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曾有一個研究機構對來自美國

日本、中國孩子進行了一次名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誰”的問卷調查。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美國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親,第二是喬丹,第三是母親

日本孩子心中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親,第二是母親,第三是坂本龍馬(明治維新的英雄);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中國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親被排在最後一名,第10名,母親更慘,擠出前10,排在第11名,孩子不說謊,心目中就是這樣認定的。

當時西班牙的埃菲社發了這樣一條電訊:“不少中國的父母自以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但是他們卻無法阻止他們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不斷下降。”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有人說,這是、我國特色的獨生子女造成的悲哀現象。

當然,這個調查的結果僅限於被調查的那一批孩子,並不是所有中國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都不是父母。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其實仔細想想,產生這種結果不能全怪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非常關鍵,大概有這麼幾類父母

,儘管他們可以為孩子傾盡所有,卻很難得到孩子的尊重。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1、經常埋怨孩子不聽話的父母,是得不到尊重的;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管的家長,是得不到尊重的(比如非要孩子學鋼琴,要偷著看孩子的日記本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要孩子爭班級第一最好是全市第一)。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2、一定要把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變成孩子理想,更得不到尊重,要讓孩子光宗耀祖是中國父母的主要缺點。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3、真正大款大腕的家長也不一定能受孩子的尊重(即使尊重也不是尊重家長而是尊重富有),孩子從社會退卻到家庭,無非是什麼事都想讓有錢或者有權有勢的父親解決。

孩子孝順父母說起來是天經地義的,是文明古國的美德,但是,尊重以後才能談孝順,把父母列在第10、第11位,談孝順還早了點。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看看日本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家庭既是孩子的避風港,也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場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往往比有聲的教育作用更大。

不得不承認的是,日本在兒童教育方面做得確實很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給足孩子面子:

日本家長從不會盲目地對孩子說教,而是懂得區分孩子的犯錯情況,如果僅是因為孩子不清楚是非原則,他們會耐心地給孩子講解,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倘若孩子明知故犯,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日本家長們不會在公眾場合批評孩子,那樣有損孩子的尊嚴,讓孩子充滿羞辱感,還不能從根本上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他們會把教育和批評放在家裡,甚至適當的懲罰。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

日本媽媽十分注重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在孩子兩三歲時,父母會有意識地培養其獨立意識,如自己過馬路、自己整理房間、書包自己背。

在日本的大街上,經常能看到大人、孩子每人背一個包,甚至剛會走路的孩子也背一個小包,裡而裝上自己要用的衣服、水、奶瓶、尿布,從小就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依賴他人。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陪伴才給孩子最好的愛:

在日本這個出生率較低的國家,生孩子可真是一件天大的事,自從娃在孃胎開始,媽媽們除了參加各項嚴謹細緻的體檢,也需要認真學習醫院開設的各種新生嬰兒護理以及媽媽產後調理常識的課程;

國情原因,日本沒有“請月嫂”的概念和市場,所以準媽媽需要提前做準備,以保證寶寶出生後可以親力親為照顧好自己和寶寶。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話在中國是流行口號,在日本雖沒聽過,但卻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日本的媽媽們用自己的點滴行動執行著中國的這句口號。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強化這思想。

例如早晨上學要不要帶雨傘,家長不直接告訴孩子,而是要他注意收聽氣象預報,節假日外出旅遊,每個人都將自己的東西裝進自己的包裡。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例如,在車廂、商場、醫院、甚至公廁等公眾場合,孩子稍大聲說話,父母就會制止孩子,告訴他們這樣會影響到周圍的人,同時向周圍的人說“對不起”

日本人不僅把“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看作是一種行為規範,而且也看作是一種道德修養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孩子可以不吃飯,但專注不能被打攪:

日本人認為,家要收拾得整齊乾淨,唯獨書可以散亂,孩子們的書通常就放在隨手就能夠到的地方,有時候甚至就是散亂著,孩子們碰到有興趣的東西就會自己拿去看。

這個時候如果到了該吃飯的時間,父母絕對不會喊一嗓子“吃飯了”,把全神貫注的進入到書中世界的孩子們打斷。

因為如果經常這樣被打斷,孩子就無法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原來不專注是這樣形成的]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要有“感恩心” 和“羞恥心”

例如:進個電梯,裡面的人幫你按個“開”,向對方說聲“謝謝”;出電梯時,又要說“不好意思我先走了,謝謝”。

日本人隨口而出的謝謝、不好意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其實是從小到大被教導的“感恩心”與“羞恥心”的自然體現。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說起“感恩心”,不只是對他人,即便對方是你的父母,如果幫了你,也是要表示感謝的。

日本學生很多都在學校吃午餐,不管喜不喜歡,都必須把飯菜吃乾淨;浪費食物,是很“羞恥”,會被同學嘲笑的事情。

一般來說,一個沒有“感恩心”“羞恥心”的日本人,會被批評為家教不好的人,那樣是很難在職場或者所在圈子裡有所成就的。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教育孩子吃苦耐勞:

大多數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做家務整理房間做飯買東西、小學家長從不接送、外出時也是自己揹著包、念大學學費家長出,生活費得自己打工賺取,這樣很好地培養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strong>

對此您有何看法?如果覺得好請點贊,如果覺得不好也可隨意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