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先認慫?

風雲一點通


因為蘇聯人得到了想要的結果,看似丟了面子卻在冷戰中扳回了一局。

對蘇聯來說,古巴這個地方以前是不能觸碰之地。早在1898年美西戰爭之後,美國就成了古巴保護國,這裡一直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

(地理上,古巴緊挨著美國,1898年之後到古巴革命之前一直是美國的勢力範圍)

但是,當古巴革命爆發之後,美國的錯誤政策讓他失去了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從此古巴開始反美。

這要是擱20世紀之前,古巴一定會被美軍暴揍,像夏威夷一樣被美國吞併都有可能。可是,此時已經是二戰結束後的世界,美國對古巴的干涉只能採取較為溫和的做法。

所以一開始美國只是支持反對科斯特羅政府的流亡者去攻擊古巴,但遭到了失敗。美國一看隊友不給力,就決定親自下場。

可是晚了,1960年古巴正式倒向蘇聯。

科斯特羅的想法是藉助蘇聯的幫助走出目前的困境,畢竟雖然他多次挫敗敵對勢力的反撲,但自己也逐漸心有餘力不足了,而此時蘇聯也在打如意算盤。

(卡斯特羅)

就在1年前,美國把PGM-19朱庇特彈道導彈部署在了土耳其和意大利。當時已經成功部署了45枚,據說最終這種導彈將會部署到75枚,蘇聯方面感覺到很惱火!

PGM-19朱庇特彈道導彈是何方神聖?

PGM-19朱庇特彈道導彈射程2400公里,是美國空軍第一代遠程彈道導彈。該導彈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之後,可以搭載核彈頭對遠在2000公里之外的莫斯科形成威脅。

並且,這些導彈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之後,被要求長期連接燃料注射管,並且每一枚導彈都會安裝一枚核彈頭。在接到發射命令後,進入發射狀態只需要5到15分鐘,發射12分鐘之後就可以飛抵莫斯科上空。

(PGM-19朱庇特彈道導彈系統)

也就是說,美國只要發佈攻擊莫斯科的命令,最多17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將莫斯科從地球上抹去,這麼短的時間內蘇聯很難拿出相應措施規避。

這對蘇聯來無疑是不能接受的。

但在此之前蘇聯一直找不到反制措施,正在此時古巴倒向蘇聯,給了他們反擊的機會。於是蘇聯人小題大做,開始在古巴境內部署導彈。

1962年5月21日,蘇軍制定“阿納德爾行動”,將總計40具發射架、60枚導彈和60枚百萬噸當量級戰略核彈運往古巴。

(圖為蘇聯制的R-12導彈,後運抵古巴)

這些導彈正式部署在古巴後,射程足以覆蓋美國本土全境。蘇聯的做法顯然比美國人還狠,既然美國威脅到了莫斯科,那麼美國所有的城市都將被核彈鎖定!同時,為了確保核彈的戰時生存能力,蘇軍共出動5萬大軍護衛這些核彈。甚至另準備了80枚戰術核武器準備在戰時阻擊美軍的攻擊。

蘇聯這麼興師動眾,美國人就坐不住了,他們感受到了再核陰影下的恐懼,進而惱羞成怒。


所以,當美國軍方偵查到蘇聯行動的時候,開始對古巴外海實施封鎖。因此爆發了著名的古巴導彈危機!

(關於古巴導彈危機的漫畫)

10月27日是危機高峰,當時美國軍方積極請戰,建議攻佔古巴。

但是肯尼迪並沒有同意,這個時候,肯尼迪正在考慮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赫魯曉夫給肯尼迪發來了兩封信,第一封希望肯尼迪保證不入侵古巴;第二封希望肯尼迪撤出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導彈。

這可難住了肯尼迪,原來赫魯曉夫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目標是意大利和土耳其的美軍核彈。

就在這個時候,執行委員會認為應該先回第一份信,承諾不入侵古巴,另一封信假裝沒收到。

不管怎麼說,柯尼迪的恢復讓雙方的態度開始緩和。

(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的肯尼迪總統)

但是,蘇聯人的終極目標不是制止美軍入侵古巴,而是迫使美國撤出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導彈。

於是,就這件事雙方進行了密談。

美國考慮是如果書面同意這個建議,無疑在世人面前讓美國顏面盡失,大家都知道美國人先慫了。

所以,肯尼迪總統派他的弟弟小肯尼迪為特使會見了蘇聯大使。並且表示美國方面不能出示關於撤走土耳其和意大利導彈的書面報告,但肯尼迪總統一定會履行承諾在古巴危機解除後將這兩地的導彈撤走。

蘇聯方面既然依已經達到目的,也不強迫美國,就同意從古巴撤走導彈,並且於10月28日在電臺發表申明:美國已保證,同意不入侵古巴,因此,蘇聯將從古巴撤回所有進攻性武器。

古巴導彈危機,蘇聯保護了投奔自己的小弟,也迫使美國將威脅莫斯科的核武器撤走。

蘇聯的兩個目的都達到了,反而美國沒在這場危機中得到任何好處。


所以,蘇聯沒慫。


歷史風暴


我麼知道,二戰結束之後,自1946年3月5日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為開始,世界被劃分為了兩個陣營,一個是以蘇聯(華約)為代表的共產主義陣營,一個則是以美國(北約)為代表的資本主義陣營。

1947年秋天,美國記者李普曼出版了《冷戰》(The Cold War)一書,標誌著“美蘇冷戰“的開始。

美蘇冷戰以1991年蘇聯解體為結束,在四十多年的時間裡,美蘇彼此雖然沒有直接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彼此進行軍備競賽,發展核武器甚至到了後來的“星球大戰”,都對世界局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一直覺得,現在很多中國人的思維還停留在“冷戰”之中)。

此外,美蘇兩國還支持和援助彼此陣營的其它國家,來進行間接的對抗。

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其實就是兩國以古巴為籌碼進行的一場軍事上的博弈,而且是第一次直接使用核武器進行的一場對抗。

古巴曾不被美國重視,但是卡斯特羅發動政變讓美國開始感到漢怕

話說美國雖然曾在朝鮮戰爭(我們叫“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中,揚言要使用核武器,但是,那隻不過是口頭上的威脅恐嚇,真正開始佈置核武器,甚至險些使用,其實是在古巴導彈危機中。

古巴這個國家處在加勒比海地區,北部距離美國佛羅里達州南端其實只有90英里。開始的時候,古巴只是一個落後的小國,雖然離美國很近,但是並沒有對它進行太多的關注。

到了1952年,美國支持古巴的軍人巴蒂斯塔發動政變,攫取了古巴的最高權力。

不知道為什麼,美國在很多國家所支持的領導人,都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巴(包括中國的蔣介石,朝鮮的李承晚和越南的吳庭豔)。這個巴蒂斯塔也是,上臺之後,一味秉持獨裁政策,弄得古巴民不聊生。

歷史學家施萊辛格曾說,古巴已經完全淪為了美國的遊樂場和妓院。

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羅發動兵變,推翻了巴蒂斯塔的領導政權。

此時,美蘇兩國都在積極爭取全世界各個國家投入自己的懷抱。因此,古巴未來到底屬於哪個陣營,成為了美國關注的焦點。

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率先拋出橄欖枝,表示願意提供經濟援助。但是,美國對古巴曾經的所作所為,遭到了古巴人民一直反對。最後,古巴投入了共產主義陣營。

古巴革命影響了北美許多資本主義陣營國家,美國用僱傭兵入侵但遭大敗

古巴的變化讓美國非常憂心,北美很多國家受到古巴的影響,開始出現共產主義游擊隊,旨在發動推翻本國政府。美國擔心,如果這一情況不能得到遏制,美國可能會被共產主義國家包圍,於是美國紛紛對北美國家給予軍事和經濟的援助,這一援助甚至被稱為“滅火行動”。

1961年肯尼迪上臺,卡斯特羅的古巴政權成為心腹大患,打算入侵古巴一舉解決卡斯特羅政權。

1961年4月17日,美國派出1400名僱傭兵在古巴豬灣登陸,打算誘發古巴反對勢力發動暴動推翻卡斯特羅。

但是,美國失算了,卡斯特羅早有準備,用了兩天便消滅了這群僱傭兵。美國在這場摩擦中,吃了少有的大虧。

此時,蘇聯也開始行動起來了。蘇聯擔心美國會武力封鎖或者佔領古巴。蘇聯於是決定,必須要讓美國知道蘇聯人的厲害,決定開始往古巴運送導彈,從而威懾美國,甚至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直接用導彈攻擊美國本土。

5月29日,蘇聯派出軍事代表團抵達古巴首都哈瓦那,名義上是商談農業合作,其真實目的是與卡斯特羅商量導彈部署。

卡斯特羅此時已完全進入蘇聯的懷抱,卡斯特羅雖然擔心古巴成為兩國的籌碼,甚至會在古巴土地上展開戰爭。但是,卡斯特羅從大局考慮,認為如果這樣做對社會主義陣營有益,“我想我們會同意”。

最終,古巴政府同意了蘇聯的這一安排。

蘇聯開始運送導彈進入古巴,美蘇兩國戰爭一觸即發

9月初,蘇聯正式開始向古巴運送殺傷性武器,包括中程導彈、巡航導彈、能夠攜帶核彈頭的伊爾-28型戰鬥機和米格-21戰鬥機。

蘇聯人以為自己把導彈偽裝上棕櫚葉,美國就很難得知。但蘇聯在運送的過程中,美國就已全部偵知。

肯尼迪立即召集國務院、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開會。肯尼迪本想對古巴進行封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認為,蘇聯運送的武器都是防禦性質的,不必大驚小怪。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斯克韋爾·泰勒也說,如果釁自我開,美國很有可能會陷入被動的局面。

10月20日,肯尼迪發表電視講話,告訴美國人民,蘇聯在古巴正在建設中程導彈發射基地,美國南方就在炮火覆蓋範圍之內。

赫魯曉夫沒想到,美國竟然如此快的得知了正在建設的基地,立即命令全軍進入戰備狀態。戰爭可謂是一觸即發。

10月24日,美國封鎖古巴海域。這個時候,赫魯曉夫有點開始認慫了,他知道,蘇聯此時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核武器力量與美國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赫魯曉夫主動放出話來,解決古巴問題,最好的辦法還是兩國首腦進行私人會談。

美蘇兩國開始互相服軟,不敢貿然開戰

美國當然也不敢開戰,畢竟,那樣的話,南部城市有可能會遭受滅頂之災。於是,雙方開始展開談判。赫魯曉夫也比較不厚道,他告訴美國,說我們運送導彈,是應古巴的要求。我們可以撤走導彈,但是你們也不要入侵古巴,顛覆古巴政權,此外,你們也要拆除安在土耳其,針對蘇聯本土的導彈,作為回報,我們也不會入侵土耳其。

本來事情在往好的方面發展,但是就在此時,美國一架偵察機在古巴被擊落。氣氛又開始緊張起來,美國開始懷疑蘇聯是不是在拖延時間以將導彈部署完畢。

雖然美國有這樣的擔心,但是肯尼迪也不敢貿然開戰了,天知道蘇聯的導彈有多少,能力有多大,部署的情況如何。於是,美國也主動伸出橄欖枝,答應在四五個月之內主動撤出土耳其的導彈。

此時,蘇聯也害怕美國會入侵古巴。畢竟蘇聯曾聲明,美國如果膽敢入侵古巴,自己必將開戰。那樣,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就要爆發。蘇聯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

於是,蘇聯聽到美國的想法,也鬆了一口氣。赫魯曉夫趕緊主動說,我們將先行撤出古巴的導彈,以此表現誠意。

就這樣,兩國的談判喀什往好的方向轉化。

卡斯特羅最鬱悶,自己成為了美蘇兩國的籌碼

最鬱悶的是卡斯特羅。古巴已經完全成了兩國談判的籌碼,沒人關注古巴人民的想法和死活。兩國不停的談判,蘇聯卻沒有知會卡斯特羅。卡斯特羅氣得“破口大罵”,“狂怒之下打碎了一面鏡子”。但是卡斯特羅也無能為力,不過,古巴導彈危機之後,古巴與蘇聯的關係就開始緊張起立。

最後,美國宣佈我們將在1963年4月1日前撤出意大利和土耳其的遠程導彈。隨後,蘇聯也開始撤出古巴導彈。11月11日,9艘蘇聯船隻運載42枚導彈撤出古巴,並通過美國檢查。古巴導彈危機就此落下帷幕。

隨後,美蘇兩國都聲稱自己是這場危機中的勝利者。但事實上,由於當時兩國對對方信息瞭解比較滯後,再加上彼此的臆想,使得誤會越來越深。

中國人認為蘇聯服軟,是與當時中國的態度有關

兩國都不敢主動挑起戰爭,美國是害怕本土被襲擊,蘇聯則害怕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自己無力對抗美國。古巴導彈危機過後,蘇聯加速了核武器的研究。同時,也與美國和英國簽訂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規範了核武器的研製和使用。

至於我們為什麼會覺得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會首先認輸,是因為和我們當時的宣傳有關。1960年,中蘇分裂,中國開始把蘇聯稱之為“修正主義”國家。

1963年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曾想請中國給予輿論支持,但是中國立即發表聲明批判蘇聯,認為蘇聯不應該主動在美國後院(即古巴)採取冒險行動,但既然採取了,就不應該在壓力下退卻,前者是“冒險主義”,後者是“投降主義”!

由此,很多中國人才認為,古巴導彈危機中,是蘇聯先認慫的。


兮兮說事兒


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機就是古巴導彈危機,這場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美蘇衝突,深刻的影響了隨後幾十年的美蘇戰略格局。

首先先來分析一下古巴導彈危機之後,美蘇兩國戰略的轉變。

美國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前,一直率領北約在東歐地區構建軍事封鎖線,企圖對當時的蘇聯構成實質性威脅。

當時的情況是兩國導彈技術都沒有發展到洲際水平,突防能力也不夠。所以面對原子彈投放,依舊是主要採取轟炸機這種有效的突防方式。

而美國在這方面佔盡優勢,東歐國家中有美國的盟友,加上轟炸機上的領先,使得美國的核威脅始終籠罩著蘇聯。

蘇聯在當時採取的是被動防守,並且將西歐國家視為是第一波打擊目標,也就是說蘇聯那個時候是威脅不到美國本土的。

然而出現了個古巴,這對於蘇聯來說簡直是絕好時機,於是蘇聯便向古巴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換取古巴同意建設導彈基地。

這一下子讓美國慌神了,因為美國人民不是蘇聯人民,美國人民安逸慣了,從未出現過如此具有威脅能力的強鄰。

於是美國各地的議員和民眾先不幹了,美國政府自然也不能坐視蘇聯真的把核彈運來,這對於美國的國家安全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破壞。

美國當時的強硬是合理的反應,畢竟美國建國兩百多年,還從未遇到過這般威脅。

所以美國動用了一切力量,展示出來美國的姿態,西歐國家對此深表恐懼,但是卻只能同美國一起進入戰備狀態。

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但是這個時候其實美國已經開始同蘇聯進行交涉,而且西歐國家也在極力的安撫美蘇雙方。

一時間西歐國家懂事多了,反倒是當時的中國,對蘇聯提出了深刻的批評,認為蘇聯是“冒險主義”,然後又是投降主義。

如此一來,美蘇最後其實是達成了諒解,一人退一步。美國撤走了在東歐部署的導彈,不過美國依舊是保證了對蘇聯的核威懾。

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幾年之後,蘇聯便硬生生的發展出來了一大批核打擊手段,洲際彈道導彈也被蘇聯側重發展。

正是由於古巴導彈危機的影響,美蘇進入了核武競賽時代,說實在的,得益於核武器的存在,才使得世界和平了這麼久。

當各國意識到戰爭往往容易核武化之後,各個大國之間的利益交涉,才真正可以在談判桌上進行。

毀滅性的武器最後卻保衛了和平,莫大的諷刺!


小司馬遷論史


蘇聯的綜合實力本身就和美國不是一個量級的,在關鍵時候強人政治也只能認慫了。

冷戰期間,美國在工業、鋼產量、GDP等等經濟指數上常年是蘇聯的幾倍,即使兩國激烈對抗,美國也能遊刃有餘。

二戰期間,蘇聯和歐亞大陸一片廢墟,在戰後艱難恢復和發展,而美國藉助戰爭,GDP翻了一番還多,工業產能得到了急劇的提升,綜合實力大大加強,戰後藉助軍事和金融霸權,一統西方資本主義世界。

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等方式,把那些破敗的盟國的經濟都給恢復了起來,包括日本、韓國、西歐等國的經濟都在戰後得到了飛速發展,成為經濟強國。

在整個冷戰期間,美國除了法國戴高樂不太搞的定,其他西方國家均在美國的絕對掌控之中。

而蘇聯,戰後經濟一塌糊塗,好不容易恢復了起來,後來和中東歐的一幫小夥伴搞了個經互會,實質上冷戰期間,這些盟友幾乎就淪為蘇聯的政治和經濟附庸,經濟得不到有效發展,還經常被蘇聯剪羊毛。

而在政治上,蘇聯對盟友的欺壓就有點過了頭,入侵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交惡,控制東歐諸國的內政外交……蘇聯的小夥伴們對這個老大哥可是敢怒不敢言,結果蘇聯剛一解體,小夥伴們統統奔向西方。

美蘇博弈上,美國能打的牌太多了。

美國的經濟、軍事觸角遍及全球,盟友不僅比蘇聯多幾倍,經濟也更好,“忠誠度”也更強,聯合國的話語權高於蘇聯,把持世界經濟秩序,經濟、金融手段繁多,隨便搞點花樣,蘇聯就很受傷,尤其是在蘇聯核心的石油價格上,若不是蘇聯和他的小夥伴整的是比較封閉的經濟圈,蘇聯估計也撐不到1990年代。

古巴導彈危機,歸根結底還是雙方的一次實力較量,一次戰術博弈,蘇聯最終還是慫了。

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美國人不顧蘇聯的面子,跑到土耳其部署導彈,赫魯曉夫自然不滿,就想把導彈部署到古巴,直接在美國後院、美國的下腹部對其造成威脅。

美洲向來是美國人的後院,美國人也只喜歡和蘇聯在亞歐大陸上進行博弈,眼瞅著蘇聯導彈跑到自己家門口,自然是雷霆大怒。

肯尼迪雖然年輕,但在這事兒上也牛氣沖天,直接把古巴圍的跟鐵桶一般,搞封鎖,要求蘇聯撤導彈,不然就開打吧。

那幾天,美蘇雙方的領導人們自然是緊張的睡不著覺,全世界的人們也跟著度過了驚恐的一分一秒。

在千鈞一髮之刻,蘇聯人拋下了古巴,和美國妥協了,美國人也賣了蘇聯一個面子,撤出了土耳其的導彈,但從此古巴就被封鎖+制裁幾十年,成了美蘇爭霸的犧牲品。

而此次危機中,蘇聯除了實力欠缺,更要命的是海軍實力太菜,根本不足以去捍衛古巴,去阻止美國的艦隊。

二戰後,美國海軍就一直是全球最強悍的海軍力量,從航母戰鬥群到核潛艇,震懾世界各大洋。

而此時的蘇聯不光沒有航母,連大型艦艇都很缺乏,在運送導彈到古巴的路途中,蘇聯也僅僅派出了四艘潛艇護航。

而美國為了應對此時,竟然出動了8艘航母,2艘巡洋艦,118艘驅逐艦和13艘潛艇,還有大批的艦載機隨時待命,而這僅僅是美國大西洋海軍的大部分兵力。

在這個情況下,蘇聯即使派出所有的艦隊力量去古巴水域,那也只是去送人頭的。

最終,赫魯曉夫還算理智了,做了理性的判斷。


雲中史記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60年代距離二戰結束僅僅只有十幾年,當時表面上看世界一片平靜,世界各國也都在忙碌著修建自己的家園,然而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卻一直在較勁,這就是美國與蘇聯,一方是資本主義大哥,一方是社會主義大哥。


美國不顧蘇聯人的面子直接在土耳其佈置導彈,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也不甘示弱,在古巴布置了導彈,古巴位處美洲,距離美國本土距離很近,其地位就如同美國的後院,後院起火可是一件大事。肯尼迪立刻調集美軍大兵將古巴圍得水洩不通,光航空母艦就有8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118艘,潛艇13艘。

美國擺出了一副準備開打的架勢,最後還真就把赫魯曉夫給“嚇住了”,實際上赫魯曉夫真被肯尼迪這一舉動嚇住了?這肯定不可能,實際上這是赫魯曉夫權衡利弊作出的決定,赫魯曉夫在古巴布置導彈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赫魯曉夫在古巴布置導彈並不是真的為了打擊美國,美國與蘇聯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無論是誰率先使用核武器攻擊對方,都會遭到對方瘋狂的反撲,除非能一招就把對方秒殺,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

赫魯曉夫沒這麼傻,會去幹與美國兩敗俱傷的事,他的目的只是逼迫美國撤走佈置在土耳其的導彈,最後他達到了目的,蘇聯與美國各自撤走了導彈,只是最後害慘了古巴,受到西方國家幾十年的封鎖與制裁。


麥地傳奇




要講為什麼蘇聯最先認慫,就得搞清楚為何蘇聯會跑到大老遠的古巴搞核導彈基地。

在60年代早期,美蘇博弈日趨激烈,但美國畢竟早在一戰時期就問鼎世界了,二次大戰本土都沒有被波及,而是大發戰爭橫財,並在在二戰後通過馬歇爾計劃控制了昔日的世界中心歐洲,可以說,1962年的美國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為了進一步壓縮蘇聯的戰略空間,美國就首先在蘇聯的家門口土耳其等地部署了導彈。



敵人都把刀架在脖子上了,那還了得!懟回去那是沒得說的。於是乎,蘇聯也找了個美國家門口的小弟部署核導彈,恰好那時古巴剛擊退了美國的入侵,卡斯特羅上位,是非常歡迎蘇聯核導彈的到來的。當然了,卡斯特羅也有自己的小算盤,美國已經入侵了古巴一次,雖然失敗了,有第一次就很可能有第二次,所以找個大腿就很重要了,毫無疑問,蘇聯就是最大的大腿。

所以呢,出現古巴導彈危機那完全就是美國先動的手,蘇聯反擊最重要的是搞回核平衡。

至於為什麼是蘇聯而不是美國先認慫,那就是實力的差距了。



要知道,1962年的時候美國光封鎖古巴就出動了8條航母、12艘巡洋艦、100餘艘驅逐艦還有n架的灰機n條核黑魚,把古巴圍得個水洩不通。再看看蘇聯,跟老美完全就不是一個檔次的。此外,老美在50年代那可是瘋狂造蘑菇彈,在數量上已經把蘇聯甩開了。再說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想要的就是搞回核平衡順便拿回點面子,要是真打核大戰那隻能同歸於盡,傻子才那樣。起初肯尼迪也是被赫魯曉夫嚇個半死,後面看到了赫魯曉夫也是極力避免核大戰後才淡定了下來,為了和平雙方就各退一步,蘇聯撤古巴導彈,美國撤土耳其導彈。

蘇聯先慫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實力的差距,沒辦法,根本耗不過老美!


進擊的野牛


【沈sir講歷史第三百六十九期】(蘇聯系列第20講)

  蘇聯,大家都知道,是當時超級大國,擁有鐵甲洪流的紅色軍團,也是唯一能和美國一戰的國家,特別是當時蘇聯的核武器,那簡直就是所有國家的惡夢。

  因為核武器的存在,蘇聯看誰不順眼就製造核威脅,比如,赫魯曉夫就威脅英國要用八枚氫彈核平英國,法國嗆聲後便威脅法國要用九枚氫彈去核平法國。然後這兩國馬上就禁聲了,這讓蘇聯很是得意!也繼續將核訛詐進行到底!(中國也被恐嚇過,幸好當時赫魯曉夫還算正常人,沒有按下按鈕)

  因為自己的核武器威脅次次成功,所以才有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

  

  為什麼挑事的蘇聯後來慫了呢?

  古巴導彈危機,只是冷戰中美蘇的一個博弈而已。在這之前,美國將可以用核彈頭的“朱庇特”導彈部署到土耳其,從而威脅到蘇聯的腹地。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一再尋找機會同樣威脅美國。

  冷戰的特點,就是互相威懾。你搞什麼,我就也要搞什麼。互相威懾的目的恰恰不是為了打仗,而是通過外交手段瓦解對方的壓力。說白了,赫魯曉夫在古巴部署核導彈,是為了和美國討價還價。

  但是,肯尼迪下達了封鎖古巴海域的命令後,一切都不同了。最終,赫魯曉夫宣佈撤走古巴導彈,第二年美國也撤走了在土耳其的導彈,大家各退一步。表面上,似乎美國獲得了輝煌的勝利,實際上蘇聯並沒有輸什麼。

  為什麼蘇聯要在風口浪尖時候,主動退讓示弱呢?很簡單,蘇聯沒有對抗美國的實力。

  

  兩個大國實際核武器差距巨大:

  1962年,美國所擁有的核運載工具大約比蘇聯多5倍。蘇聯擁有約350枚至700枚短程導彈,對歐洲北約國家有著嚴重的威脅。

  然而,這些導彈不能從蘇聯發射到美國。1959年,蘇聯名義上裝備了R7洲際導彈。然而,R7確實紙老虎。它使用不可貯存的低溫推進劑(液氧),必須在發射前才能加註,又因為體積巨大隻能用發射架從地面發射。這兩點使得導彈的反應速度和生存能力極低。

  蘇聯對此心知肚明,只用R7洲際導彈進行了象徵性的部署。蘇聯真正可以威脅到美國的,是以圖-95為主的200架洲際轟炸機。然而,美國卻有600架洲際轟炸機。

  美國還有130枚至150枚導彈裝在"北極星"潛艇上。可見,真正要爆發核戰,蘇聯很難和美國對抗。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美國已經擬定了核戰時的打擊目標。這些目標不但包括華約國家,甚至還有開始和蘇聯對立的中國。

  為什麼呢?美國人認為:核戰一旦爆發,就把有威脅的國家一起幹掉吧,反正世界也毀了。

  

  海軍差距更大,蘇聯方面沒有隻有海軍,沒有“洋”軍:

  沒有人會瘋到使用核武器,但海軍的對抗還是很可能進行的。當時美軍封鎖古巴海域,強行檢查過往船隻,包括蘇聯貨船。如果蘇聯硬碰,兩國海軍就很有可能交火。

  然而,蘇聯海軍,根本無法在古巴水域同美國對抗。二戰的經驗告訴我們,航母是遠洋海軍的主力。

  蘇聯並沒有航母,甚至沒有大型導彈艦。那時候,蘇聯海軍的主力,還是“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

  這種巡洋艦,壓根就沒有裝備反艦導彈,只有152毫米艦炮。巡洋艦即便敢於開赴古巴海域,也是去送人頭的。

  更誇張的是,蘇聯海軍甚至沒有什麼遠洋經驗。

  整個50年代,蘇聯海軍最大的遠洋調動,竟然是1958年將12艘潛艇組成的潛艇支隊,從波羅的海分批調至地中海阿爾巴尼亞的港口。

  

  最後的結果:

  肯尼迪和赫魯曉夫互相通信,赫魯曉夫讓美軍把在土耳其的核武器撤走,作為條件交換,蘇聯也撤出古巴,最終達成協議,解除古巴危機。

  之後兩人在信中互相暗示對方,古巴的核建設停止,並運回蘇聯,美國也對蘇聯接觸警報,同時解開封鎖,兩個超級大國劍拔弩張的爭鬥也暫時告一段落。

  

  歷史照妖鏡最後總結:

  應該感謝當時的赫魯曉夫的退讓,和美國的最後調解,一旦這次戰爭爆發,地球真有可能回到史前文明。

  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必須深知戰爭對於國家和人民的巨大危害。

  明知道打不贏還去一意孤行,那就是對國家和人民的犯罪。

  薩達姆同志,慈禧女士便是典型的典型,不考慮自己的真是情況,一味的為了自己的權利,致人民於不顧。


歷史照妖鏡one


古巴導彈危機的結果讓蘇聯很沒面子,不管後來美國有沒有偷偷的把導彈從土耳其撤出,明面上蘇聯的尊嚴都丟掉了,甚至還深深的傷害了古巴人的心,在美國嚴陣以待,誓死維護自己權益的一系列動作後,赫魯曉夫迅速向肯尼迪示弱,在得到美國的回覆後,立刻把在古巴的導彈拆卸打包運回蘇聯,連卡斯特羅都顧不上了。



為什麼“鋼鐵洪流”蘇聯會這麼容易就認慫?這還要從蘇聯的經濟開始說起,赫魯曉夫當政後,開始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除了在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和進行平反工作外,在經濟上,赫魯曉夫也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革。長期以來,蘇聯只重視重工業,而忽視了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導致蘇聯經濟產生嚴重問題。



蘇聯在1952年時宣佈穀物產量達到了13000萬噸,宣佈農業問題得到了永遠徹底的解決,但實際上只生產了就千多萬噸糧食,越往後糧食產量越低,到時候魯曉夫還鼓動了30多萬志願者來到東部墾荒,但是因為蘇聯沒有調查和準備這場運動,幾年內成為農業和生態上的災難,國內矛盾日益加重。



這個對外宣稱是超級強國的蘇聯,實際內部危機重重,哪怕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國力達到最強大的時候,也只有美國的60%,所以當蘇聯面對美國的圍困,赫魯曉夫甚至蘇聯根本都耗不起雙方對峙時間越長,對於蘇聯來說,損耗也就越大,赫魯曉夫很怕禍起蕭牆,但是又不敢真的和美國開戰,最不得已只能退出。


琅琊利劍


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先認慫?美蘇兩國不是勢均力敵嗎?蘇聯為什麼要認慫?

我們知道,自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為開始,世界被劃分為了兩個陣營,一個是以蘇聯為代表的共產主義陣營,一個則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陣營。究竟是共產主義戰勝資本主義呢,還是資本主義戰勝共產主義,這在半個世紀裡面,一直是讓人關注的問題。為此,美蘇冷戰了半個世紀。冷戰簡單的說就是:“相互遏制,但不直接面對面動用武力”。在半個多世紀裡,唯一一次兩個大國之間劍拔弩張,差一點直接正面開戰的事件,就是這場古巴導彈危機。

我們先來欣賞下這張圖:

這張圖生動的展現出古巴導彈危機時兩國的較量。圖的左邊是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右邊是美國總統肯尼迪,兩人在談判桌上掰手腕,象徵著兩個人在對抗之中,雙方都準備按下核按鈕。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明顯力不從心,和肯尼迪相比處於弱勢。這張圖告訴我們: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蘇聯方面是處於弱勢地位的,它不得不認慫。下面我來具體講講原因:

二戰的時候,蘇聯處於作戰地區,經濟、環境遭受了很大的破壞,而美國本土並沒有發生戰爭,整個的國土完好,並且他出口了很多軍火,經濟沒有損失反而增長。所以在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兩國的經濟不是在一個層次上面的,而且在當時除了美國整體的經濟實力之外,還有工業、鋼業等等很多的數據的總值都是比蘇聯要高上很多倍的。在經濟上,蘇聯比不上美國。

經濟上比不過,軍事上也是如此。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後,美國迅速出兵,用航母封鎖了古巴,蘇聯大怒,但想不到好辦法來應對。核武器方面,蘇聯核彈頭比美國少,但既然是核武器,大家都不敢輕易使用,因為用下去可能大家要同歸於盡。我之前看過一個教授的分析,說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美蘇兩國的核武器加起來足夠摧毀地球好幾遍。同歸於盡的做法顯然雙方都會是失敗者。常規武器方面,在大洋上,航母、重型巡洋艦才是主力,但航空母艦、導彈巡洋艦等都是美國的驕傲,而蘇聯當時根本沒有可以遠洋作戰的航母,它並沒有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

在經濟、軍事都明顯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鋼鐵洪流”蘇聯不得不屈服。只能先退一步,危機才能就此結束。

有其他觀點的歡迎在評論區評論探討,謝謝!


簡單平凡123123


就是實力。當時美國能打到蘇聯的核彈大約是蘇聯能打到美國的10倍。因為地緣關係。美國部署在歐洲,土耳其的中程彈道核導彈可以打到蘇聯。蘇聯中程彈道核導彈卻只能打到歐洲,只有為數不多的洲際導彈才能打到美國。考慮到這時的洲際導彈需要30分鐘以上時間灌注燃料,對美國威脅更低。所以莫斯科才冒險將中程彈道核導彈部署到古巴,以期望改變這種尷尬局面。

可惜的是蘇聯卻忘了,就是赫魯曉夫否決了航母提案。這時蘇聯還有第二個短板:海軍。美國部署的海軍把古巴圍的水洩不通。蘇聯海軍靠幾艘驅逐艦,巡洋艦根本不是對手。海軍開打的結局就是全軍覆沒。古巴成了孤島。

最終,赫魯曉夫妥協了。以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撤出土耳其導彈為面子,撤出了全部中程彈道導彈。用毛主席的話講:“赫魯曉夫先是犯了左傾冒險主義,後來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長不了了。”果然不久以後赫魯曉夫被趕下臺。

但蘇聯反思卻沒完,以現在眼光看他們反思了一個半。一個就是大力發展洲際核武器,到勃涅日涅夫時期,蘇聯核武器是美國的2-3倍。美國第一次感到害怕了。半個就是加強為核潛艇護航的編隊(卻不是打出去的航母編隊),蘇聯在土耳其海峽,地中海,波羅的海,南中國海,日本海峽等地第一次具備了絕對優勢。后土耳其危機時,第一次逼退美國海軍。但這支海軍根本無法在三大洋與美國決戰。直到蘇聯解體才開始通過航母,進入三大洋。可惜這時離蘇聯解體也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