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手握凯美瑞、汉兰达两大筹码的广丰,还敌不过一丰,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天生wo丽质


首先,您也知道是一个“有人说”吧?-----甚至这个“有人”丰田靠什么什么车型撑起的销量都没弄清楚,不然为何能在如今广丰巅峰时期说出“广丰抵不过一丰”的玩笑话?

丰田在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尤为坎坷,在71年左近,中日关系稍有冰释迹象之后,丰田本有意入驻中国市场,但某些不方面明说的原因使得这次计划不了了之。


随后,在我国稳定局势,腾出手来准备以市场交换合资技术的时候(ZF希望就在上海建立轿车生产基地的计划上和丰田开展合作),但丰田拒绝了----丰田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侧重策略(彼时丰田主力在美国市场)之后,大众却异军突起,果断国产化使得大众占尽先机。

直到1988年,丰田才在国内的政策下,与一汽擦出火花。

国家明确提出了轿车生产布局的“三大三小两微”战略,即国家只支持一汽大众、东风神龙公司、上汽大众的“三大”和北京吉普、天津夏利和广州标致的“三小”以及军工系统的长安和贵州云雀作为“两微”的基地建设。

然则到了这个时候,丰田拿什么跟大众抗衡?大众不管在南北布局还是在模块化平台的布局都步步步机先,而丰田只能亦步亦趋的在夹缝中勉强完成南北布局和TNGA的平台布局------我们可以说,广丰的成立可谓历经艰辛。




接下来的重头戏来了,一丰虽然布局在先、且背靠一汽这位嫡长子,但在近年来的发展越发被广汽甩在身后,时至18年,广丰的同比增长竟然足足比一丰高出了近十倍之多----我们在感叹后来者居上的同时,也不免为一丰感到可惜:

再会到题目中来,2018年广丰销量近58W台,一丰销量72万台。看起来好像一丰吊打广丰,但实际上,一丰这个销量近一半是由卡罗拉这款丰田真王牌贡献的----卡罗拉累计销量达到376,719辆!

倘若拿走了卡罗拉,一丰还有什么?跟一丰这种畸形销量比起来,广丰的销量结构很明显更加健、更有潜力----第八代凯美瑞首年销量近16万台;雷凌突破20万台;全新汉兰达突破10万台..


谁更有未来,大家心里还没点数吗?



无聊到巅峰


手握凯美瑞、汉兰达两大筹码的广丰,为何还敌不过一丰?


从车型上来看,两家合资企业都有相同级别的竞品车型。从选车来看,双车战略还是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的,不过这种影响是建立在对丰田这个品牌认可的前提下。我之前就被问过这样的购车问题:

“想买混动,看上雷凌双擎,和卡罗拉双擎怎么选,买哪个?”

一般到这个地步的话,消费者就很难再跳出去,去选择到其他品牌了。这时候,比的就是两款车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性,比如外观和配置等等。可问题在于,大家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可能你后排两拳,我就能做到三拳,你用钢化玻璃而我却是用夹层玻璃,谁也没法在车辆的基础表现方面,做出特别大的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就拿卡罗拉卡罗拉和雷凌为例,卡罗拉走家用,雷凌和卡罗拉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相似,开起来也都是一台买菜车的样子,只是在配置与卡罗拉有所出入。所以说做到这里,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到此为止了,所以只能在宣传上说我们是走走运动路线。

双车布局,车辆的差异化就很难体现不出来,选车的时候,这种A或者B的困难情况就会越来越多的出现,整体上讲,两台车的总的市占率确实是在提升,但仍避免不了A和B之间的互相争斗。

所以说双车战略是一种明争暗斗的一种表现”,明争,争的是该级别车型的市场占有率;暗斗,说两个合资车企之间,能不能在车上做出差异化。

广丰第一第二工厂设计产能是40万俩,超负荷也就能增加5%-8%,所以近年来基本年产都是40万出头而已,第三工厂17年底竣工10年贡献多10万19年再增加10万,合计也就是60多点,一汽丰田现在工厂产能就能达到80多万在算上18年改建好的至少达到100万,所以从产能角度来说,广丰就无法和一丰相媲美,只能在加工组装工艺上下功夫,比如17年合资车企广丰质量第一,丰田全球工厂质检排名也是数一数二的。

另外,相比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的产品布局更为全面,而布局全面的背后,其产品的定位似乎显得极为不统一,以至于出现类似分裂的局面。如此一来,新车推出,竟不知道往哪边站了。这也是其屡屡屡屡敌不过一丰的重要原因。

对此,各位车友们怎么看?有不同的意见与看法,欢迎分享关注交流。


雪狼CC


1.与合作伙伴有关。在合资初期,一汽和广汽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而且一丰建厂也比广丰早了大概四年。别小看这四年,正是中国车市刚起步的那几年,等于说,正是因为有了一丰,丰田才在国内站稳了脚跟。那么相对而言,一丰就能有更大的机会拿到优势车型。

2.凯美瑞+汉兰达的确很强,但卡罗拉+威驰+RAV4的组合,也差不太远。而且从总量上来说,一丰甚至还要比广丰的车型多一些。

3.广丰在产品方面的一大问题就是产能。虽然汉兰达很厉害,供不应求,但去4S店问问就知道了,这款车经常需要加价才能提车,这就让很多潜在消费者很不满意了。但是相比之下,一丰很少发生此类问题。

4.一丰在车型上占了先机。比如卡罗拉,在广丰叫雷凌,但是很显然,喜欢这款车的消费者,还是喜欢卡罗拉这个正牌名字,而非知名度不高的雷凌。

5.对于凯美瑞的热销,一丰也打算推出亚洲龙,算是对锐志失败的一个补充,如此一来等于又削弱了广丰的一些产品优势。

但总体而言,随着两家公司的产品线趋于雷同,未来的竞争将是品质和服务的比拼了,这方面广丰确实要比一丰做的好一些,而且广丰还有一个工厂被丰田评为“全球样板工厂”,表明广丰在这方面确实很强。


车联中国


广丰服务态度不是一般拽,想当年想买1.8低配雷凌,预算大约14万,因报价超15万不了他,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我问1.8,你推1.6给我还要加装你们那些5000元垃圾礼包。好吧,第二次去,年轻三五个刚出社会没多久的人过去,就是我们嘛,态度差到狗,1.6报14.5,1.8的报16万,态度嚣张到没人有


二手霸道


我也觉得一汽厉害,皇冠和锐志都被一起玩死了,一汽好样的!期待着一汽把丰田玩完!


等一分钟157


不用特别注意

也可以这么理解

一丰酷路泽 皇冠停摆了

各出两辆代表车型对比

普拉多市场价格范围44~50万

2018销量近三万五千辆

卡罗拉畅销了

2018销售近38万辆

指导价11~18万

广丰

2018凯美瑞销量近17万辆

其价格范围18~28万

汉兰达加价销售不停

2018销量突破10万辆

价格23~33万

按照价格决定市场的理论

也就是两个车厂

比价格不合适

比销量不合理





福筱航


虽然一丰占先发优势,生产的车型也不错,还有皇冠这类中高端车,但是总体表现不如广丰。广丰的汉兰达多年来供不应求,加价出售,这利润可不是一丰那些车型所能比的。


登徒子W


一丰更官僚,广丰更商业


Gavin6619


抗日先锋岂是浪得虚名,广丰当让比不了


天青色等烟雨133454516


广丰每年利用埃尔法的中国🇨🇳独家配售,就要抵一丰产多少车的利润,但一汽的名头大于广丰,那是因为一汽做为国企,一家独大承揽着众多合资企业。而广丰做为地方国资委控股企业,自然条件的优越性要更逊一筹。总体而言单论丰田品牌在中国的中坚力量基本属于广丰,而在综合力量上看一汽更占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