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屆金像獎舉辦在即,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最近三年,大家看過幾部香港電影?恐怕屈指可數吧。要知道,過去的金像獎從籌備到開播,能一連二三十天穩坐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反觀如今,絕大多數的00後連香港有哪些知名演員都說不上來。

2019年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4月14日舉行,趁著這兩天時間,我們就來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第38屆金像獎舉辦在即,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01

自198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之後,它一直是香港電影的象徵,也是眾多內地影人難以企及的神壇。這個獎項到底有多權威呢?單論一個“影帝”,就捧出了無數的人生贏家。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說一句:每年金像獎影帝的提名名單都會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劉青雲入圍16次;梁家輝、周潤發分別入圍14次;劉德華入圍13次;梁朝偉入圍11次;成龍入圍10次......

大家發現了嗎?這幾位電影人不僅出現的頻率很高,而且都是香港本土的演員。梁朝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香港男演員,他參加了37屆金像獎,榮獲5次影帝。這5部影片有四部出自王家衛,另外一部是《無間道》。在這些作品中,梁朝偉的臺詞很少,基本是用眼神演戲。

第38屆金像獎舉辦在即,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由此來看,梁朝偉理應是香港電影的“寵兒”。可還有一部分人認為代表香港電影的男演員應該是梁家輝,雖然他奪得影帝的次數少於梁朝偉,但他是史上最年輕的金像獎影帝,還能勝任各種題材的電影——喜劇《九二黑玫瑰對黑玫瑰》、歷史劇《垂簾聽政》、警匪劇《寒戰》......在人物方面,梁家輝的演繹比梁朝偉豐富得多。

另外,周潤發是唯一蟬聯“影帝”的男演員。他曾連續榮獲1987年、1988年香港金像獎最佳男演員,之後又在1990年再度獲此殊榮。這個記錄,至今無人突破。

第38屆金像獎舉辦在即,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02

說完影帝,我們再來說說影后。這個獎項對內地的演員來說更加友好。早在1985年,斯琴高娃就憑藉《似水流年》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此外,奪得影后桂冠的內地女演員還有鞏俐、章子怡、周迅、趙薇以及春夏。

據統計,奪得影后次數最多的女演員是張曼玉,其次是惠英紅。在《花樣年華》中,有一句著名的臺詞:“如果我還有張船票,你會不會考慮和我一起走。”這話如果放在金像獎,恐怕就是:“如果給你一張金像獎的門票,你是否會跟我同臺領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梁朝偉和張曼玉憑《花樣年華》,分別奪得了第20屆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

第38屆金像獎舉辦在即,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說到這兒,我們還要強調一下樑朝偉最後一次榮獲影帝已經是2005年的事情了,而張曼玉最後一次獲此殊榮則在2001年。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壯大,越來越多的香港導演選擇與內地演員合作,因此金像獎的舞臺上開始頻繁出現內地演員的身影,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影后都來自內地。

另外,內地女演員還大幅拉低了金像獎影后的平均年齡——周迅32歲奪此桂冠,章子怡26歲獲封影后,春夏更是24歲就站上了領獎臺。

第38屆金像獎舉辦在即,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03

身為一名成功的演員,除了要有天賦、技巧、顏值等優秀的自身條件,還需要一位能“點石成金”的導演。而許鞍華恰好就是其中之一,有些演員寧可不要片酬,也要在她的片場混一口盒飯。

在金像獎的歷史上,僅有兩部電影奪得大滿貫(即同時獲得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這兩部電影分別是《女人四十》和《桃姐》,都是許鞍華的作品。此外,她還造就了2名影帝、4名影后、5部最佳電影,堪稱“女演員的不二之選”。

第38屆金像獎舉辦在即,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對於男演員來說,可遇而不可求的導演則是杜琪峰。他不僅執導了最佳電影《毒戰》、《奪命金》,還監製了《樹大招風》。這部作品包攬了第36屆金像獎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之外,還榮獲第53屆臺灣金馬獎的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而經杜琪峰指導過的男演員,似乎有很高的成材幾率,比如《黑社會》中的梁家輝、張家輝、任達華、林家棟、古天樂,之後都奪得了影帝的稱號。

第38屆金像獎舉辦在即,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04

至於究竟誰是榮獲金像獎次數最多的人,恐怕很多人都會感到意外——張叔平。他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醉玲瓏》等古裝片的美術指導和造型設計。在電影領域,他曾與王家衛多次合作,比如《東邪西毒》、《花樣年華》、《一代宗師》等。

據統計,張叔平在金像獎的歷史上獲得過7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7次最佳美術指導、3次最佳剪輯,一共17次。而他最高的成就,則是憑藉《一代宗師》獲得了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的提名。除此之外,出自他手的經典作品當屬《青蛇》和《花樣年華》。

第38屆金像獎舉辦在即,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05

如今,香港電影金像獎已經走過了37年。作為中國電影行業的權威獎項,它應該越來越成熟才對,可是關於它的質疑卻越來越多:論資排輩、本位主義,甚至有人批評金像獎的格局實在太小了。

對此,擔任數屆金像獎主席的陳嘉上表示:“評選華語片並不是金像獎負責的範圍,這是一個專為香港電影設置的獎項。如果沒有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就沒有意義了。”著名導演爾冬升也稱:“除非香港電影的產量低到不能成為一個獎,否則不會像臺灣金馬獎那樣面對所有華語電影頒獎。”

事實上,自2013年開始,香港電影的年產量不過50部,而曾經的峰值是242部。另外,第37屆金像獎將《戰狼2》列入最佳影片時,吳京卻出現在第八屆北京電影節的開幕儀式上,這兩場活動在同一天舉辦,而且後者並未提名吳京及他的任何作品。

第38屆金像獎舉辦在即,扒一扒往屆金像獎的二三事

我想,吳京做法應該能代表一部分內地電影人、內地觀眾的態度——金像獎如果繼續故步自封,我們恐怕沒有多少耐心充當陪跑,而且它的含金量也會被慢慢稀釋,不再是衡量一部電影的絕佳標準。

70後、80後、90後算是受香港電影浸潤三代人,我們對香港電影及金像獎都有難以割捨的眷戀。可沒有人會否認任何“黃金時代”都是悲喜交加、摸石過河的艱苦歲月,身為香港電影人,面對江河日下的現狀,不應一再眷戀曾經的輝煌,而是應該轉變心態,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對待華語電影。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