年的陳吉餘先生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和同事進行海岸地質調查的陳吉餘(左二)

2017年11月28日11時15,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河口海岸學奠基人陳吉餘去世,享年96歲。陳先生生於1921年,1947年於浙江大學理學院史地學系研究生畢業。1947-1952年浙江大學助教、講師;1952院系大調整後,他從浙大轉到華東師範大學任教。1978年任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所長、名譽所長。199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9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吉餘先生是著名的河口海岸學家,主要從事與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設有關的地學研究工作,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河口海岸研究機構。

李小文(1947年3月2日-2015年1月10日)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因穿布鞋走紅的李小文院士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仙風道骨般的科學家李小文,自稱黃老邪

2015年1月10日,著名遙感學家、地理學家,遙感領域泰斗李小文先生在北京逝世。李小文於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5年12月入圍“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候選人,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他曾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創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併入選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里程碑系列”,是 973項目“地球表面時空多變要素的定量遙感理論及應用”的首席科學家。

2014年, 李院士因其衣著樸素作報告的照片走紅網絡,被網友稱為現實版“掃地僧”:“一個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1年之後,這位晚年走紅的地理學家,與世長辭。

陳橋驛(1923年-2015年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上世紀50年代,在杭州教書的陳橋驛(右)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晚年的陳橋驛

2015年2月11日,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酈學研究泰斗陳橋驛先生在杭州逝世。陳橋驛先生原名陳慶均,1923年生於浙江紹興,生前為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終身教授,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諮詢委員。陳橋驛教授在歷史地理學、酈學、歷史地圖學、地方誌和地名學研究、城市研究、古都研究以及翻譯等方面造詣精深,成就卓著,曾赴日本、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多所大學訪問講學,並被聘為日本關西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曾出版著作70本,其中學術專著近30種;主編《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等書籍10餘種;點校古籍及外文翻譯作品10餘種,發表論文200多篇。

伍光和(1937年12月23日-2016年4月11日)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伍光和先生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伍光和、蔡運龍編著的高校地理學教材

2016年4月11日,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地理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伍光和教授因病於去世,享年79歲。伍先生生前曾任中國冰川凍土學會理事、全國高校綜合自然地理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區域開發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乾旱區資源與環境》副主編等職位。他編著的《自然地理學》是許多院校入學考試的參考教材。三十八年的從教生涯中,伍先生講授過包括《中國自然地理》、《普通冰川學》、《地理環境總論》、《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自然資源學概論》、《環境保護概論》、《乾旱區自然地理》等課程,參加過青藏鐵路沿線、祁連山現代冰川、天山博格達峰冰川等的科學考察、研究。

牛文元(1937年11月-2016年9月28日)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牛文元教授

2016年9月28日,原國務院參事,著名理論地理學家、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開拓者牛文元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生前,牛先生曾任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組長、首席科學家,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獲得國家發明獎一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洛克菲勒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出版有《自然資源開發原理》、《持續發展導論》等著作。

侯仁之(1911年12月06日—2013年10月22日)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就讀利物浦大學時期的侯仁之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侯仁之與季羨林

2013年10月22日下午2時,我國曆史地理學泰斗、中國科學院院士侯仁之先生,在北京友誼醫院去世,享年102歲。侯先生1911年12月06日生於河北棗強,籍貫山東恩縣(今平原縣恩城鎮),1940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49年獲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1952年任教於北大地質地理系,曾兼任地質地理繫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務長等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84年被英國利物浦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稱號,同年被美國地理學會授予他“喬治·戴維森勳章”,是全世界獲此殊榮的第6位科學家。1950年發表《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第一次在中國從理論上闡明沿革地理與歷史地理的區別及歷史地理學的性質和任務,率先為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1952年,在北京大學正式開設中國第一個“歷史地理學”專業。

吳傳鈞(1918.4.2-2009.3.13)

2009年3月13日16時30分,我國著名人文地理與經濟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傳鈞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吳傳鈞先生,別號任之,我國著名人文地理與經濟地理學家,1918年生於江蘇蘇州,1943年獲中央大學碩士學位,1948年獲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吳傳鈞主要從事綜合經濟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提出經濟地理學是具有自然-技術-經濟三結合特點的邊緣科學地理學研究的核心是人地關係地域系統的發展過程、機理和結構特徵、發展趨向和優化調控,這些學術見解推進了地理學的基礎理論研究。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吳傳鈞先生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吳傳鈞主編《中國經濟地理》

從事地學研究的諸位先生,有的十分高壽,如侯仁之先生於102歲時仙逝,陳吉餘先生壽終於97歲,吳傳鈞、陳橋驛兩位先生駕鶴於92歲,劉育民、孫樞、許廷官先生於八旬後離世,伍光和、白光潤、牛文元先生於七旬後逝世;有的英年早逝,如中國挑戰板塊學說第一人李德威、丹霞申遺之父彭華先生的離世,讓人扼腕嘆息。

今逢清明,大地理館特撰此文,致敬前輩,表達哀思,尚饗!尚饗!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清明祭:這10年離世的地理學家,有“掃地僧”院士、有丹霞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