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岛空降战:二战魔鬼天降,德军血战克里特岛“坟墓”

“空降战”堪称二战中最惊心动魄的插曲,“天兵”们踏出了一连串令人瞩目的足迹——使用空降部队实施大规模的空降突击,是二战初期德军在运用闪击战中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对于达成其初期战略目的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显示出空降兵在战略突袭中的重要价值。

二战时德国空降部队装备奢华,训练有素,战力强悍,人称“绿魔鬼”,而克里特岛空空降战则是这群“绿魔鬼”的葬身坟墓。

克里特岛空降战:二战魔鬼天降,德军血战克里特岛“坟墓”

空降兵之墓,血战克里特岛

1940—1941年,德国、意大利意在素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德军入侵巴尔干最后一战,克里特岛位于东地中海,在爱琴海与地中海的交汇处,是地中海第五大岛,也是爱琴海最大的岛屿,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对于德意而言,占领该岛,既可有效控制东地中海,进而威胁英国在地中海区域、中东和北非的殖民地,进而封锁苏联的黑海出海口,从南翼进攻苏联,又可切实保护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克里特岛空降战:二战魔鬼天降,德军血战克里特岛“坟墓”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代号“水星行动”,德军在这次作战中投人了第4航空队下辖的第8和第11航空军。其中,第8航空军负责提供空中支援;第11航空军负责实施空降作战,辖有第7空降师、第2空降师和第1滑翔机突击团,加上临编入的第5山地步兵师,总计人数达到22万人,配备有500架Ju—52/3M型运输机和80架DFS—230滑翔机,

德军第11航空军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战斗群,分别对克里特岛北部的3个机场附近实施空降。第1滑翔机突击团属于西部战斗群,大部分将搭载DFS—230滑翔机作为第一攻击波出动,任务是占领岛最大的机场——马利姆机场,并扼守至后续部队到达。

克里特岛空降战:二战魔鬼天降,德军血战克里特岛“坟墓”

同盟国方面,英军方面决心坚守克里特岛,投入了3万英联邦军队和1.4万希腊军队。全岛最大的机场马利姆机场成为英军防御体系的重中之重,由战斗力较强的新西兰第5旅在希腊部队的配合下负责防守,总兵力1.2万多人。他们在机场附近配置了大量高炮和高射机枪,还在适合空降地区设置了障碍物。对于将要在此空降的德军第1滑翔机突击团而言一场噩梦即将上演。

1941年5月20日凌晨4点30分,德军空降部队的第一批运输机牵引着DFS—230滑翔机从希腊南部机场起飞,经过200多公里的飞行后,大约在早上7点,首批DFS—230滑翔机载着德军第1滑翔机突击团第1营和第3营在马利姆机场附近着陆。

克里特岛空降战:二战魔鬼天降,德军血战克里特岛“坟墓”

但这一次,德军空降兵再也没有以前的好运气了。德军第3营的着陆地点正好是新西兰部队的阵地,一些滑翔机在半空中被密集的防空炮火打得解体,另一些则在着陆时撞上了地面的反空降障碍,严重受损。侥幸着陆的德军空降兵刚冲出舱门,就遭到机枪扫射,包括营长在内的全营2/3的人员在短短几分钟里悉数阵亡。第1营降落在马利姆机场西侧没有防御的河床里,侥幸躲过一劫。该团另外两个伞降营,伤亡更加惨重。

克里特岛空降战:二战魔鬼天降,德军血战克里特岛“坟墓”

而德军第1航空军在其他地区的空降也都遭到了英联邦军队的顽强抵抗,负责指挥一线作战的德军第7空降师师长威廉萨斯曼中将由于乘坐的滑翔机坠毁而毙命。

德军空降部队出师不利,形势极为严峻。德军指挥部决定投入作为预备队的第5山地步兵师,但运输机需要着陆的机场。于是,马利姆机场附近所有德军空降部队得到命令,全力支援第1滑翔机突击团,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机场。

第二天早上,德军空降部队开始进攻,重点是机场地区的制高点107号高地守卫,该处的2个新西兰步兵营居高临下,德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德军再度利用DFS—230滑翔机向107号高地输送了1个加强连,尽管如此,战至黄昏时分,第1滑翔机突击团原本190多人只剩下不足60人,团长也身负重伤,被迫停止进攻。

克里特岛空降战:二战魔鬼天降,德军血战克里特岛“坟墓”

然而情况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由于盟军方面的通讯出现问题,导致盟军指挥官无法及时掌握战况,防守107号高地的新西兰部队在当天夜里主动撤出阵地,德军趁机占领高地并在第二天一早占领了马利姆机场。此后,德军通过该机场源源不断地运送部队,到5月31日为止占领了整个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战役继续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德军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在历时12天的战斗中,德军空降部队付出了惨重代价,总计伤亡人数超过1.4万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79架。尤其是第1滑翔机突击团,人员伤亡率达到了70%,大部分DFS—230滑翔机彻底损坏,这对于德国的空降部队是毁灭性的,这在德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克里特岛“神兵”意义深远

克里特岛空降战:二战魔鬼天降,德军血战克里特岛“坟墓”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二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并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克里特岛抗登陆战役中盟军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夺占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夺占该岛之后,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克里特岛空降战:二战魔鬼天降,德军血战克里特岛“坟墓”

克里特岛后来被德军称为“空降兵之墓”。希特勒在克里特岛战役后对负责指挥作战的斯图登特将军说道:“空降作战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其突袭效果,现在这种效果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在克里特岛之后,德军再也不会采取空降作战。”此后,这支魔鬼部队就沦落到与普通步兵为伍的尴尬境地,而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也再没有被大规模用于空降作战行动了。

相反,盟军从克里特岛战役中受益匪浅,认识到空降作战的重大意义,并认为空降兵部队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开始大力加强空降兵建设,于当年组建了大规模空降战的战术单位——空降军。英国曾多次对德国占领区进行小规模空降袭击,如1942年2月27-28日,一支伞兵连奇袭法国布伦内瓦尔的德国雷达站,将设备和俘虏用船运回英国。此后在进攻北非和西西里的战役中,盟军开始投入营级和旅级的空降部队,获得了一定的战果和实战经验。1944年6月6日开始的诺曼底战役中,美军第82、第101空降师和英军第6空降师实施空降行动扰乱了德军防御体系,牵制住德军的机动力量,为盟军主力从海上登陆创造了条件。

德军虽然以巨大的代价攻占了克里特岛,但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苏联战场远比地中海战场重要,因此原先雄心勃勃地以克里特岛为跳板,进而南下北非的战略计划没能付诸实施。克里特岛随即在以后的日子里陷入了沉睡状态,其巨大的战略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同时开展苏联、西欧两个战场,实在没有力量再开辟、扩大地中海战场。这就证明了只有在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的条件下,有利的地理位置才能真正成为有利的战略位置这一简朴而深刻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