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會不會失業?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會不會失業?

2016年3月阿爾法狗Alpha Go戰勝人類圍棋頂尖高手,引起世人關注;

2016年10月京東集團宣佈京東無人配送車試運營;

2017年7月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展示無人駕駛汽車;

2017年10月,馬雲的阿里宣佈成立達摩院,三年將投資1000億,進行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在你的身邊會慢慢看到很多無人便利店、無人販賣店、無人貨架、還有賣場的無人收銀臺,當你去銀行的時候,你可能用一個機器就可以辦理相關的業務了。

有人說,某地發生了一次地震,很多地震專家通過各種數據才發現地震的方位以及震源中心,但是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只用短暫的時間做了一個分析報告,而且比那些地震專家做出的報告更具體,更準確。

有人說,機器人小冰寫了一本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它花了100個小時學習了400多位現代詩人的詩歌,然後寫了這本詩集,而且這本書被專家鑑定寫得還不錯。

還有人說,江浙一個工廠,全部換成了機器人進行作業,就有人開玩笑說,機器人不需要喝水,可以不休息,可以沒日沒夜的工作,也不需要買保險哈。

根據牛津大學的統計,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取代1000萬個工作崗位,秘書、客服、助理、翻譯、律師、醫生、會計,乃至於證券所的交易員、信貸員的工作都可能被取代。一般來說,被取代的工作和崗位具備如下特徵:凡是可以描述的、重要的、有固定規則和標準答案的,都有被智能機器人取代的可能。

人工智能時代到來,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會不會失業呢?這個話題有點沉重,但是確實值得我們去深思,未來三到五年人工智能絕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在便捷惠及千家萬戶的同時,無數工作者尤其是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更為嚴峻。一些純人力的工作將被取代,意味著過去提及的“苦力活”不再需要很多勞工去做,也就是說知識才是王道;那些具有固定模式和計算方式的工作也會慢慢地被人工智能取代,也就是說學知識不能學死,要靈活運用,拿金融學來說,很多人說它是一門偏文科性質的學科,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死記硬背上,其實不然,學金融的人需要具備良好的邏輯和分析能力,需要熟練使用金融工具,如股票、期貨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人工智能雖然智能,但終究無法與人類的思想相提並論,人的大腦會不斷進化,人們會提出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理論和思想,推動時代進步和社會變革,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要對事物具有獨到的見解。

在這個新時代,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大腦,關注社會的發展,瞭解社會的新動向;要不斷實踐,積極參與社會鍛鍊,瞭解行業的差異性和行業的運營方式,向實踐要知識;要學一門技術,不能將金融學成文科,培養自己獨有的優勢,這樣才不會被淘汰,才有可能在新時代脫穎而出,成為新時代的寵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