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貿第一人——猗頓

中國商貿第一人——猗頓

猗頓雕像

要說,現在社會什麼最賺錢,看看世界和中國的首富就明白了!

世界首富現在是亞馬遜的貝索斯,中國首富曾經多次是馬雲。

當然,他們是藉助了互聯網這個工具或者模式,說到底,他們還是搞的商業。

什麼賺錢快?

商業。

什麼賺錢容易?

商業。

農業想發達,沒有幾年別想,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比如水果要幾年才能掛果。

工業想發達,沒有技術很難立足,沒有核心技術,很難和其他公司競爭,沒有幾十萬、幾百萬的啟動資金,同樣難於打開局面。

門檻越來越高,想快速賺取,越來越難,目前來看,唯有商業可以滿足上述條件,所以,沒有多少資金和技術的老百姓,想賺錢,可以從商業入手。

比如社交電商,目前真是風生水起。

今天,小二看《幼學瓊林》,是一本明代人的啟蒙書籍,其中第三篇中講到貧富的論斷,提到了兩個歷史大名鼎鼎的商人,其中一個大家都知道,就是陶朱公范蠡,另一個就是小二今天要說的主人翁——猗頓。

猗頓的發家史可以通過下面一條脈路一目瞭然:

魯國窮書生——找到范蠡學習——經營畜牧行業——販運池鹽—— 開始涉足珠寶業——修建猗頓城——編撰《箴言集》——樂善好施,成為商貿鼻祖。

中國商貿第一人——猗頓

講猗頓([yī dùn] ),就必然會講到另外一位大商——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范蠡在越王勾踐從人生低谷重回人生巔峰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但范蠡知道勾踐“可同甘谷,不可同富貴”之後,就選擇了隱遁,而後用計然留下的策略開始了財貨道路,從而成為了後世商人敬仰的“商聖”。

猗頓是春秋時代魯國的書生,也就是一個貧寒的書生,因為家境不好,又沒有辦法去官署任職,所以只有另尋他途。

(這點很像我們廣大的剛畢業的大學生群體,他們一般出身工薪階層家庭,沒有多少經濟基礎,也沒有多少人脈。去考公務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絕大部分都是到企業上班,有條件的進行自主創業的嘗試。)

而這個時候的范蠡已經開始顯現出商家的影響力,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商。

猗頓也是有心之人,辛辛苦苦找到了陶朱公,范蠡送給了猗頓八個字——子欲速富,當蓄五牸!

意思是:每個人的財富來源都不一樣,有的依靠的是以物易物,有的經營的是珠寶玉器,有的經營的是兵器馬匹,但是你現在的情況是什麼都沒有,那就只能從最小的事情做起,養牛、養羊等,而且養的應該是母牛、母羊等等的雌性動物,這樣一來,就會生產出更多的牲畜,就能夠慢慢的形成財富。

猗頓一聽,這應該是目前對於自己最為實際的建議了,於是自己簡裝而行,一路北上,找到一塊水草豐茂的地方老老實實的按照陶朱公的建議來實行計劃。計劃很慢,時間很長,但是財富卻是一點一點的真實積累起來了,猗頓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只是單純的蓄養牲畜,就已經達到了財力比擬王公的程度。

這個和我們做網賺的差不多,我們也要樹立一個目標和途徑,比如做網賺博客,從優化SEO,慢慢積累,一月不行,兩個月,一年不行,兩年,死磕到底,總有成功的那一天。

在經營畜牧的實踐中,猗頓摸索出了“牛者頓足,馬者夜飽,羊行自飽”的規律,創造出“鹽水飲畜”、“鬥米養千雞”的飼養方法和為雄畜去睪丸的辦法,並首次用本地和外地品種進行交配的雜交配種方法來繁育改良後代。猗頓率領他的三個兒子王景、王寮、王鑑大幹快上,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雞豬滿圈、騾馬成群,“一歲之中,牛馬翻一番,豬得翻兩番,羊得四倍”,成了當地的養殖大戶。在猗頓的辛勤經營之下,他的畜牧規模日漸擴大。經過數年經營,他擺脫了貧困,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畜牧業主。

由於猗頓辛勤經營,畜牧規模日漸擴大, “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因起家於猗氏,遂號猗頓。

在經營畜牧的同時,猗頓已注意到位於猗氏之南的河東池鹽,他在販賣牛羊時,順便用牲畜馱運一些池鹽,連同牲畜一起賣掉。在此過程中,他認識到販運池鹽是一條獲利更大的致富途徑。於是,他在靠畜牧積累了雄厚的資本後,便著意開發河東池鹽,從事池鹽生產和貿易,成為—個手工業者兼商人。

正因為河東池鹽為天然之美麗,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源,猗頓便不斷擴大池鹽的生產與銷售規模,利用河東池鹽這一地域優勢,走南闖北,快速壟斷了這片鹽業和畜牧業市場。那些零散的“鹽民”在猗頓的組織領導下,改進技術,講求效率。在得到鹽戶的支持和官方的信任後,沒過多久,食鹽業便成為他龐大產業鏈條中的支柱產業,這也使猗頓從一個普通農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人。猗頓為了更加有效地經營池鹽,加快販運速度,還試行改變驢馱車運的落後的運輸方式,欲以舟運,開鑿了山西地區第一條人工運河。

猗頓把鹽運到西域,從西域換回一批批珍珠瑪瑙、珠寶玉器,由於珠寶業的利潤更大,於是他又開始涉足並專研珠寶業。為銷售方便,他在沿途開設了五十多家珠寶店,諸侯國都成為他的客戶。繼畜牧大王之後,猗頓在江湖上又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號——珠寶大亨。他還成了當時著名的珠寶鑑賞家。《淮南子·汜論訓》記載說:“玉工眩玉之似碧盧者,唯猗頓不失其情”,顯示出猗頓對珠寶有著相當高的鑑賞能力。此時猗頓的事業達到了頂峰,“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贊比王公,名馳天下”,其家產“西抵桑泉,東跨鹽池,南條北嵋”,方圓百里,皆其所有。疆域之大,範圍之廣,世所罕見。

猗頓通過多方經營,終成傾國鉅富,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很大。猗頓對山西南部地區的畜牧業和河東池鹽的開發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山西商業發展史上也佔著重要的地位。他是山西地區見於史載的最早的大手工業者和大商人,是山西經濟史上的重要人物。猗頓聲名在外,上門求財之人絡繹不絕,時間一長,他所居住的村莊逐漸成了一個商業集散地。

後來,他大興土木建起一座城池,史稱“猗頓城”。他把自己在農業、畜牧、製鹽等方面的經驗編成《箴言集》廣為散發;猗頓首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長途販運的先河;他致富以後,廣行仁義、樂善好施,“急公奉餉上有利於國,恤孤憐貧下有利於民”,官皆敬之,民皆仰之;這些,都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後人尊其為商貿業的鼻祖。猗頓的商貿思想,對於運城、山西乃至全國商貿業的發展,無疑起到了啟蒙和奠基的作用。生前,猗頓為國為民辦了不少實事好事,世人為感恩懷德,在他百年之後,給他興建陵墓,樹碑立傳,還蓋了祠廟,永遠懷念他。

猗頓其窮則思變,辛勤開拓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從猗頓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不滿現狀的人,才能成為成功的商人;肯於學習並學得真知識的人,才能成為成功的商人;從小事做起的人,才能成為成功的商人;幹一行鑽一行的人,才能成為成功的商人;勇於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成為成功的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