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以曹魏为正统,为何到了南宋就改口称蜀汉为正统?

陈韬


其实自古都有争正统的说法。争正统的说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承认一个国家。

曹魏蜀汉正统是一个典型例子,宋朝也是,我个人认为辽是正统,宋是偏安。

再比如比较典型的,北魏和刘宋相比,虽然刘宋有法统优势,但是还是北魏是正统。

再比如明和北元,明是正统。

等等。

争正统其实都是维护一个国家,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事情。

至于原因,有人认为是法理,有人认为是大义,有人认为是天意,有人认为是五行。

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认为是农业。只有代表最先进农业发展技术的,才是中华正统。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神农氏传下来的规矩。


童琪雅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做事讲究“名正言顺”,尤其是王朝建立,更是如此。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会特别重视本朝的合法性的。朱棣造反成功后,为什么还会念念不忘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就是因为他的皇帝来历不明,而建文帝才是正统的皇帝。如果皇帝位不合法,就会对王朝统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从三国到北宋,史学家都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而刘皇叔建立的蜀汉只不过是个割据政权罢了。为什么史学家会这么认为呢?因为曹丕的皇位是汉献帝禅让的,也就是说曹魏的政权是从东汉手里接手的,不管汉献帝本人是否真的愿意禅位,但是颁布了禅位诏书就是证明了曹魏政权的合法性与正统性。

而刘备的蜀汉政权呢,虽然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帜,虽然刘皇叔也自称是刘室宗亲,但是和汉献帝的血缘关系极远。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而刘备是出自刘胜的儿子刘贞这一支,但是在汉武帝时期刘贞就因为触犯法律被剥夺爵位贬为了庶民,所以不论有没有推恩令,到刘备这一代他也只是个平民,不能算是汉室宗亲,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去入继大统,继承皇位。所以哪怕刘备已经称帝了,蜀汉依旧只能算是个割据政权。况且刘备也是谎称汉献帝被曹丕所害,为了给汉献帝报仇并光复汉室,刘备才称帝并定国号为汉,实际上汉献帝根本没事,还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安度了晚年,可见刘备连称帝的借口都站不稳脚跟,所以蜀汉不是正统。

三国以后,西晋又是承继曹魏,到南北朝时期北朝通常被认为是正统王朝,毕竟得中原者得天下,然后隋朝继承北周,唐朝继承隋朝,五代继承唐朝,北宋继五代的后周。

靖康之耻后,北宋亡国,赵构在南方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但是南宋偏安一隅,原先的都城丢失,所以南宋的正统性就存疑。为了让南宋的正统有法理依据,朱熹等人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论正统性的方法,那就是以血统来论正统。南宋和北宋一脉相承,北宋是正统王朝,那么南宋继承了北宋的政权也是正统王朝。同样的,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是汉室后裔,那么蜀汉就是正统。

所以,从南宋起,尊崇蜀汉为正统。






热点说历史


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不思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只一味献媚议和,纳贡称臣在所不惜。南宋初年几次北伐都半途而废,恐再生变故先自坏长城,岳飞死于冤狱,韩世忠、刘锜等中兴之将皆被投闲置散。赵构集团所做一切只为换来片刻平安,致国家和民族的大义而不顾。真是可耻至极!

宋金《绍兴和议》签订后,南宋终于换来了期盼已久和平。此时方想起丢掉的面子要找回来!于是只能拿历史做文章。给自己遮羞,应该想个高明的点子。汉献帝下诏禅位虽是受曹魏逼迫,但是手续齐全,曹丕皇位的法理性毫无争议。刘备硬说汉献帝死于曹魏之手,自己顺天即位兴师讨贼。从魏晋至北宋官方始终以曹魏为正统,史书中使用的亦是曹魏年号。



南宋企图掩盖向金国称臣的事实,美化江南小朝廷的合法性。朱熹提出了一套血统论的主张,蜀汉是对东汉的继承,曹魏是篡国者,且不论刘备是否真有汉室血统,即便算他有也是旁的不能再旁的旁系!血缘何来?赵构是徽宗的儿子,钦宗的弟弟,是直系亲属,南宋和蜀汉的皇室血统有可比性吗?


宋人为异族夺去半壁江山,不仅不能克复中原,反倒要向异族人卑躬屈膝、称臣纳贡。此事亘古未有,流传后世简直是贻笑大方。好一方遮羞布!翻翻史书,找些理论依据,就算给南宋的苟安找到先例了吗!


五经博士


题主问关于“正统”的问题,本人恰好也对此思考良多,特来和题主分享一二。

首先我要先亮明观点:自东汉以后的每一个大一统王朝,都认为曹魏是正统王朝;而每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都认为蜀汉是正统(此处不能加王朝)。带着以上观点,回头看一下问题,我的回答就一清二楚了:因为南宋正是偏安一隅的政权(当然不是割据政权)。

接下来我要仔细剖析一下曹魏的正统地位从何而来,以及为何大一统的王朝都认为曹魏是正统王朝。

时间倒回到司马晋时代先。我们都知道第一个视曹魏是正统王朝的当然是曹魏政权自己,且他们的理由相当充分,因为曹魏受禅于汉,经过了正规程序(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那蜀汉还是汉室宗亲嘞!这个我们待会儿会说)。接下来就到了司马晋时代,那个时代出现了一本史学巨著—《三国志》,这本书成书于晋,当然会「以晋为正统」作为根基来写,那么故事的脉络就逐渐清晰了,司马晋,正是受禅于草魏,倘若曹魏不是正统,那司马晋的臣子们岂不是叛党乱臣?显然作者陈寿并没有将一干文臣武将写成乱臣贼子的胆量…这是将曹魏视为正统的开端。

话说到这,我们脑子里一定要对「中国」这个词有个明确的定义!何谓「中国」?「中国」就是中原之邦也;那么何谓「中原」?首先我想到的就是孔孟之乡齐鲁一带、天下之中洛阳长安、黄河之滨汴梁、华商之源商丘等…那么毫无疑问,曹魏占有了我能想到的所有中原的地标!我国历史上只要是有抱负、成一统的王朝,都有曹魏王朝逐鹿中原的勇气和决心。只有保有了中原一带,这个政权才可以说自己是个王朝了。

现在我们反过来说一说「汉室宗亲」蜀汉。蜀汉之所以被相当一部分的割据政权认为是正统,也是正是因为此。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个正统王朝地处西南几十年吗?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孙吴政权和我们想的差不多,他们也不太能接受,所以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孙吴还派使者去魏都上了几年贡,当了几年魏臣。话虽然这么说:您有汉室血脉,您才是正统,但其实呢?那边曹魏坐拥洛阳、长安、许昌、徐州等几乎所有的经济军事重镇,谁还管您是不是汉室宗亲呢。

话说回来,其实谁是正统都得由掌权者说了算,那不一样的政权有不同的需求,很明显蜀汉更适合割据者拿来做模版,做榜样。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目前所有历史书上都是写“魏晋南北朝”,没听说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吧!没错,您要是去对面弯弯看看,诶,说不定能发现点不一样的东西呢!

PS:好像说了这么多,得出的最明确的结论是,不管我们在哪个年代讨论三国里的谁是正统,好像都没东吴什么事……手动尴尬……

欢迎讨论!欢迎私信!





托尼书屋


关于这个问题,在南宋之前都认曹魏为正统,都说魏晋南北朝,可没有听说过蜀晋南北朝,包括北宋司马迁的《资治通鉴》也是这种认知,但到了南宋,士大夫有所谓正统之辩,以朱熹为代表的一些理学家认为不对,蜀汉是正统。还在《通鉴纲目》中明确说明,以后便成为定论。

原因在于南宋建朝时期,中原已落入金人之手,在政治上处于被动,需要向金人纳贡称臣,说白了也就相当于个区域性割据政权,为了寻求其正统的法理性依据,便需要跟蜀汉这样的政权寻找共同点,即所谓的共鸣。刘备先祖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虽然跟汉朝皇室关系疏远,但也好歹是个皇室远亲,汉朝没落了,自己为恢复汉室,建立个蜀汉政权也是人之常情,勉强算得上正统,再看南宋,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乃宋徽宗的儿子,宋钦宗的弟弟,那可是名正言顺得继承了宋王朝,再正统不过了,来到临安建个都,赵构想着只不过地方小了点嘛 我还是宋朝。所以南宋和蜀汉能产生共鸣,两者的遭遇类似以及都抱有相同的愿景。

再说曹魏,汉献帝禅让于曹丕,南宋就认为曹魏为逆贼,话说当时南宋民间百姓听书词,说到刘备蜀汉政权 都会痛哭流涕,感同身受,说到曹魏败北就拍手叫好,这些结合起来正好也触碰到了南宋的敏感神经,于是乎,南宋后就都认定蜀汉为正统了,即记载都用蜀汉之年号。 不过笔者认为,什么正统不正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做人还是硬气点哦… 嘿嘿






梦绕文渊阁


这个问题也蛮有意思的,接下来谈谈个人的看法,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交流。

从秦汉出现大一统王朝以来,我认为历代王朝政权成为正统,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1、王朝政权的合法性。即立国合法,比如秦统一六国,是凭实力打出来的,两汉、唐都是在多个势力竞争中胜出的,立国都比较正,也代表了当时的历史趋势。但历朝历代,最为合法,立国最正,则属于明朝,朱元璋驱逐蒙元,恢复汉家衣冠,建立大明。曹魏带汉、司马代魏算是名义上的合法,最不合法者算是宋,赵匡胤本为臣子,从后周幼帝手中夺取政权立国,可谓是窃国。


2、王朝疆域统一中国,或者政治中心在中原之地,疆域包含黄河、长江两地。自秦汉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从西向东,再向北转移;经济中心则是从西向东,再向南转移。明清以前,一个标准的正统王朝,基本都是国都在长安、洛阳一带,经济则是关中、中原和江南,如果不能达到两个要求,基本都是割据政权,或者混算时期。


3、王朝主体是汉族,代表汉家衣冠。南北朝时期占据中原之地的异族政权很多,我们从未当作正统,蒙元和明清是没办法,打不过,而且人家占据全中国,只能捏着鼻子承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国魏蜀吴中,反而是蜀国最不正统,刘备是汉室宗亲又如何,他的四川是从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璋手中抢来的,而且手段还不是很光明,更为重要的是,蜀汉从刘备登基,割据一方,到被曹魏所灭,凡四十三年,一直窝在四川一地,谈何正统?


再说南宋称蜀汉为正统的原因:

第一,同病相怜。蜀汉和南宋均是偏居一隅的地方性政权,没有占据中原之地,都有北伐之心,却无北伐的实力或者勇气,且北伐行动屡次失败,最终只能无奈接受现实。实际上,因为没有占据中原之地,无论蜀汉或者南宋,在内心里,都很心虚,可能都不认为自己是正统,否则就没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也没有南宋把杭州称之为“行在”,连个正式的国都都没有确定。


第二,为政权和立国存在的合法性寻找历史案例。对占据中原之地的金国来说,南宋不过是地方性割据政权,占据江南膏腴之地,必须要消灭的。但南宋继承的是北宋社稷和衣冠,代表的是天下汉族的利益,但确实偏居一隅,在北伐无力之下,所以必须从心理上为这种现状和存在寻找合法性,无疑,历史上的蜀汉政权是最佳的的案例。蜀汉受到南宋文人和统治者的追捧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精神压抑之下的一种自我暗示、安慰行为。从心理学上来讲,当一个人面对不利的状况时,自己却无力改变,在内心抗拒之下,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接受,为了不使自己精神崩溃,就会为自己的接受行为寻找借口,来缓解这种心理压力。南宋把蜀汉当作同类,就是这种心理行为,基于同样的原因,南宋的理学得到突然发展,日渐扭曲,社会风气逐渐保守,就不难理解了。在北伐无望之下,北宋文人、皇族心理上遭受巨大落差,只能在内部寻找宣泄口,出现一些违背人性的言论就变得理所当然了,最可怕的是,在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下,人们还对这些歪曲的言论,信以为真,实施下去。


可叹!可悲!


雷哥趣味读史


因为南宋打了败仗,丢了中原地区,成为偏安一隅的小政权,蜀汉自认为是大汉帝国的继承者,南宋则是北宋的延续,恰恰这两个政权都是偏安一隅,这两个割据政权处在的环境实在太像了,曹魏占据着中原地区,后来的金朝也是占据着中原,正统性遭到很大的质疑,为了证明南宋朝廷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也只有将蜀汉定为正统,以显示南宋才是正统王朝,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