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教養,看看你混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1》

賀歲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火得一塌糊塗,演員兼投資人的吳京,也被推到了風尖浪口上。

對於吳京在電影裡大肆渲染愛國情懷的場景,網上的評論像辯論賽一樣激烈。

正方說:有愛國情懷怎麼啦?愛國也有錯嗎?

反方說:整天宣揚愛國情懷有啥用啊?不就是博取眼球嗎?

吳京及其家人莫名其妙地,被網友們罵的狗血淋頭。

然而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些憤青,把罵吳京及其家人的話發到朋友圈,讓朋友們一起評頭論足。

剛開始,也就幾個臭味相投的哥們點了贊,外加了些髒話喝彩。

有些不認同罵人的朋友,也就當當旁觀者。

可當旁觀者們再次打開朋友圈,點開更新的小圓點時,看到其共同的朋友們也人云亦云,添油加醋的評論點贊。

這些旁觀者朋友,抵不住熱火朝天的評論,慢慢被這些情緒傳染,想融入其中,也只好點贊作罷

可人家大明星又沒惹你,你不喜歡他,不貢獻電影票就完事了。

是看到別人賺翻了,仇富嗎?還是覺得自己應該是太空上的劉培強,在網上肆意播報全球語音發洩嗎?

像這些罵人的行為,隔著屏幕就可以知曉這些人的教養如何,這些人云亦云的朋友們教養又如何?

如果人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用有教養的言語,而不是你罵一句,我再加上十句,弄得大家目光所及之處皆是齷齪行為。

那我們就有好教養的環境,讓我們在耳濡目染中一起健康成長。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平常生活,學習,工作的環境有教養,就會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教養,從而影響這一範圍人群的教養,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教養。

現在到處可見,我們周圍都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這是讓每個人從我做起,從而傳染給周邊其他的人,人人都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我們成為一個個有教養的人,合起來的社會才會更加美好!

有沒有教養,看看你混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圖/來源網絡

《2》

這讓我想起了上個學期,女兒幼兒園開展秋遊活動。

在湘江邊的一個廣場上游玩,放風箏。

小朋友們穿著整齊的校服,臉上掛著秋日般燦爛的笑容。

等到中場休息時,小朋友們從書包裡拿出各種零食吃。

有一個小男孩,本想隨手扔掉剝下來的香蕉皮,但是看到其他小朋友們都沒亂扔垃圾。

只好問老師,垃圾桶在哪裡呀?

老師還特意表揚了這個小朋友。其他小朋友,聽到老師表揚後,都向這個小朋友學習,起身把垃圾扔到不遠處的垃圾桶裡。

活動結束後,廣場上沒有留下任何果皮紙屑,小朋友們以愛護環境為榮,相互學習好的教養,讓自己也變成有教養的人。

老師把當日的活動情況及其照片,都發到了幼兒園的APP上,家長們看了都紛紛點贊。

也很放心自己的小孩,在這樣一個集體裡面學習生活。

在群體裡面,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人人都效仿好的教養,從而使整個集體的教養提高。

有沒有教養,看看你混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圖/來源網絡

《3》

還記得去年俄羅斯世界盃嗎?被媒體刷屏的,不是最終的勝利者,而是日本隊。

因為日本隊,不管輸贏,每次比賽後,都會自行清理會場的垃圾。

跟著曝光的,還有他們乾淨整潔的更衣室,以及溫暖留言“謝謝你”的小紙條。

讓人忍不住感嘆,是多麼有教養的一群人,才讓自己的小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大大提升,獲得了各種讚譽。

他們這種行為還影響了其他的參賽對手,對手們也自願的加入,跟著一起清理垃圾。

在日本國內,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小孩子學習各種有教養的行為。

他們在學校裡面的運動會,從來都沒有單人比賽,都是團體比賽。

因為每個人都是團體的一份子,只有自己努力,整個團體才有贏的希望。

同樣的道理,想讓這個團體有好風氣,好教養,那離不開每個人的教養。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個人影響團體,反過來團體的行為也會傳染給個人。

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這群人有好教養的形象。

《4》

值得高興的是,我們有很多城市,晉升成為文明城市。

不僅體現在城市的環境變好了,也體現在當地人的教養提高了。

去年,美麗的杭州,舉行了一次職工運動會,有一萬多人參加。

運動會結束後,現場真的沒有留下一片垃圾。

那新聞出來以後,網友們紛紛叫好。

其實大家都想養成好的習慣,處處有好的印象,有教養的表現。

在一個社會圈子裡,人人都講禮貌,就會人人都有禮貌,這個地方的整體素質就提高了,自然就會覺得這個城市的風景特別好,就會覺得這裡人人都有教養。

現在,我們越來越多的人想去一線城市發展,不僅僅是這裡工作機會多,而是喜歡這裡的人文環境。

由於這裡整體的教養要高一些,所以你影響我,我影響你。

就會覺得這一片天空,乾淨舒服,有教養的事到處發生。

地鐵,公交車上井然有序,安靜和諧,老人小孩都面帶微笑,謙讓有禮。

還有我們的兵哥哥,他們在部隊養成了捨己為人的精神,鐵一樣的紀律。

不管去哪執行任務,他們挺拔的身姿,規規矩矩的行為,給人的印象就是有教養。

正是,有這樣一群一群有教養的人,遊走在我們周圍,讓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美好的事情發生,我們也會情不自禁地被傳染成一個個有教養的人。

有沒有教養,看看你混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圖/來源網絡

《5》

但還是有些人,不管不顧,仍然我行我素,給人留下教養差的印象。

去年,有一家人去國外旅遊,晚上沒住上酒店,就躺在地上耍潑了。

這種行為不僅讓自己掉價了,還要多少無辜的中國人一起陪葬,在外國人的眼裡貼上了沒教養的標籤,真是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還有很多人旅遊時,在風景名勝處刻字留念,並且還拍抖音讓人點贊,也真是讓人吐血啊。

這不僅破壞了風景名勝,還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

那些個腦子不清白的人,還真會爭相模仿,真是醉了。

之前在洛陽,有一群老頭老太,要佔用籃球場跳廣場舞,談判不成,就對年輕人大打出手。

先是一個老人動手,結果這一群老頭老太們一起圍攻這個年輕人,讓這個年輕人無法動彈。

這真是團結就是力量,滿滿的負能量啊。

還有夜間開遠光燈的司機們,請遵守交通規則,為他人著想一下。會車時,你關,我也關了,這就和諧了。

還有每年聖誕節狂歡夜,每個城市主幹道上都會留下幾噸的垃圾,讓環衛工人連續十多個小時清理垃圾。

原本,每個圈子,每個人,都可以開開心心,輕輕鬆鬆就能處理的事情,咋就變成了群體性的不好行為,成了沒有教養的表現呢?

《6》

人的教養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經過後天培養的。

朱迪斯•哈里斯在《教養的迷思》這部著作裡,講孩子受到同輩群體的影響大於父母。

也就是說每個人在上幼兒園之前,可能是受父母的影響。

但接觸群體或接觸社會之後,所處的環境,所交往的人,這些都會影響自己,並且慢慢形成自己的教養。

俗語說的好,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人與人之間都是有吸引力的,說得都是有相同習慣,相同行為的人才能走一起,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相互受到影響。

如果有好的風氣,好的教養,這個群體,就會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尤其是對於一張白紙的小孩來說,跟誰呆的時間長,就受誰的影響大一點。

如果這一群小孩經常打架鬥毆,那麼他也會跟著幹這些事情。

如果這群小孩愛學習,懂禮貌,他也會學著禮貌待人,慢慢的就會養成好習慣,變成有教養的一個人。

我國是禮儀之邦,“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教育我們世世代代做到這十字精髓。

在人與人,群體與群體,社會與社會的影響下,共同創造出一個有教養的環境。

當我們周圍的圈子都有教養了,我們才會耳濡目染,成為有教養的人。

所以,請我們要遠離沒有教養的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