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扣扣杀人案:蓄意杀人,必须严惩;为母报仇,其情可怜,大家怎么看?

鸭绿江边老渔翁


从张扣扣拿起刀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这是一场悲剧——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悲情人物。

说他是侠者也好,说他是凶手也罢,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明知杀人偿命,却偏偏虎山行。没有那么多的原由,他所做的只不过是心中所想的一个“孝子”的标准——为母报仇。



一条命牵扯到五条命,值得吗?很明显,在张扣扣看来值得;那在王家看来值得吗?肯定不值得;那请问站在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值得吗?

显然,这个答案是两极分化的。张扣扣固然值得同情,但连夺三条人命,无论是在以法治国的背景下,还是在制度的前提下,这是绝对不容许的。

在我心目中张扣扣是条汉子,但不是英雄。虽情有可原,但于法不容。试想,如果人人都以自己的那套标准去行事,那这个社会还有理可讲吗?

遇到事,人人都有理,这是人性所使然。



什么叫公平正义?在古代的时候,犯点在现在看来不是致命的错,就要处死。譬如说私奔,那时候得进猪笼;但现在呢?最多也就是抽两耳光子、离婚一拍两散而已。

社会肯定是在进步,人也肯定是过得越来越好。古时的快意恩仇想想就好,刀光剑影的日子真的不是拿着手机喷喷那么简单。

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然有法可依。

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些。


凡事都要讲究个前因后果,没有因哪来的果?毫无疑问,张母死时对于凶手的判决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张扣扣的纠结所在,也是我们的纠结所在。

如果……可是没有那么多如果,悲剧就是在这样漫不经心的过程中形成的。

这就是所谓的小人物的悲哀吧。

从源头制止才是根本。


盛一手


张扣扣杀人案,并不仅仅只是为母报仇,或者蓄意杀人这么简单。

对于我们来说,20年前死掉的,就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据说人品还不怎么样的。但是,对于13岁的张扣扣来说,意义就完全不同了。这个女人是生他养他的妈妈,是他之前13年生命里, 最重要的生活、情感依赖对象。现在,妈妈突然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了,这种巨变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一般人都无法理解和体会的。

我的一个表哥,也是在十几岁时,妈妈因为肝癌去世。他在县城上学,每逢周六、周日回到家里,都会跑到妈妈坟头痛哭。他那时因思念母亲而表现出来的痛苦,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而这种对母亲的思念,并不会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有所减弱,甚至有着愈发强烈的趋势。

而且,对于张扣扣来说,这种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还与对王家人的仇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为,对于张扣扣来说,杀害自己母亲的人,只被判处七年徒刑,而且只坐了四年的牢,无论如何都是畸轻的。

最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人,给还是一个孩子的张扣扣,合理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他从这种思念和仇恨的痛苦中走出来。这二十年来,这种痛苦无时无刻的不折磨着张扣扣。而这才是张扣扣至今事业无成,和他最终走上复仇道路的直接原因!

所以,张扣扣案是一个社会的悲剧,而判处张扣扣死刑,只是给这份悲剧添上一个冷酷的句号!这些责任,本不该由他一个人来承担!


姜丁粽子


小时候,上四五年级时候,老爸在上海打工,老妈在家陪我照顾我,,,有一年邻居跑来欺负我妈,原因就是,我家有块地跟那人家挨着,有个埂子。那人把埂子他家那边挖了,把泥巴让我家地这边补,。就为了多占一点地,,然后吵架了,我妈害怕,都哭了,我立马去厨房拿了菜刀追着那个人砍,吓得他跑回家反锁门,我给他家鸡窝里几只鸡砍死,给他家玻璃全砸了,后边屁都没放一个,再见到我妈,客气多了,,所以,,从我个人来说,张扣扣不过分,,他自己认为值得就行,合理不合法,该负的责任还是要负的。他也没伤害无辜者。。不存在报复社会,对社会不满什么的,


莫生气不着急


我一个不懂法的人都知道这次刀下留不了人。

我在前不久百度了这件事,百度上这件事简要说就是,当年张扣扣的妈妈因为种种原因,辱骂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并把唾沫吐到了这个孩子的脸上!然后这个孩子的一个兄长和父亲一共三个人失手把张扣扣妈妈打死了!但是尸检的时候非常恐怖,有关部门没有隔离当着张扣扣和很多围观群众应该是鲜血淋漓的解刨张扣扣的妈妈,这个太过分了。。。

张扣扣在手刃的受害者中有一名是当年在外地的一个无辜。根本没有参与这件事!

张扣扣这二十年过得并不好,而且越来越差,反过来仇家越过越好!

我在百度上查到的就是这个。所以我觉得法律应该不会放过他!这个和上一次救母杀人的不同,那个是犯罪进行时,属正当防卫。这个是犯罪过去时,属于现在张扣扣杀人进行时。。。


魏紫姚黄31527521


张扣扣杀人案,时隔多年的复仇,是蓄意杀人,还是为母报仇?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我们都听过。

然而,案件里的张扣扣,却为了复仇,等待了足足20多年。

1996年8月27日,张扣扣母亲汪秀萍,因琐事与邻居王正军、王富军发生争吵并撕打。

过程中王正军捡起一根木棒朝汪秀萍头部猛击致死。

时隔多年!

2018年2月15日12时,张扣扣发现王正军兄弟与亲戚上山祭祖。

戴上帽子、口罩,刃刀、尾随跟踪。

相遇之后张扣扣持刀朝王正军颈部、胸腹部等处割、刺数刀,又朝王校军胸腹部捅刺数刀,之后返回对王正军再次捅刺数刀,致二人死亡。

随后又到王自新家中,朝王自新胸腹部、颈部等处捅刺数刀,致其死亡。

我们可以看出,张扣扣从96年到18期间,一直在寻找等待机会。

仇恨一直隐藏在心中。

对于母亲的死亡,深表同情。

然而,法律已经给了一个交代,受到了应该受到的惩罚。

可张扣扣却用了自己的方式去报仇、

2019年4月11日

被告人张扣扣在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现场。

裁定驳回张扣扣的上诉,维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对于张扣扣,本人在这里无意做过多评价,人生在世为了什么?

仇恨吗?

不,我们不是生活在电视剧里。

仇恨是负累。

这么多年都放不下仇恨,或许它已经和张扣扣融为一体,或许它就是 支撑张扣扣活下去的希望。

或许:死刑判决是他最好的归宿



遇我得福


情理法有时确实会有矛盾,就张扣扣案而死刑的判决结果在法律上很难改变,毕竟法律不可能鼓励个人复仇!

2018年除夕,张扣扣为报22年前母亲被砸死之仇,2018年除夕夜连杀仇家父子三人,一审被判死刑。张扣扣提起上诉,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11日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裁定驳回张扣扣的上诉,维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这个案子很多人在网上称“张扣扣为母报仇是英雄,不应该判死刑”,但实际上就这个案子来讲,大多数法律人能做的判断是”免死的机会并不大“,除非张扣扣真的被证明精神有问题。关于这一点,二审开庭前张扣扣家属又委托了3名精神病法医鉴定专家,对张扣扣的精神状况进行鉴定。该份《意见书》认定张扣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作案时有急性应激障碍,控制能力减弱,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张扣扣代理律师庭前向法院寄出了上述意见并向法院申请3名专家出庭。而这个要求被法院驳回了。


其实这个结果也不意外,从整个作案过程来看,张扣扣确实有足够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作案前准备作案工具,精心伪装,选择作案时机及作案对象。杀人过程中,能准确地确定三被害人的身份,持刀分别捅刺被害人要害部位,连杀三人,时间选择大年三十(2月15日),地点选择被害人上坟回来的路上,用假枪威胁他人,烧车时火星溅射到他人车上还让他人灭火。作案后迅速逃离现场,购买食物藏匿,后到公安机关投案。

而且二审开庭当辩护人问及,一审认为你工作不顺迁怒王家。张扣扣当庭表示不认可。他说:“办案人员和我说生活事情,我起先拒绝回答,但警察和我聊天,我就说了。我不知道他们要做笔录,我认为这些事是办案人员诱供。检察机关以我个人生活情况起诉我,说我报复社会,我又不是神经病,怎么会随便杀人。”


要说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可能人人都有,事隔多年还要复仇杀人的张扣扣不能说没有心理问题,但是这和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并不是一个概念。很多人可能同情张扣扣年少丧母的状态,所以对他为母复仇的行为比较同情,坦率地说情、理、法在有些个别案件中确实会出现无法统一的情况。


但是理智地说,我们的法律确实不可能鼓励或赞扬私力复仇,在前事过去多年并没有新的冲突产生的背景下,一个蓄意谋杀,而且是杀死三个人,这样的状态以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确实很难免死。私力复仇与现场正当防卫不同,如果法律在这时鼓励私力复仇后果可能是纵容杀来杀去、伤来伤去,这显然不可能是大家真想看到的局面!其实对这个结果张扣扣也是有预测的,在二审前律师会见时,他曾对律师说过“不论二审结果如何,他都做好了准备,都会以平常心对待。”


律师杨文战


从提刀复仇的那一刻开始,我想张扣扣就想到了会有这一天,他并没有希冀自己还能活着走出去,所以在庭审结束时他说不后悔。

关于张扣扣一案,我之前已经发表了几个观点,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但总感觉意犹未尽,没有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对于张扣扣的行为,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用十二个字可以概括:“其遇可怜,其勇可敬,其果可叹。”

虽然张扣扣案性质很恶劣,造成了三人死亡,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很干净的,并没有暴戾的习性和行为,只是从20年前开始,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开始走上了一条“血亲复仇”的不归之路。今天的恶果,缘于20年前的种子,我在想,如果当时能够有效的疏解小扣扣少年时的心灵,给出一个让人信得服的判决,张扣扣可能就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张扣扣埋葬了自己,快意了围观者,很多人在评论张扣扣事件时,总是用一种快意恩仇的眼光去看,的确,因为这符合他们心中的“复仇情绪”。网络上很多人就是这样,喜欢用别人的悲剧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张扣扣出气了,自己感觉也特过瘾。说实话,在张扣扣案发之后,我也有这种“复仇”的快感,但在看到张扣扣一家因此而改变时,我感到更多的是遗憾和悲凉。

20年前,因为母亲的死亡,改变了张扣扣家人的大半生,而在20年后,张扣扣引发的凶杀案,无疑将会影响其家庭的下半生。


元芳有看法


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思想与现实社会的“观念碰撞”、“认识差距”问题。

一部分人认为:张扣扣蓄意杀人,必须严惩;
另一部分人认为:张扣扣替母报仇,其情可怜。

为何张扣扣杀人一案,却引发网民两种水火不容、截然不同的观点呢?

因为,中国古代的司法传统对(替父母)复仇案例大多给予从轻发落。

儒家经典《礼记·曲礼》有“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的说法,也就是民间流行语中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父如此,杀母亦然。

譬如《宋刑统》中首次规定了对于复仇问题的司法程序,即遇到复仇案件,基层司法官员应该根据上请制度,将案件提交由皇帝处理,“臣等参详:如有复祖父母、父母仇者,请令今后具察,奏请敕裁”。换言之,中央法司的法官(君主的裁决通常都是采纳法司讨论后的意见)通过平衡考虑情、理、法,对一部分私人复仇案作出了减刑判决。

据史载,宋仁宗时期,单州(山东菏泽)人刘玉之父被王德殴打致死,王德获刑后恰好遇上国家大赦,免死,刘玉私自杀了王德,以复父仇。宋神宗时,青州人王赟之父为人殴死,王赟年幼,未能复仇,但他长大后,便伺机刺杀了仇人。这些复仇者最后都按特殊的杀人案处理:豁免死刑,但没有免除刑罚,如刘玉被“决杖、编管”,王赟“刺配邻州”。

而明清朝代,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宋朝对亲人复仇案件宽大处理的传统。其律法对复仇杀人较之普通杀人,明确给予了减轻处罚。例如《明律》规定:“祖父母、父母为人所杀,而子孙擅杀行凶人者,杖六十。其即时杀死者勿论。其余亲属人等被人杀而擅杀之者,杖一百。”

然而,吃瓜群众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法治思维的确立,故意杀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为《刑法》所不容,明确规定要对张扣扣这种“复仇型杀人案件”(指作案人为了发泄内心的积怨而实施杀人的案件)予以依法严惩。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明文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受到或多或少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少人难免对张扣扣“替母复仇”产生些许怜悯和同情,但是“法不容情”、”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张扣扣打着替母复仇的借口,光天化日之下,残忍夺去数条人命的恶劣行径,影响极坏,国法不容;而民情民意更不能无原则地绑架司法审判。

因此,2019年4月11日,陕西省高院公开审理张扣扣故意杀人案,当庭宣判裁定驳回张扣扣的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并无不当之处。


霍小姐的八卦炉


没有二十年前的命案,就不会有张扣扣的报复杀人,所以一直很好奇二十年前两家为什么会发生冲突,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

据说,两家曾经关系非常好,子女互称对方的父亲叫“干爹”,对于此点,张扣扣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这一点。王家曾带着张家做过一段时间贩卖猪肉的生意,后来因为对张扣扣的父亲不满意就不带他了,导致张扣扣母亲对王家不满意。

据新闻披露,张扣扣的一个伯母在接受采访时说张扣扣母亲脾气不太好,喜欢与人争吵,自己也与她吵过架。这一说法,村里的一些其他人也给予了证实。双方发生冲突的那一天,按照张扣扣父亲写的申诉材料上的说法是:张扣扣母亲路过王家门口时,无意吐唾沫,王富军“以溅到其脸上为由对汪秀萍拳打脚踢”。王家的说法是,张扣扣母亲走过王家门口,看到王富军时向其脸上吐口水,于是发生了冲突。暂且不论是否是有意还是无意,从双方的说法来看,张扣扣母亲吐口水这件事是确实存在的了。

谁能想到,鸡毛蒜皮的小事竟然演变成了一场大冲突,张扣扣母亲被打致死,王家老三被判刑七年,二十年后王家父子三人被杀,张扣扣被判处死刑……

现在是法治社会,早已抛弃了血亲复仇,犯了罪的人,自有法律去惩处,如果鼓励报复杀人,社会就乱套了,所以张扣扣被判处死刑,也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假如张扣扣这些年混得不错,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也许仇恨就没那么深了,但人生的事,谁又说得清呢?


打虎拍蝇


一分为二看,确实是这样的。毕竟现在是法制社会,任何人都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报复自己的不满。但是事出有因,张扣扣的行为在古代是值得敬仰的侠义行为,毕竟在古代伤害亲人就是血海深仇。用那时候的标准来说,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是能够理解的。这也就是传统和法理之间的抉择了。


一个当时13当时年近13岁的孩子,并不是完全能够明辨是非的年纪,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在孩子的心目中,哪怕在别人严重再坏,自己的父母永远都是最爱的人。张扣扣母亲前往邻居家里闹事在以前那种年代也算是一种讨公道的做法。但是邻居恶意打伤母亲,并最终导致母亲死亡。这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虽然最终邻居家里也被处罚甚至判刑,但是对于13岁的孩子心里,失去母亲就是失去了天。在他的心里唯有对方死刑才是罪有应得。这是当时社会的缺憾,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一直以来的复仇心里强烈的支配着张扣扣的复仇,直接导致了三条人命的消失。这是伤及无辜,最起码不是所有人都应该为他母亲去世负责。况且今天法制越来越全,理应通过法律来理顺曾经的遗憾。

这个案件张扣扣的行为虽然令人痛心,但依法治国是一直的基础,任何人都不能逾越法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