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2次地震都在週日中午?中國地震局專家:純屬巧合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今天(4月14日)12時47分,在北京懷柔區(北緯40.34度,東經116.39度)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此前4月7日,在距離此次地震27公里處的海淀區(北緯40.08度,東經116.23度)發生一次2.9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記者今天下午從中國地震局獲悉,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主任蔣海昆認為,這2次地震屬於正常地震活動。

今天懷柔地震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對兩次地震活動進行研究分析,認為近期北京地區發生的這兩次3級左右地震屬於正常的地震活動。

據介紹,天然構造地震主要由於斷層活動所導致,北京位於近東西向的陰山-燕山-渤海斷裂帶中段,北京及附近區域主要活動斷裂帶有平谷-三河斷裂帶、八寶山-高麗營斷裂帶、懷來-延慶斷裂帶、南口-孫河斷裂帶等,其間又分佈有一系列近北東、近北西向的小規模斷裂,例如此次懷柔3.0級地震震中附近20千米範圍內已查明的小規模斷裂就有4條,但由於震級較低,很難說具體與哪條斷裂活動有關,但與其距離最近的為北東向的南口山前斷裂,約9千米。距離4月7日海淀2.9級地震最近的斷層為北東向的小湯山-東北旺斷裂,約5千米。因而從構造相關性分析,北京地區近期發生的兩次3級左右地震屬於兩個斷層的活動,兩次地震之間距離約27千米,遠大於3級地震的破裂尺度,因而兩次地震彼此沒有構造或力學上的相互關聯,是兩次獨立的正常地震活動。當構造運動過程中逐漸積累的能量對地殼產生的巨大壓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同時伴隨能量的釋放,就形成了地震。

據專家介紹,地震屬於自然現象,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發生,多到一天發生一萬多次,一年約五百萬次。其中99%的地震人們感覺不到,其餘1%的地震才是有感地震。其中能造成破壞的地震全年約一千次。大於7級的強烈地震,平均每年約二十次。更強烈的地震,平均每年發生一次左右。這些發生的地震中,絕大多數發生在海域,對人類並不造成危害。就北京地區而言,1970年以來共發生139次2級以上地震、29次3級以上地震,平均每年大約發生2.8次2級以上地震、0.6次3級以上地震,最大地震為1990年7月21日延慶大海坨山4.6級地震,與西部多震省份相比,北京屬於中國大陸地震活動水平非常弱的地區。儘管2、3級地震頻次較低,但也有短期發生多次地震的現象,例如1996年12月短短的12天內,在北京順義就先後發生5次3級以上地震,因而此次一週發生2次3級左右地震現象仍屬正常。另外,這兩次3級左右地震均發生在週日13時左右純屬巧合。

科普:遇到地震怎麼辦?

當遇到有感地震發生時,應首先保持冷靜,做好自我保護,認真觀察情況,採取有效措施,科學高效避險。

如果在房間內遇到地震,應儘快選擇承重牆牆根、牆腳或是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蹲下或坐下,保護好頭部;不要選擇沒有支撐物的床下、吊頂、吊燈下,特別是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躲避。

如果在戶外遇到地震,應該就地選擇開闊區域,趴下或蹲下避震;不要亂跑,要避開人多的地方。要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避開變壓器、電線杆、路燈、廣告牌等潛在高空墜落物等。要保護好頭部,注意觀察,避開危險之處。

如果在影劇院、體育館等公共場所遇到地震,要沉著冷靜,特別是當場內斷電時,不要亂喊亂叫,更不要亂擠亂擁,應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用皮包等物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校對 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