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漢鐵路成為工業遺產, 它用火車給中國“拉來”了這些城市

京漢鐵路成為工業遺產, 它用火車給中國“拉來”了這些城市

圖源:東方IC 新華社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14日訊(記者馮愛華)113年前開通的京漢鐵路,帶來了沿線城市的繁榮,鄭州、石家莊等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省商業中心和政治中心,而武漢的大智門車站也被稱為當時亞洲最豪華的火車站。12日,京漢鐵路上榜“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

京漢鐵路遺產點分佈於北京、河北、河南、湖北,包括武漢平漢鐵路南局舊址、漢口大智門車站、循禮門車站、江岸車站,黃河南岸站;江岸京漢鐵路工會會員證章(藏於武漢二七紀念館);二七烈士紀念碑、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施洋烈士陵園;詹天佑故居等。

京漢鐵路是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準備自己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中國早期建成的第一條南北鐵路大動脈。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築鐵路幹線的建議,提出了盧漢鐵路(後改名京漢鐵路)計劃。隨後,為生產盧漢鐵路所需要的鋼軌,張之洞開始籌辦漢陽鐵廠等一系列重型工廠。

1906年4月1日,連接北京與漢口的全長1214.49公里的宏大鐵路幹線盧漢鐵路正式全線通車運行。因力主修建這條鐵路才被派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與直隸總督袁世凱一道驗收工程後,改盧漢鐵路為京漢鐵路。這條鐵路的鋼軌大多是漢陽鐵廠製造,由法國設計師設計建造的大智門車站,建有鐵皮瓦屋頂、大型半圓拱窗、四角塔樓,候車廳面積逾千平方米,被稱為當時亞洲最豪華的火車站。

京漢鐵路的全線貫通,打破了僅依賴於水道與驛道的傳統交通網絡格局,武漢從此邁入了火車、輪船客運齊發,東可至上海,西可達重慶,北可進京城的水陸連運時期。鬧市區不再侷限於長江邊的租界一隅,沿鐵路線的迅速繁華對漢口城區面貌的改觀頗有影響,就連“草廬茅店,三五零星”的礄口至諶家磯一帶,也變得“三十里幾比室直連矣”。

鐵路不僅改變了武漢,也讓沿途新興城市迅速發展。京漢鐵路沿線被設為一等站的城市中,石家莊和鄭州之前都是默默無聞的小城鎮,隨著鐵路的開通,經濟、政治中心逐漸轉移,它們分別取代保定和開封、成為一省省會,它們也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

相關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