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互联网公司如苹果、亚马逊、谷歌等是不是也实行996工作制?

大嘴说道


男朋友在苹果,公司从来不让加班,到点打卡就得走人。因为超时打卡,是要付加班费。而且很高,节假日上班都得是3倍工资。

而且严格8小时,有多严格,这么说吧,如果要开年会,也是在工时里的,根本不会占用你的下班时间😂

而且还有hr help line如果对管理部有意见,一通电话告到总部🤣

后来华为想要挖他,表面上看确实年薪给的多了不少,但是强调会非常忙,打听了一下工作强度,算了一下时薪,猛然发现也没差多少🤣

所以说别老说国外资本主义什么的,人家对工人阶级还是很尊重的

而且男朋友还有时间发展爱好-摄影,有空闲时间还可以接个私活,一次2-3千,所以为什么要去华为,这些996的公司。

而且996意味着什么,没有家庭,或者是家人的无限牺牲,而男朋友是家庭观念很重的人,他说如果孑然一身,还会认真考虑一下,但是想到我,想到这一两年会组建家庭,这么做对家人太不负责任了。因为家庭绝不是由金钱堆砌的。

而且我也是绝不会允许异地恋的,去了华为也就差不多了,我根本无法想象有男友,却跟没有一样的状态,钱少一点两个人可以一起奋斗,用不着他一个人扛。

我也是虽然平时会加班,但是基本的双休能保证,所以也会利用周末写写东西,充电看书,也能偶尔挣挣稿费,好的一次青云计划也有1000,所以为什么要996。

很多人说不996找不到工作,离了公司活不了,我在想是职场竞争力有多低,离了这家活不下去。

我的人生理想就是,赶紧利用下班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目前学了做蛋糕,接下来会考蛋糕师的证,为了晚年不想工作了,用攒的钱买一间小铺子,做点小生意,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家庭和顺。

职业上最大的目标是做个自由撰稿人,来北京三年了,总觉得人要能有不依靠任何公司也能活下去的本事才好,996的人是给别人打工,而双休的我,是给自己打工,我讨厌996的原因就是,他把我当作了公司的廉价奴隶,而我本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为我的时间没有这些大佬说的那么贱,咱们签的是8小时的工作合同,有本事你在合同里签996的呀!


言之有毒


国外对超时工作是比较敏感的,一旦遭受劳动者投诉,雇主会非常被动,面临巨额罚款。

硅谷科技产业崛起已经快半个世纪了,很多劳动法规已经比较周密完备,劳动者权益受到全面的保护。



人才竞争,在硅谷很普遍。很多优秀的技术大牛跟雇主谈条件平起平坐,而且怪脾气还必须得到尊重。

很多人才要求的特殊待遇,在中国听起来完全是不太可能,而在西方都有可能落实,因为尊重人才。

硅谷很多高科技企业也非常注重员工福利,懂得激励团队士气,这方面劳动纠纷,其实并不多见。

谷歌是非常推崇员工下班以后继续发明创造的,他们有个20%的制度:员工要花费自己工作时间20%的时间,用于设计与工作完全无关的科技创意。



如果该创意过关,企业还将拨付资金加以扶持。谷歌公司很多储备项目就来自于员工20%创意发散的体制。

EBay公司也不太主张加班。劳动者在下班相对秩序比较平稳的公司工作,时间段都相对固定。

但eBay认为,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加班是必须的。每年圣诞节以及黑色星期五都是电商平台加班的高峰。但是也没有像中国996这样变成大家都认可的习俗。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中国业界弥漫的996的情况,其实就是资本家想尽办法压榨劳动者,他自己本身不去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智商。

如果国家法规不及时出面干预,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到最后就是巴不得24小时都在公司上班,资本家一毛钱都不付,认为弱势群体是应该的。


互联网产经价值


我以前在惠普上班,不考勤不打卡,自由弹性工作时间,甚至可以弹到上午12点至下午5点。基本上就是去公司吃中饭,再喝个下午茶就准备下班。

在中国的外企,大概都差不多吧。大家猜一猜,再看一看,目前在中国的外企活得怎么样?惠普中国业务卖了紫光,IBM等老牌公司不是撤离中国,就是沦为外包,外派。像IBM就有外派到南京苏宁,上海安居客的业务。

首先我要反驳的是羡慕国外有在家上班的,中国目前的文化,员工在家不是上班是提前养老。我们应该自己找原因,我们能不能在家自觉工作8小时?中国人总是很聪明。

接下来谈一谈我对996的一些感受,从目前市场来看,如果是高工资的,一般比较靠近996。凡是像我们公司的,业务量不大,也不需要员工996,自然工资就不会那么高。从员工角度,总是埋怨公司,想要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可惜很少人为企业说话,难得马云说一句996是员工的一种幸福,被网友吐槽。你想让企业给你发高工资,又不能给企业带来高利益。


泛软科技开发


国外企业可不敢玩996,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是美国的工会太厉害了、企业都惹不起;第二是美国的劳动法非常严苛,加班工资高到企业真的付不起,更承担不起违法之后的天价“惩罚性处罚”。

先盘点一下没有996的良心企业名单

没有996的良心企业大部分都是外国企业,大部分都是955/965,加班最多的也不过975/985,更有非常良心的企业是9-4-5/10-5-5/11-6-5,可以说这些企业都非常良心了。

这些企业名单分别为:唯品会、Google、Microsoft、PayPal、SAP、Oracle、Autodesk、Cisco、酷安、豆瓣、EMC、Ericsson、HP、HSBC、IBM、Intel、LeetCode、Pivotal、RingCentral、Splunk、SUSE、ThoughtWorks、VMware、WeWork、Works Applications等企业。

好在有豆瓣、唯品会、酷安三家国内企业算是挣回来一些颜面。当然不是说美国不是绝对的不加班,也有不少企业会给你布置你当天未必能完成的工作,你就得下班之后自己家里加班。

当然比较牛的企业是Google,Google员工的价值观认同感很强,因此很多Google员工在自己工作之余无偿做了很多杰出的工作,Google的OKR体系允许员工上班时间泡澡、剪头发、遛狗,但是这样的宽松的管理环境,最终却成就了超级科技巨头,不过这跟Google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的人格魅力有很大的关系。当然Google的福利、薪资待遇都是行业领先的,自然员工愿意付出。

美国工会到底有多牛?

美国的工会影响力很大,很多时候甚至能够左右企业的生死。我举几个例子来给大家说明一下吧。

大家都知道NBA有个球员工会吧,美国NBA历史上1998-1999赛季、2012-2013赛季经历了两次缩水赛季,一度因为球员工会跟资方的劳资协议没有谈妥,工会主导下球员罢工,就1998-1999赛季常规赛缩水32场比赛,从82场比赛缩水至50场比赛。

另外一个是大家都知道Android之父安迪鲁宾性侵犯事件,Google全球的员工在工会的带领下罢工游行,最后两位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不得不出面协调解决。

美国企业付不起加班费,天价惩罚性处罚企业得死

美国的法律跟中国是不一样的,美国法律有一种独特的“惩罚性处罚”。这是美国强大的法律体制决定的,那么这个惩罚性处罚什么意思呢?

大家还记得去年美国商务部制裁我国电信企业中兴的事情吧,我们都在说美国不厚道,这么制裁我们的企业,14亿美金的处罚、10年观察期,简直是流氓。当然从民族科技的大局来说,美国试图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确实很过分,但是这真的不算高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企业也狠,对我们的企业算是手下留情了。

美国司法部曾经因为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违法规则,给美国银行开出了166.5亿美金的天价罚单,基本上就直接要了你半条命;摩根大通事件,美国开出130亿美金巨额罚单;英国石油公司泄漏造成人员死亡、环境重大污染,美国开出208亿罚单;大众汽车排放作假,美国开出147亿巨额罚款。在制药行业,强生公司滑石粉致癌问题,天价罚款46.7亿美金;辉瑞因不当销售13种药品,天价罚款23亿美元;麦当劳赔偿案,民事赔偿16万美金,但是惩罚性赔偿高达270万美金。


美国在政策相应宽松的环境下,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主要就是因为惩罚性处罚,并且企业越大、越有钱,惩罚性处罚越狠。假设企业违反劳动法,那么最终法官可能判决一个天价赔偿金额,大多数企业是不敢冒这个险,与其冒着风险被处罚,还不如多招几个员工来得划算。

在美国有full time和contractor两种岗位区别,即使是full time岗位,要求员工加班也必须征得员工同意,而且你可以随时获得一个长假来调休、陪你的家人、甚至去度假,这期间你的领导绝对不会来打扰你,并且企业是不会介意的,contractor岗位平时加班是1.5倍-2倍工资,遇到节假日或者特殊的情况,则会更高。

美国不能加班的几种常用情况,第一、遇到节假日不能加班;第二、员工有特殊需求、信仰比如在礼拜天,只要员工提前说明也不能安排加班;第三、如果员工有特殊的纪念日比如结婚纪念日,如员工提前说明获得企业认可入职以后不得安排加班。并且只要有理由可循,企业不敢挑战法律权威,处罚的严苛是企业承受不了的。


本文为字节跳动签约作者EmacserVimer悟空问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转载、抄袭必究!

EmacserVimer


第一, 国家目前阶段不会出台限制措施, 中国正处于向上冲刺的阶段, 一旦停下来在提劲, 基本很难了. 另外,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达领先了200年了, 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和发达国家比?

其次, 如果不想996, 有三种途径, 供你们这些人选择, 1, 离开996的公司. 2, 去西方发达国家, 如果自己觉得没有本事和能力在发达国家混, 以下第三种选择保证都适用, 3, 去东南亚, 非洲, 拉丁美洲, 那边你想干就干, 今天挣钱今天吃饱, 明天去钓鱼。

各位看官,如何?


安达曼的风


马云=一个没完全进化成人类猴子,你短短几年就坐拥千亿身价'怎么获得的你比谁都清楚,你引己为傲标榜淘宝网是怎样一个企业你比谁都更清楚’自认国内最大电商平台你可曾卖过一件自己商品,你曾嘲讽美国亚马逊赚钱能力远不如你,但你不想想亚马逊以自营为主=你哪只不过一个中介商而己,不要以为自己就是上帝,国人就是下等人,没有国人辛苦劳作你一无所有你的阿里一事无成,没你们这些企业国人照样过的好,别太高看自己也别拿国人辛勤工作当成天经地义,国人不是封建社会奴隶,国人有人权国家有法律


錳錳70后


感谢您的阅读!

连马云都夸奖:996是修来的福报!你要是没准备好一天工作12小时,你来阿里干什么?

996工作制是什么?可能你还有些疑惑。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小时,合成996工作制。这是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我们看看劳动法的规定:

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除了6能够符合外,996工作制和劳动法相悖!


而马云这样说:

  • 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人都没有这个机会。我庆幸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我目前工作的企业每天8小时,一周休息两天。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保证了充足的休息。
  • 马云说如果年轻时不996,什么时候996,一辈子不久,并不是一件骄傲的事情。
  • 加入阿里,你要做好上一天12个小时班的准备,要不然来阿里做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
  • 这就是生活,你选择排名中国第一的企业,就要付出代价。

我们虽然不认同,可是马云确实说出了很多目前企业的事实,在一些企业,可能不是996工作制,而是2班倒,我朋友就是在这样的企业,晚上8点到第二天8点,也有工作时间更长的。

《硅谷传奇》中乔布斯手下的员工每周工作超过80个小时,实际上在美国,可能很多人工作时间长达60个小时的情况下,美国虽然劳动法规定8小时工作,并且4小时就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实际上,有20%的员工每周超过60小时,有40%的员工每周50小时。

在美国,大多数美国公司都享有“随意”的雇佣政策,只要不违反合同,公司可以用任何理由来解雇雇员。所以许多美国员工,他们在休假的时候宁愿去工作,因为害怕公司会解雇他们。

但是,从我的角度,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休闲娱乐,教育,恋爱,家庭等等都不能兼顾,那么,12个小时的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生活并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LeoGo科技


国外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法干,但是也会暗地里让员工超时完成一下任务和项目,但是在法律上是不敢留把柄的,比较谨慎。

两年前见过一个美国诉讼案。2017年10月,Facebook前员工苏茜·比格(Susie Bigger)将老东家告上法庭,称Facebook任意给员工分配虚假“经理”头衔,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加班费。

公司将这个部门的员工都“改名”为xx经理,比如你是写代码的,叫开发经理;你是测试工程师,叫测试经理;还有客户经理、技术经理、需求经理、人事经理等。但是,都没有下属,其实就是自己干活儿。然后,公司定发展策略和计划,把项目安排下来,于是“经理”们就只能超时赶进度。似乎是美国经理们的工作时间并不与员工一样固定,比较灵活,会有会议、出差、商务、聚会等活动,所以往往是没有朝九晚五办公室工作的规定的,所以在家里、在路上、晚上、周末处理公务是很正常的,在行业里和法律上都是运行的。而公司将这种非常态的行为给常态化了,所以遭到员工控诉。


RaymondIT


人家有工会,国内企业996不过是传统国人做买卖思维的延展,是缺乏管理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缩影,过去40年,通过大量人力投入,加班应对初期基础经济与工业发展实现了显著的成果,思维惯性就此形成,但发展到目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管理问题凸显,科技创新匮乏等问题加重,传统的做买卖思维已经和现代企业经营需要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产品研发,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产生巨大矛盾,恰逢2019年各大企业都不好过,刘强东,王小川,马云都出来为违反劳动法洗白,却对自己公司毫无管理,效率低下,部门制约,领导无方且磨洋工的996美其名曰为奋斗,是该产业升级的时候了,更是还企业家思维,企业经营思维升级的时候啦,资本家们已经习惯这样的捞钱方式,不用伤筋动骨,闭眼数钱多好,员工累死换啊,这时候需要群众的力量,舆论的力量,改变更需要劳动法的完善,工会的实现,希望更多人看到,而不是盲目夸赞996,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就要做不同的事,这才是发展之道!


小面包219640538


首先题主所列举的公司都是美国科技类公司,但其实日本、美国、欧洲各国的工作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日本、韩国等科技互联网公司就有可能也存在加班严重的情况。

而美国的互联网科技类公司相对来说是很少在内部发邮件通知大家加班或实行996工作制的,因为国外对于8小时工作制是严格执行的,而且很多国外互联网科技公司都拥有员工福利保障部门,是认真执行员工保障措施的。

而且一旦加班严重的公司被媒体曝光后,会受到强烈的舆论压力,而且还要面临国外监管部门的审查,甚至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法律纠纷和处罚。

在2004年,曾经发生了一宗程序员因为加班问题起诉Electronic Arts公司的案件,并最终赢得了1500万美元的赔偿。

沃尔玛也曾经多次因为员工加班问题被罚款数亿美元。

所以在美国,加班是一个昂贵的工作方式,甚至贵到老板都付不起这笔加班费。因此国外公司很少要求员工加班,当然特殊情况短期加班除外。

(程序员理想的加班环境)

在Github上,除了996ICU的项目,也有程序员建了一个995WLB的项目,主要是列举实行955工作制,不加班的公司名单。其中很大一部分公司都是国外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