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1》

古今多少事,談笑間,灰飛煙滅。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楊慎用短短几句話,便描述了三國時天下英雄的壯志豪情,豪邁一生,但他自己卻在悽風苦雨中走完了餘生。

楊慎出身豪門,背景強大,不管是自己親爹還是叔父都是大權在握的高官。

這般豪華的家世背景,只要不是個傻子,別說每年賺一個億,每個月賺一個億都是小目標。

但是世界上偏偏有一種人,他不僅有錢,他還努力,妥妥的瑪麗蘇小說的男主。

這樣的楊慎在世人眼裡就是天生的贏家,但就在他正當壯年準備為國效力之時,遇上了忽智忽愚的嘉靖帝,被貶到雲南。

在貶謫的途中,他對著滾滾的長江寫下來這首千古絕唱——《臨江仙》。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而眾人卻只在詩中看到了他的豪邁,他的淡然,卻沒看到他的無奈,他正值壯年卻遇人不淑的悲苦;

看到了他初入仕途的風華絕代,卻沒看到他的名字在歷史中漸漸消散,付諸於談笑中。

楊慎的這一生像極了高山白茶。

人們在喝優質的高山白茶時,只看到了它種在海拔高的高山之上,卻沒看到除了高海拔之外還有兩大因素在左右這它的品質。

為了讓茶友們更加全面的瞭解高山白茶,咱就來跟大家說說高山白茶出來海拔之外,還有什麼在決定它的品質?

大家可要認真看仔細了,切不可再以偏概全。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2》

高海拔的優勢

【高海拔帶來適宜的溫度】

福建地區大多是丘陵地帶,並沒有高聳入雲,巍峨陡峭的山,最高的也不過是2000米左右。

再加上浙大王教授說的:在浙江,500-900米之間,就算高山茶。

故而,在福鼎白茶產區,我們大可借鑑王教授的劃分方式,把種植在600米-900米之間的白茶樹,稱為高山白茶。

既然如此,那生長在兩千多米高山上甚至於海拔更高的山上的茶樹,難道就不是高山白茶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主要取決於高山上的溫度。

為什麼這樣說呢,還請看官們仔細往下看。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大家都知道,世間萬物的生長,包括人類的生活都離不開適宜的溫度,小時候跟著大人看天氣預報時,每每看到昆明的溫度,都心生嚮往,因為它的溫度基本上都徘徊在二十多攝氏度之間,真真的四季如春。

白茶樹的生長同樣需要適宜的溫度,然而,我們都知道,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也就是說,海拔越高溫度越低,這樣一來,茶樹在那種超高海拔的高山上,連生存下去都是個難題,更別提營養價值,物質積累了。

故而,山不在高,溫度適宜最好,600-900米的海拔自然也是最好的。

因為,在海拔600-900米的山區,溫度略低於平地3-5度左右,就拿太姥山來說,春季的平均溫度相對於平地來說低了一些,空氣清新帶著一絲涼意。

這樣的溫度是很適合白茶樹生長的,而且有利於茶葉細胞中茶氨酸的形成,而且茶氨酸又是茶湯滋味鮮爽的主要來源。

故而,高山上適宜的溫度對茶樹的生長,茶湯鮮美的滋味是大有好處。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高海拔帶來舒適的生長環境】

茶樹生長在高山上,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好處是,受人類活動影響小。

畢竟,現代人忙著賺錢,忙著社交,忙著生活,就連出門旅遊也只是那麼幾天的假期,就匆匆返回。

這樣一來,生長在高山上的茶樹便可遠離世間喧囂,遠離汽車尾氣,遠離大氣汙染,悠然自得的生活在空氣清明的高山之上,慢慢的成長,汲取營養。

不像那些生活在平地或者海邊的茶樹,常常受到人們活動的干擾,吸收了不少大氣中的粉塵物質,導致茶樹生長情況不佳,口感自然不好。

就像一個是整日待在山上,靜心修煉的太姥仙子,一個是浸染在市井生活中的楊二嫂,天差地別。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高海拔帶來濃密的雲霧】

看看這雲霧繚繞的太姥山,讓人心生暢快,怪不得古人都愛在煩悶的時候登山,當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時,整個人由內到外都是舒適的,豁然的。

咱們在說回太姥山的雲霧。

太姥山的雲霧與別處不同,它是從上到下流淌下來的,就像銀河落於九天一般。

在陰天時,風一吹,還可以看到雲霧隨風走動,宛若太姥仙子在擺動裙襬一樣,飄飄然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茶樹生長在這樣濃密的雲霧中,是十分舒適的。

這層雲霧就像是白茶樹的鎧甲,保護它不受紫外線的侵害,當豔陽高照時,雲霧裡細密的水珠就像篩子一樣,將陽光篩選之後,再以漫射的形式灑在茶樹上,促進茶樹的光合作用。

而且這細密的水滴像小精靈一樣,趴在茶葉上,給它們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營養。

在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下生長的茶樹,口感香味自然是好的。

但,高海拔只是決定茶葉品質的原因之一,還有兩大因素也在共同決定著這款茶葉的品質和命運,是以,還請看官們耐著點心,往下細看。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3》

工藝精良是決定白茶品質的第二大因素

在說白茶的工藝之前,先來跟大家講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孩,天資聰穎,人家還在田裡玩泥巴,他就已經出口成章了,如果他的父母給他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孩子考上清華北大不是夢,但他那對目光短淺的父母偏偏把他當成賺錢的工具,結果“泯然眾人矣”。

這個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傷仲永》。

那麼,仲永和白茶的工藝又有什麼關係呢?茶友們,且聽細說。

從小天資聰穎的仲永跟生長於高山上的優質茶青一樣,他的父母就像製茶師傅一樣,如果製茶師傅能好好對鮮嫩優質的茶青,製作出來的茶,必然是上乘好茶,如果只為牟利賺錢,再好的茶青也只能浪費了。

這樣看來,精良的製茶工藝是一款優質白茶的誕生必不可少的條件。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常喝白茶的茶友們都知道,白茶的製作工藝看似簡單,只有萎凋和烘乾兩道,但難就難在製茶師傅在製茶時是否用心,細心,有耐心。

如果碰上個不負責任的製茶師傅,將茶隨便烘乾,隨便曬曬,含水量不達標,就推向市面進行售賣。

這樣含水量不達標的茶葉,不僅喝在嘴裡無滋無味,而且不能長期保存。

這樣的茶葉,不要也罷。

如果碰上個有心的製茶師傅,茶青採下後,第一時間將其薄薄攤晾,放在水篩上進行晾曬,像是呵護一個小寶寶般,精細的照料著。

萎凋結束後,再用文火細心的將白茶內部的水分,烘乾,將含水量烘乾到國家標準線8.5%以下。

對品質有更高要求的製茶師傅,在最大程度保留白茶內質物的同時,會將白茶幹度制到更低。

這樣的有心的製茶師傅,配上優質的茶青,當真是倚天配屠龍,可得白茶天下。

不過這天下能不能坐得穩,還需達到一個條件,便是儲存。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4》

嚴格的儲存是決定白茶品質的第三大因素

近年來,白茶憑藉自身清新鮮爽的口感芬芳馥郁的香味,在茶圈中嶄露頭角,像“黑馬”一樣,吸引了眾多茶友的視線。

不過這件看似好事的背後,卻被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攪得烏煙瘴氣。

他們為了牟利,抓住了白茶這顆搖錢樹不放,但根本不瞭解白茶的脾性,不懂白茶的生活環境,不知道要如何安置白茶,只知道拿它賺錢。

他們將買來的白茶隨意堆放在倉庫中,不密封,不遮光,不陰涼,不幹燥,如果碰上陰雨連綿的天氣,倉庫中一臺完整的抽溼設備都沒有,若是遇上了炎熱乾燥的天氣,倉庫中也不會輕易的開空調,任由白茶在那自生自滅。

如果白茶因為保存不好受潮變質,他們便會用更加惡劣的手段——做舊,來改變白茶的面貌,將它們出售。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這樣的做法是在令人痛心。

其實白茶的儲存很簡單,只要滿足密封、乾燥、遮光、陰涼、無異味這五個條件,再將白茶離牆離地的放置在架子上。

潮溼季節下,可在存茶的房間內備上一臺抽溼機,或是將空調開抽溼功能,如果天氣晴朗,乾燥,可以將存茶房間的門窗適當打開一些縫隙,使得房間內空氣可以流通即可。

最後提醒大家一句,白茶的保存一定要嚴格按照三層包裝法來保存,再將包裝好的白茶放置在上文所說的環境中。

畢竟,一款優質的白茶最要緊的就是幹度,如果在存茶時期,白茶受潮變質,幹度不達標,即使它的出身再好,工藝再好,也只能變成一泡劣質茶。

因此,白茶的儲存一定要留心細節,對白茶負責,這樣它也會回報你稠潤的湯感,豐富的香味。

只要海拔高,都是好白茶?真正影響品質的還有它,不可再以偏概全

《5》

產區,工藝,儲存是決定一款白茶品質最主要的三大因素。

茶友們要想喝到一泡鮮、香、甘、活的好白茶,是與這三者有直接聯繫的。

產區好,工藝好,儲存好的白茶,才是大家應該去買的,應該去喝的,應該去愛的茶。

如果,一款茶生長在高山上,但經歷了做舊,渥堆這些酷刑,還樣的茶依舊沒有買的必要。

古人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一款品質好的白茶也一樣,同樣講究產區,工藝,儲存。

三者缺一不可。

過不了多久春白茶該和大家見面了,茶友們買茶時,一定要將這三點記住了之後,再去買茶,便可放心。

綠淨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

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村姑長送茶人歸,白茶香。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課堂(hongmucaotang)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