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立规矩最管用?

天津桐竹麻麻


和孩子立规矩,要与“控制孩子”分开!这两者如果混淆在一起,你的规矩一定会越来越不管用!

不同的事情,是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立规矩的!

有的规矩,无需体验,也无需和孩子商量,是必须要执行的。

当然,如果我们能友好地告诉孩子如果不遵守会有怎样地后果,让孩子主动去遵守,是最好的。

比如:

  • 不允许随便横穿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
  • 不能用手碰触电源;
  • 不要把玩具放在嘴里咽进去;
  • 不能在没有护栏的高层房间的窗户边儿上玩耍。

有的规矩,是可以通过让孩子体验,让孩子明白界限在哪儿,自己选择不再去碰触。

比如:

  • 可以不阻止孩子碰一下火锅的锅沿儿,孩子碰到就会知道很烫,很疼,也许会哭,但是孩子从此以后不会再主动碰烫的东西。

有的规矩,是需要与孩子一起坐下来,尊重的与孩子沟通,和孩子一起制定出来的。

比如:

  • 每天的动画片时间是多少?
  • 放学回到家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
  • 什么家务是孩子要承担的?
  • 每个月可以去几次游乐场?

这些事情,如果你不问孩子的意见,那么就是你在控制孩子,想让孩子按照你的意愿去做!这不是规矩,这更像是命令!

给这些事情立规矩,我认为需要父母耐心地询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也说出我们的感受和想法,然后尊重的与孩子设定规矩。

比如:告诉孩子现在的视力发育不完善,如果长时间看动画片,会影响视力发育,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高度近视的人;而且长时间的动画片时间,也不利于大脑发育,不利于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这些原因,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我们设立规矩,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而不是要控制他!

<strong>

无论怎样的规矩,你的“发心”最重要!

如果你的发心是为了控制孩子,就像让孩子听你的话,按照你的指示去做事情!你觉得放学后就应该马上写作业,然后就去单方面给孩子立下这个规矩,不管孩子的感受,那么这个规矩如果能执行,也是在孩子害怕你生气或者害怕受到你的惩罚的前提下,才得以执行的!等到孩子大了一些,有勇气面对你的生气和惩罚时,这个规矩一定会失去效果的!

如果你的发心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加独立自信,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那么基于这个发心立下的规矩,孩子一定会愿意配合。

通过我们的引导与帮助,能让孩子自己能意识到早点写作业或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写作业,对自己有多么好的时候,那么他自然就会自己提出或乐于遵守关于写作业的行为规则,因为他知道这是妈妈在帮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愿意执行规则,也会在执行规则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自信,培养出自己的独立意识。父母也会越来越省心,越来越轻松。

——才是双赢的结果!

如果你立的规矩,没有效果,就反省一下自己的“发心”是什么。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非暴力沟通”的践行者。我不是专家,我的原创文章是基于我的学习和实践而写,希望朋友们建设性的参考。如果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我很开心。若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都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耳聋现象

妈:宝贝。吃饭前记得洗手哦。孩子听完走了。再次回到饭桌上,孩子没有洗手。

妈继续:宝贝吃饭前洗手,这是照顾好你的身体,乖,去洗手吧。孩子又跑了。在洗手池转了一圈看了看回来,依然没有洗手。

妈忍着:宝贝,你还没洗手哦~不洗手的话,细菌吃到肚子里就会肚子疼啦,就会生病啦,乖,快点去洗手吧!孩子无动于衷。

妈发飙: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吃饭前记得洗手!你怎么动都不动!!!

这样的场景相信生活中很常见吧。孩子对于妈妈的说教产生了免疫,变成了一个“妈妈的聋子”,这样的现象在《孩子·挑战》这本书中被称为耳聋现象。

不管父母对孩子说多少大道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不服从管教,不听从命令。最后很多父母都说孩子不听我的话。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这句话不知道被多少父母愤怒的表达过,这句话只有一个含义,就是表达父母的怒气,此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那么该怎么办呢?



用行动,代替语言。

如果真的想要改变孩子们的行为,家长需要用的是行动而不是语言。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方式,但经常是最无效的一种。

1.尊重孩子的行为,不强迫他们改变,而是让他们决定自己的行为。

例如刚刚洗手的那个例子,妈妈可以说:如果你不洗手,我会选择不和你一起吃饭。然后可以把饭菜提供给洗了手的人。

第二次孩子又不洗手时,妈妈不需要说话,只要行动就好了。多次以后,相信孩子知道该怎么做的。

2.当孩子出现不合适行为时,及时隔离人与物。

例如,孩子在使用玩具气枪时,把枪口对准人或窗户,这时妈妈可以及时的把孩子的玩具气枪收走。

对孩子说:很抱歉,你没有遵守使用气枪的规则,等你愿意遵守时就可以把枪拿回去。

前提是之前就已经给孩子建立过使用气枪的规则。

这样做一两次以后,如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那么玩具气枪就应该被收起来,无需多言。

反复多次以后,孩子就会感觉到界限就在那里不可侵犯。

3.保持沉默,给孩子选择。

当孩子故意做出某些不合适行为时,例如,到了睡觉的时间却依然在玩玩具,这时候我们可以停止说教。

直接给孩子选择,你是想要自己回到床上睡觉,还是想要爸爸妈妈带你去睡觉?

请务必记住,在坚持规则这方面,语言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没有之一!讲大道理对于孩子而言是没有用处的。行动远远大于语言。



利用自然结果和合理逻辑结果

利用自然结果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我们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

1.舍得放手,让孩子体验自然结果

这好比,孩子由于玩玩具或玩耍而错过了用餐时间。那么我们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挨饿的感觉。

大人们照常用餐,照常收餐,孩子错过了用餐时间没关系,等到下一餐开餐时依然可以用餐。但很抱歉,等待中途不提供任何食物。

吃饭是孩子个人的事情,他可以自己解决。身体是孩子的,孩子自己知道要不要用餐。倘若成人为孩子做太多的决定,要么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要么发生所有的事情,孩子都会觉得有人给他善后,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不插手,让孩子自己体验

例如,孩子上学各种磨蹭,起床气,上学出门各种像打仗,相信这是大部分家长头疼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闹钟,告诉孩子不再负责叫他们起床和准时送他们上学,不再催促孩子,放手尊重孩子。

让孩子体验上学迟到的自然结果,多次以后,相信孩子能自己早起。

3.及时肯定孩子的成就

当孩子第一次做出遵守规则的行为时,我们及时的给予肯定,这能强化孩子的行为。

例如,孩子第一次使用完玩具以后及时归位,我们及时的肯定孩子:我看到宝宝能够自己归为玩具,宝宝真能干!

欣赏孩子具体到哪一件事情上,相信孩子能够更愿意做这件事情。



一点愿景

您愿意分享一下您的解决方案吗?

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愿每个孩子都拥有五彩缤纷的童年,

愿每个生命都能被爱所照亮。

谜婷,资深幼教,育儿问答达人,正面管教,爱和自由追随者,更多精彩的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


谜婷


家长给孩子下命令,孩子完全不听或者对着干,这事太正常了。推荐一本〈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就是专门讲这个话题了。

大多数情况孩子不听话都是有具体原因的,这里有套方法能让你的孩子遵守你和他这间的约定:

书中一共讲了9条规则,但基本上使用前六条就足够用了,效果非常好,建议家长尝试一下。


使用之前的注意事项:

通过这条规则就能让孩子听话,但在使用规则之前

  • 你每一两周只需尝试一条法则。这样,你和孩子才能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这条法则。

  • 1-6条的顺序是精心设置的,它们能帮助你逐渐熟悉这些育儿方法。所以,请不要随意打乱顺序

  • 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你应该允许甚至欢迎孩子能对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质疑,而不应该把这看做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好用的定规矩法则


法则1:面对面说话,小家伙才听你的

计划开始第一周,你需要学习两点:

1.如何跟孩子定规矩;

2.如果孩子遵守规矩,你该怎么做。

开始时,你可以给孩子定一些他通常难遵守的规矩。这些规矩应该简单、具体、直接,如“把玩具收起来”、“去洗洗手”或“把电视关掉”等。不要用“把房间收拾一下”、“写作业”等需要多个动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跟孩子定的规矩要想有效,需要注意三个要点:提醒孩子看着你、告诉孩子怎么做(要有眼神交流、口气坚定)、站在旁边看结果,给孩子施加压力。

如果孩子确实照你说的做了,你一定要当场夸夸他。


法则2:给予恰当后果,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第1步:遵守定规矩法则1。

如果你遵从第1条法则的要诀,将你定的规矩说了一遍,而孩子却没听,那你可以再说一遍,不过一定要在静静地盯着孩子约15秒后才可以。15秒似乎很长,但这段沉默会给孩子造成压力,或许都用不着你再说一遍你的要求了。

第2步:重复上一步。

如果你给了孩子15秒,孩子还是不听话,那你可以按法则1再说一遍:再次保持眼神交流,严肃地说“我刚刚说……”然后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约15秒钟。基本上就是重复上一步,但这一次你要稍稍大声一点(不可大吼大叫!)说出你的要求,这能让孩子感觉到你是认真的,而且你会一直等到他按你的要求做。

这样,你只要重复一次,就可以摆脱第一轮的恶性循环,也摆脱了越发生气的过程。事情的结果反而会由于你的冷静、理智而发生重大转变。

如果孩子还不听,那你就可以给孩子发出“警告”或“最后通牒”了。

可以使用这些后果:

  • 没收玩具一天或几天;


  • 今天不许再看电视;

  • 今天不许再玩电子游戏;

  • 提前半小时上床睡觉;

  • 今天不能吃零食。

  • 面壁思过


如果你已经开始实施惩罚,比如,你已经把孩子抱到墙角了,孩子说“我错了,我现在就去把电视关掉”,但你也不能放他去,你要告诉他:“现在已经晚了。但下一次,要乖乖照我说的做。”说完,你要继续执行已定的惩罚,不能心软。

法则3:小家伙越闹越凶?就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

面壁思过是一种有效的小惩罚

1.告诉孩子停下来。

● 告诉孩子停止他的行为。

● 切莫大吼大叫,但要声音洪亮,使孩子能够听清你说话,并把注意力转移到你身上。

● 尽量保持眼神交流。

● 等待约15秒。

2.给予后果。

● 告诉孩子,如果他还闹个不停,他就要接受面壁思过的惩罚。

● 语气严肃,并尽量保持眼神交流。

● 等待约15秒。

3.将孩子放在面壁思过地点。

● 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面壁思过地点。

● 如有必要,可强行将他带去。

● 语气严肃地对他说:“不许闹!没我允许,不能离开。”

● 如有必要,抓住孩子的手,让孩子不能打你。

● 如果孩子跑开,你要重新把他带回来,重复以上的话。

● 一旦他安静点了,你就开始计时,但万万不可告诉孩子你要让他待多久。最低处罚:5岁以下,均为两分钟;5岁以上,遵循“几岁几分钟”的原则。

4.结束后,引导孩子反思。

● 走到面壁思过地点问孩子:“知道我为什么把你放在这儿吗?”

● 不要激怒孩子;不可大声训斥或没完没了地说教。只需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被要求面壁思过。

● 如果孩子还小,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为什么要面壁思过。

● 告诫孩子:“你以后再这样闹,我还会让你面壁思过。”

● 让他回到先前的活动中去。(非常重要)

针对攻击行为,略过第1、2步,直接把孩子带到面壁思过地点就行。

法则4:列个任务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用至少两周的时间来实践这项计划:准备好积点(或贴纸)——列出清单——实施计划。每当孩子完成了某项任务,你就要立刻给他积点;每当孩子换取一项特权或奖励,你就要当场收回相应的积点。即时发放或收回积点,是“约法三章”计划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下面是一份“约法三章”的范例:

任务:

按时起床 2积点

自己穿衣、穿鞋 1积点

穿戴完毕才走出自己的房间 1积点

早晨7:15之前吃早餐 1积点

7:40之前出门上学 2积点

收拾床铺 2积点

饭前自觉洗手 1积点

早起后及睡觉前刷牙 2积点

奖励:

看电视(一次30分钟) 1积点

玩电子游戏(一次15分钟) 1积点

出去玩(1个小时) 1积点

晚起15分钟 1积点

抽奖袋 9积点

执行计划要坚决,孩子才能配合你

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后果——表现好就奖励,做错事就惩罚。


法则5:7个学习小妙招

妙招1:做作业的环境要减少干扰

妙招2:做作业的时间因人而异

妙招3:与老师共同制作检核单,作业情况一目了然

妙招4:写作业前的规矩——准备好材料

妙招5:写作业时的规矩——监督而不过分干预

妙招6:写完作业后的规矩——换取特权要有度

妙招7:辅导作业的规矩——适当引导,但不要过度帮助

法则6:给任务单添点新花样,才经得住孩子的软磨硬泡


扩充任务单:

● 补充不常发生的家务(兑换过程一定要有明确规定)。

● 加进临时家务(一定要提前说清楚做这项家务能赚多少积点)。

● 开始合并有关联的家务,不过条件是:在过去一周内,单独命令这些事务时,孩子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候会服从。

“说一遍就搞定”:

● 添加“说一遍就搞定”的方案。用到这种方法时,每次都要提醒孩子这一点。

修订奖励和特权

● 扩展每日特权清单。

● 扩充清单,纳入更多细小的特权,如:允许在朋友家过夜。

● 允许孩子在某段时间内赚取更多积点,换取一份更大的奖励(如一本书)。

● 如果孩子攒了很多积点,却很少兑换,也不要担心。如有必要,你可以限制孩子玩玩具,直到他又开始赚积点。或者,偶尔用一下“周末积点清零”活动吧!

● 确保孩子只能通过积点来兑换特权,其他途径一律不行。家长一定要经得起孩子的“软磨硬泡”。

扣除积点:

● 针对孩子某些不当行为,你可以用积点扣除的方法。先针对一种不当行为,然后再纠正另一种不当行为。这种行为一定是你当场发现,而不是依据其他人(如兄弟姐妹们或保姆)的报告。要绝对明确、清楚地规定何种行为应受处罚,以及每次该扣除多少积点。

● 不管什么时候,扣除积点这一惩罚一次只能针对一种行为。


战隼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不管说什么都不听,就是没有给孩子建立规矩,或者,给孩子立规矩了,不管用。那么,怎样给孩子立规矩管用呢?

一,一定要从小给孩子立规矩

孩子的习惯在幼儿时期是最容易养成的,年龄越大就越难改变孩子。

规矩也是一样,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立起来,让孩子从小养成守规矩的习惯。

二,给孩子立的规矩大人也要遵守

比如我们有些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总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家长不允许孩子大吼大叫,却总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对着孩子大吼大叫。

正所谓以身作则,父母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重视。

三,规矩要简单易行,合情合理

给孩子立的规矩如果太复杂,孩子可能理解都理解不了,更别说去执行了。比如有些家长听了某些专家的建议,要给孩子立规矩,于是,就把专家的话打印出来,拿给孩子,以后就照这个做啊。

规矩是要立,但是,孩子一定要能理解才行,家长切不可偷懒,随意找一些专家的话塞给孩子,让孩子去做吧。家长要一条一条的自己先理解了,然后,跟孩子一起把每条都搞懂,让孩子彻底理解。

当然规矩也要合情合理,如果不合理,孩子长大一点理解了就会反抗的。

四,立了规矩要执行

规矩立起来以后,关键在于执行,只有执行了才能说是规矩。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订立规矩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可是真的到要执行规矩的时候,会考虑很多因素,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处罚孩子,最后不了了之。

规矩立起来,就一定要严格执行,久而久之孩子才会养成习惯,来遵守这些规矩。


总结一下,规矩要从小给孩子立起来,跟孩子一起协商,做到共商;规矩要合情合理;父母要和孩子一样去遵守规矩;定好了规矩要严格执行。按照以上去做规矩才管用。


欢迎访问我的头条号“睿爸快乐育儿”,浏览更多育儿知识。睿爸和睿妈是一对真诚的爸爸妈妈,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睿爸修了工商管理和物理工程双学位,我们育有两子,一个9岁,一个3岁,孩子学业优异,我们以亲身经历分享育儿经验。所有回答全部保证原创,欢迎分享、收藏、评论、关注。


睿爸快乐育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规则是孩子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基础,它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让孩子明白每个人做事的界限,内心获得安全感。

一个孩子只有明白了他的做事界限,才知道该如何自律,也才能对他的情绪、行为及态度负责。

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在伙伴中是不受欢迎的,在外人看来就是教养缺失的“熊孩子”。

成人世界需要遵守的规矩很多,挫折也不少,如果孩子不能在小的时候就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守规矩,长大后在成人世界就会屡屡受挫。

很多家长为孩子的没规矩感到苦恼:吃饭用手抓、说话没大没小、见人不问好、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沉迷电子产品。

给孩子立规矩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没规矩,而是大人的所作所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言行习惯。

1. 很多父母 , 一边教孩子守规矩,一边破坏规矩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也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家长的行为就是他们的参照物,所以孩子大了以后,爸妈的教育功力就更体现在自身言行上。

可是很多家长,嘴上教育孩子要有规矩,自己的言行却在打破规矩,给孩子带来了特别不好的影响。

比如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女教师高铁拦车事件,为人师表,带着女儿,自己不遵守时间规则,还要千方百计地用身体堵高铁门,用脚拦门,耽误了一车旅客的时间,甚至有可能造成后续列车延误,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

当着女儿面,这位妈妈上演了一出丑态百出的闹剧,不知以后该怎样教育孩子遵守规则?作为家长的威信和说服力势必会大打折扣。

还有那个在老虎园下车的人,惊险保命后,不知要如何跟孩子解释自己的行为?

父母对规则的破坏,会造成孩子对规则的漠视

潜移默化中,悄悄影响了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导致他时不时就会抱着侥幸心理,做出种种不合规矩的事。

2. 很多父母,总是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

给孩子立规矩,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父母常常苦恼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这个时候你是否反省过自己的表现?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早睡早起,可是自己却打游戏追剧熬到半夜;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则,自己却带着孩子过马路时闯红灯,当孩子疑惑不解时,他们总是有一大堆理由来巧妙掩饰:

“爸爸看手机是因为工作需要”,孩子发现原来爸爸是做游戏工作的;

“妈妈闯红灯是因为要迟到了,没办法”,孩子了解到原来赖床也没关系,快迟到了就不管红绿灯直接过马路就行。

失败的父母,总是擅长给自己找借口,可是谎言永远是经不起考验的,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的东西却影响他一辈子。

家长在教孩子规矩的过程中,要多一点对规矩真诚的遵守和维护,少一点自作聪明的遮掩。

<strong>

3. 给孩子立规矩,父母要承担榜样作用

对孩子来说,一些原则性的规矩,一定要严肃地教给他们,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绝对不可以的!

比如:带电插座不能碰;煤气开关不能动;开水要小心;绝对不可以玩火;在大街上不可以到处乱跑,等等。

而对于有些规矩,单一的说教不见得会有很大的效果,应该在父母的“身教”中引导和培养。

家长平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及家庭的生活规律,孩子自然就容易学会。比如:文明就餐、尊重长辈、早睡早起、不争抢别人的玩具、守时等等。

身为父母永远不要漠视规则,破坏规则。

只有父母树立好榜样,孩子才可一直保持对规矩的敬畏之心,从而内化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依靠自觉的力量而不是外在管教来习得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严厉的管教只能维持一时,真正的长久之计是从父母自身做起,遵守规矩,维护好规矩,那么,在这一堂课中做父母的使命就达到了。


钱志亮工作室


巧了,最近刚给孩子立完家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很有效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立家规,绝对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立,既然是家规,应当是家庭全体成员都要遵守的规则,每一个人在上面都能找到自己对应的条款。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去执行,孩子才觉得他与大人是平等的。

其次,我们在立家规的时候一定不要立得条件过于苛刻或过于高,一定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撒娇耍赖空间。比如我家的孩子,总是不喜欢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脸,自己吃饭。我就给他规定的没周一三五必须自己穿衣服,二四六必须自己吃饭。但是除此之外的时间是可以依赖家长的,家长可以帮忙,当然,如果自己仍然做可以加分。

然后还要给家长立一些规矩,比如全家人都不得打人骂人,早上必须说早上好,如果某一个家长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可以写上去,比如爸爸回家不得玩手机,当然除了正常工作之外。这样孩子会特别有动力,因为他会觉得除了约束自己,他还有一定的权利,可以管理别人,所以孩子才有兴趣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然立了家规一定要有动力去执行下去,否则也是一纸空文,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事先说好,如果他能够一周完全按照家规的规定执行,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个奖励可以使实物的奖品,也可以是一些精神的奖励,还可以是自己做的一些小奖状,我们就是可以一张特权卡。

有了这张卡,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个小愿望。或者可以兑换一天不按照家规的规定执行,比如J周一应当自己穿衣服,但是如果他这天不想穿,就可以用特权卡来兑换成让家长穿。

总之立家规的目的,一定不是完全的约束管理孩子,而是能够适当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来学习自理能力,或者学习知识,而不是要孩子,被动的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孩子会产生厌倦,一碰到这样的事情就会不愿意做。

其实孩子都很聪明,很多事情学一两次也就会了,我认为只要他掌握了这个能力,适当的撒撒娇,不愿意做也是可以的,没有必要天天都要让他向大人一样按规矩办事!当然像一些打人骂人,这些原则性的问题是必须要认真执行的哟!否则一定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家长犯错也应当受到同等处罚!

大家赶紧也去试试吧,一定会管用的!


任律师工作室



很多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在自己身边时像天使一样可爱,别人口中的熊孩子可千万不要是自己的孩子。可是很多时候,孩子总是会用行动问问你“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比如公共场合哭着闹着要买玩具,在家里拖拖拉拉不吃饭,拿起手机玩个没完……这时候大人们会自然而然的说,这孩子真没规矩,自然也想用规矩来管教孩子。


规矩看上去是乖孩子的行为准则,但要规矩管用,不仅要达理,也要通情。


1.首先,要打破给孩子立规矩的刻板印象,规则是一个环境下对大家的共同约束,爸爸妈妈在立规矩时,要用家庭成员的视角平等对话。对于某条规则一定要共同适用,例如吃饭时不玩手机,父母也一定要共同遵守。


2.其次,立规矩的描述很重要,任何人都不喜欢被限制,我们要说“做到什么”,而不是说“不做什么”,例如“遇到矛盾时,家人之间要平心静气的沟通”而不是“遇到矛盾时,不能大喊大叫”。负向的描述,只会知道不做什么,而不知道要做什么,规则的制定并没有给孩子正向的引导,规则只会让孩子产生厌恶的情绪,与父母对立。而正向引导行为的规则,会让孩子在遵循规则的过程中得到指引,且在不断的遵守过程中得到成就感,逐渐会内化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3.最后,制定的规则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商量,商量并非仅仅是为了得到孩子的肯定,更重要的是父母去判断孩子是否能够遵守,符合孩子的能力或者个人特点。只有孩子力所能及的规则,才能够帮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父母和孩子自己都喜欢的样子。


父母切记,规则绝不是帮助你让孩子变乖的紧箍咒。而是帮助你的孩子有生活的目标,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并且因为遵守规则而自我激励,在“我能行”的回声中健康成长的教养帮手。



超级育儿师兰海


这个问题很简单,宝宝是张白纸!他们所学的一切最初只是通过模仿得到的。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一切都影响宝宝的成长!大人们一定统一教育观念,切记朝令夕改。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点滴做起吧!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吃饭不语。

抓住2—6岁秩序关键期培养宝宝规则意识。除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也很重要。因此要和老师及时交流宝宝的日常情况,一起帮助宝宝逐渐建立规则意识。


小米粒育儿


一般来说,超过6岁的孩子生活习惯已经形成,改正的过程会比较困难,这时才开始立规矩是有些晚的。而太小的孩子还不能判断自己的言行,理解和控制能力也不够,立的规矩孩子也听不懂。因此,应在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时候开始立规矩,即2岁左右。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育,认知、判断、记忆、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所增长。孩子已经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妈妈要求的”了。此时,家长便可以开始给孩子立规矩了。/<font>

/<font>爱孩子和立规矩并不冲突/<font>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父母:要么管孩子管的特别严,要么把孩子宠上天。一方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另一方则认为,趁着孩子小多放纵几年。这两种观点看起来都有些道理,但矛盾在于父母在爱与规矩之间只做了单选题,其实这两者间并不冲突。之所以爱孩子,我们才要给他立规矩。/<font>过度管教会让孩子失去自我,而过度溺爱则会让孩子没规矩。最科学合理的做法其实是,家长既要给孩子立规矩,又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立规矩前应行先学会表扬/<font>

如果你不确定如何既爱孩子又立好规矩,那么请先从学会表扬开始。可能有些家长会疑问:表扬也要学吗?当然!很多家长的表扬方式对孩子来说是不起作用的,因为表扬孩子时一定要表扬到具体的某一件事、某一点或某一个行为。/<font>

/<font>比如,当你看到孩子画了一幅很好的画时,你不应夸奖孩子“画得真好”,而应说“宝贝,这个天空的颜色真美”或是“这只小虫子画得很像”。再比,当你看见孩子起床自己穿衣时,你不应夸奖孩子“做得真棒”,而应说:“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很多”或是“裤子穿得很好,没有歪哦。”

/<font>当我们想要让孩子响应我们立下的规矩并且积极主动去执行时,表扬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表扬到具体某方面,孩子才会知道下次要如何改进,并且会更加有信心。

/<font>学会倾听孩子/<font>

在给孩子订立规矩之前,父母应先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大喊一声或胖揍一顿。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font> 孩子不好好吃饭,一到饭时就跑来跑去,吃一口玩一会儿;大人只要一打电话,孩子就会过来抢手机;孩子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坐在地上大哭不止。

/<font>其实,这时家长可以选择采取共情的方法来安抚孩子,站在理解、同情的角度多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会比大声呵斥要管用得多。(更多关于共情的内容,大家可以阅读我之前发过的文章:孩子哭闹、撒泼你就没辙了?才怪!)/<font> 因为,大声训斥可能会引起孩子哭泣或是情绪不好,一旦孩子哭了或是生气了,耳朵就关闭了,家长说了什么孩子是完全听不进去的。家长说得再多,对孩子来说都是噪音。因此,家长给孩子立规矩时一定要选择孩子情绪好的时候,这样孩子才能听得进去,也会愿意主动去执行

不要轻易断定孩子行为是错的/<font>

前段时间,弟弟带儿子润润来我家,小家伙刚刚2岁多,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在我和弟弟聊天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小家伙不见了,我们在屋子里找了一圈,发现小家伙把自己关在卫生间,正在专心致致地刷马桶。见到我和爸爸过来,咧嘴一笑,但并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弟弟刚想阻止,我说:“别别别,我想看看他做得怎么样。”小家伙也不管我们两个围观的人,自己认真的又刷了5分钟。刷两下,盖上盖,按一下水,动作有模有样。我猜,妈妈在家一定是这样刷马桶的。润润刷好马桶后把东西都放原位,又自己洗干净小手,仰着小脸说:“刷完了!”

/<font>我忙蹲下来摸摸润润的头,夸奖道:“马桶刷得真干净,谢谢你的帮忙!”小家伙拍拍手,高兴地说:“不客气!”弟弟说,如果在家里估计又是被妈妈一顿臭骂,今天他的“小心愿”终于是实现了。/<font>其实,润润的行为是在学习和模仿妈妈,这是值得我们去表扬的,这并不在规矩的范围之内。然而很多家长却会选择制止孩子碰马桶的行为,因为马桶很脏,不卫生,但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可以说孩子是一点错误也没有的。很多时候我们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常常会主观定义这个是对的,那个是不对的。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是自己做错了呢?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不入眼”的行为都划为“错误”名单,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font>另外,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给孩子立下规矩后,还要懂得灵活运用。当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时,你可以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地调整。比如,孩子想要先玩再做作业,这也是可以的。但你应提前和孩子约定作业完成的时间,以及没有完成会受到怎样的惩罚等。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font>我们终究要目送孩子远行,在他离开我们怀抱前我们能为他做的,是让他享有终身受用的好习惯、好品格,并教会他做人做事的规矩。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则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长久的保护。



天津桐竹麻麻


相信很多家长会发现,现在给孩子立规矩越来越难了!老一辈教育我们的时候打骂说教一通就好了;现在呢,妈妈们学习了各种育儿理念,可再也不敢轻易打骂了,而大吼大叫也不能完全“制服”现在的小可爱们了……

其实难以给孩子立规矩的源头,主要是我们大人不够坚持,往往立规矩很容易,遵守规矩却很难,要把规则变成孩子的行为习惯更难,一不小心就形成了双方对抗的僵局,大人小孩都不开心……

总结一下:

难以立规矩的源头是:1.大人不够坚持;2.双方态度僵持。




1.大人不够坚持

每个家庭常见的场景就是:

妈妈催促孩子吃饭(或者刷牙、穿衣服、离开游乐场、收拾整理等等),一开始是喊了一遍,孩子没反应;再喊了几遍,孩子还是没有动身;于是情不自禁地加大音量,带着情绪冲孩子咆哮,再加上几句谴责“都喊几遍了,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还吃不吃饭了!”“怎么那么慢!”“下次再这样不听话就……”

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对我的话无动于衷?为什么我喊了四五遍孩子才回应我?为什么只有等我发飙了,孩子才乖乖地走过来了?

如果你想明白了,你就会发现:是我们自己“允许”了孩子这样做!

我们喊了孩子第一遍时,同时也允许了孩子在我们喊第二遍时做出反应;我们喊孩子第二遍时,又允许了孩子在我们喊第三遍时做出反应;……

当然,这不是说妈妈们这样做不好,也不是说这样做好。只是想告诉妈妈们,要清楚你到底希望孩子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预期,并坚持下去。

比如你喊了孩子很多遍,如果你能接受,那就全然接纳,不抱怨或者指责孩子;如果不能接受,那就在喊完第一遍以后就采取孩子能够听到你说话的方式,可能是走到孩子旁边,也可能是拉孩子来到旁边,态度和平且坚定。

另外,这个规则一定要是孩子能够达到的,可不能为了达到“预期”,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2.双方态度僵持

这正是很多妈妈在执行规则时坚持不下去的重要原因。因为闹得孩子和大人都不开心了,所以难免会妥协,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嘛。

但要知道,规则并不是像法律条文一样,说一不二的,规则是为了服务于我们,而不是限制我们的一个框框。

这里呢,主要想说两点:

第一,规则是商定的,是人性化的。这里特别推荐一个绘本《图书馆狮子》,这个绘本故事我看完都被感动了,真的太温暖了,相信你看完一定会有所感悟。



【团子说:绘本《图书馆狮子》可以直接网上搜索;或者私我“图书馆狮子”,但我的只是教学使用的PPT哦,仅供交流分享,还请支持正版绘本。】

第二,规则也可以有趣、好玩。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游戏,游戏化的规则,孩子一定更愿意遵守。

我记得看到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小案例:

儿子有个喜欢说“我讨厌……”的坏习惯。有一次,爸爸和儿子做了个小游戏:先说一个对方讨厌的事情,对方再说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爸爸:“你讨厌刷牙!”儿子:“我喜欢搭积木!”爸爸马上接话:“那你刷完牙再来搭积木!”说完之后两人互换,儿子说:“爸爸讨厌洗碗。”爸爸:“我喜欢打游戏!”儿子立刻说:“爸爸洗好碗再去打游戏!”爸爸立刻表态:“同意!!”

是不是很有意思,其实有时候我们总是在关注讨厌的一面,而忽略了喜欢的一面,讨厌和喜欢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这也使得遵守规则更有趣。

总结一下:

1.清楚内心对孩子的真实希望,并坚持原则;

2.让规则更有弹性、更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