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碗碗腔《楊貴妃》圈粉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關注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當楊玉環用細雨綿長的碗碗腔,道出她與唐明皇的愛恨離愁時;當她下腰銜杯,摺扇翻身,舞一曲貴妃醉酒時;當她被賜七尺白綾,長甩衣袖哀怨絕望時,這一曲一調一詞一句恰如其分,把女主“悠悠世事從頭認,盡是陌路薄倖人”的心底驚濤發揮得酣暢淋漓,這便是被譽為"開戲曲藝術新格局,劃時代之佳作"的大型碗碗腔歷史劇《楊貴妃》。作為碗碗腔發展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楊貴妃》不僅充分發揮了該劇種的藝術特色,而且將碗碗腔藝術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品位。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優雅婉轉的“宮廷音樂”

碗碗腔發源於陝西華陰、華縣一帶,因以小銅碗主奏擊節而得名。與寬音大嗓、慷慨豪放的秦腔唱腔不同,碗碗腔音樂優雅婉轉,細膩纏綿,唱詞典雅,聲韻嚴謹,有“宮廷音樂”之稱。過去,碗碗腔一直以皮影形式演出,1956年,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把傳統劇《金琬釵》中的《借水·贈釵》改編後搬上舞臺,由人試演成功,開創了劇種的全新局面,使之成為陝西主要地方劇種之一。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楊貴妃》是陝西省戲曲研究院1985年創作演出的碗碗腔劇目。編劇朱學先生站在歷史與現實的高度,寫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楊玉環。在保持傳統技巧和精華的同時,《楊貴妃》還進行了音樂、舞美、表演等方面全方位的大膽創新和嘗試,推出之後備受好評,當年就在西安演出百餘場。該劇20世紀80年代曾赴京演出,被譽為“開戲曲藝術新格局,劃時代之佳作”。 2006年5月,碗碗腔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老腔新唱 經典重現

和很多地方劇種一樣,隨著老一代碗碗腔藝術家逐漸退隱,碗碗腔劇目也在舞臺上逐漸消失。2018年,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復排了大型碗碗腔歷史劇《楊貴妃》。由國家一級演員、中國秦腔“四大名旦”之首、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藝術總監李東橋兩位戲曲“大咖”領銜主演,他們都是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率該院小梅花秦腔團年輕團隊共同演繹,為觀眾奉上了婉轉悠揚的唱腔及極具張力的表演。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作為秦腔界的代表人物,李梅素來有秦腔、眉戶、碗碗腔“三門抱”的實力,在這部作品裡,李梅扮相靚麗,對人物把握到位,將一系列心理層次的升落和情感反應的變化,都演繹得非常貼切。她的唱腔悠揚婉轉,使本來就纏綿抒情、悅耳感人的碗碗腔更加動聽,“貴妃醉酒”中“摺扇翻身““下腰銜杯”等一連串的舞蹈動作,也展現了她高超的舞臺技藝。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在2018年底第八屆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中,李梅攜碗碗腔《楊貴妃》綻放巴黎“藝術之都”,並最終贏得本屆戲曲節設立的唯一的最佳女主角獎,再次展示了演員的藝術實力和陝西戲曲的獨特魅力。2019年初,為踐行陝西文化“走出去”戰略,在西部文化東部行活動中,碗碗腔《楊貴妃》和青春版《楊門女將》贏得上海觀眾陣陣掌聲與叫好。

技藝傳承 與時代共舞

中國戲曲重在傳承,而實施經典名劇傳承工程無疑是中國戲曲傳承最重要、最直接的一種方式。碗碗腔《楊貴妃》包含有碗碗腔劇種獨特的技藝精華,同時擁有極富劇種特色的藝術風格和特有的唱腔、聲腔體系,是進行碗碗腔劇種表演的範本劇目。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此次《碗碗腔》復排,李梅特別將該劇作為碗碗腔青年人才培養的教學劇目,不僅本人在排練演出的同時對小梅花團的年輕演員進行面對面的傳授,而且專門邀請了研究院碗碗腔老藝術家黃育英、溫喜愛、翟志中等對小梅花團的樂隊進行碗碗腔音樂方面的培訓傳承。該劇“楊貴妃”“唐明皇”的b角分別由小梅花團青年演員楊靜、李迎和王航擔任,其他角色均由該團青年演員飾演。名師傳授,名家新秀同臺演繹,傳遞出中國戲曲傳承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今年兩會前,作為政協委員的李梅曾走訪調研全省戲曲院團的後備人才培養情況。在調研中,李梅深感與當前日趨熱鬧、繁榮的戲曲演出市場相比,戲曲後繼人才的培養愈顯冷清、落寞。她建議,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探索地方戲曲後繼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改變戲曲人才的斷代危機。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青春版《楊門女將》首次在上海的亮相便驚豔四座,這是一隻由平均年齡僅為十七八歲的小演員組成的秦腔新軍,他們青春靚麗、朝氣蓬勃、功底紮實,是省戲曲研究院第十期演員培訓班的學員。《楊門女將》的成功演出顯示了人才培養制度的可貴,也預示了戲曲命脈的不息永續。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注:本文刊登於《陝西旅遊》雜誌2019年3月刊

被碗碗腔《杨贵妃》圈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