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谋略(5):说服部下的智慧

作为一国之君或上司,如何让部下口服心服乃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归根到底就是让别人佩服。因此,也可以这样说,能服众者必得人心,必得天下。有些人不讲道理,做事靠权威,以势压人。这样做虽然可以管用一时,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只有彻底让人心悦诚服才能使部下衷心拥戴和追随。只有以理服人,才能让人口服心服,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和支持,从而实现政权的长治久安,国家的兴旺发达。

语言的谋略(5):说服部下的智慧

第二辑 说服部下的谋略与技巧(1)

一 以品行作为评价标准,以德服人

面对胜利,如何奖励有功的部下呢?如果论功行赏不合理,就会导致怨言,甚至人心分离,队伍涣散,失去团队精神。而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不仅能够奖励有功人员,使他们心诚悦服,而且还能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再立新功。那么,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晋文公把道德作为论功的最高标准,然后是才华和奔走之劳。这种评价标准使大家心服口服;赵无恤把礼作为论功的首要标准,也赢得大家的赞赏,令众人叹服。

1.晋文公重耳论赏服壶叔

再说晋文公欲行复国之赏。乃大会群臣,分为三等:以从亡为首功,送款者次之,迎降者又次之。三等之中,又各别其劳之轻重,而上下其赏。第一等从亡中,以赵衰、狐偃为最;其他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以次而叙。第二等送款者,以栾枝、郤溱为最,其他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祁满等,以次而叙。第三等迎降者,郤步扬、韩简为最;其他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以次而叙。无采地者赐地,有采地者益封。别以白璧五双赐狐偃曰:“向者投璧于河,以此为报。”又念狐突冤死,立庙于晋阳之马鞍山,后人因名其山曰狐突山。又出诏令于国门:“倘有遗下功劳未叙者,许其自言。”小臣壶叔进曰:“臣自蒲城相从主公,奔走四方,足踵俱裂。居则侍寝食,出则戒车马,未尝顷刻离左右也。今主公行从亡之赏,而不及于臣,意者臣有罪乎?”文公曰:“汝来前,寡人为汝明之。夫导我以仁义,使我肺俯开通者,此受上赏;辅我以谋议,使我不辱诸侯者,此受次赏;冒矢石,犯锋镝,以身卫寡人者,此复受次赏。故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又其次赏功。若夫奔走之劳, 匹夫之力,又在其次。三赏之后,行且及汝矣。”壶叔愧服而退。文公乃大出金帛,遍赏舆佁(台)仆隶之辈,受赏者无不感悦。惟魏犨、颠颉二人,自恃才勇,见赵衰、狐偃都是文臣,以辞令为事,其赏却在己上,心中不悦,口内稍有怨言。文公念其功劳,全不计较。 [东周列国志第244页]

【分析:晋文公重耳嗣位后开始论功劳封赏群臣。小臣壶叔自蒲城追随重耳左右,负责寝食和车马,一刻都没有离开半步。如今文公奖赏从亡有功人员,自己却得不到封赏,以为有什么事得罪于文公。文公首先对他说,以仁义开导我,使我肺俯开通者,受上赏;以谋议辅助我,使我不辱诸侯者,受次赏;冒矢石,犯锋镝,以身体保卫我者,受次赏。然后说出封赏的标准,即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又其次赏功。若夫奔走之劳,匹夫之力,又在其次。最后对说壶叔三赏之后,就该奖赏你了。壶叔听了愧服而退。】

2.无恤以礼论功说服众人

【上文简介:却说晋国六卿,自范、中行二氏灭后,止存智、赵、魏、韩四卿。时智瑶为政,号为智伯,欲削三家之势以谋晋室。乃托言兴兵,与越争霸。假传晋侯之命,令韩、赵、魏三家各献地百里,率其赋以为军资。魏、韩两家惧智伯势力,各献地于智伯。唯赵无恤不给。智伯大怒,尽出智氏之甲,使人邀韩、魏二家,共攻赵氏。约以灭赵氏之日,三分其地。无恤即率家臣张孟谈、高赫等,望晋阳疾走。智、韩、魏三家围困晋阳,并引水灌城。情急之中,孟谈成功策反韩、魏两家,联合打败智伯,并灭其族。】

无恤论晋阳之功,左右皆推张孟谈为首,无恤独以高赫为第一。孟谈曰:“高赫在围城之中,不闻画一策,效一劳,而乃居首功,受上赏,臣窃不解。”无恤曰:“吾在厄困中,众俱慌错,惟高赫举动敬谨,不失君臣之礼。夫功在一时,礼垂万世,受上赏,不亦宜乎?”孟谈愧服。[东周列国志第593页]

【分析:在如何论功行赏的问题上往往会引起争议,甚至会因为不公平而导致不满情绪。赵无恤在论晋阳之功上,他采取的标准是功在一时,礼垂万世,行赏时把礼放在功之上。因此,虽然张孟谈立下了大功,但无恤认为自己在厄困中,众俱慌错,只有高赫举动敬谨,不失君臣之礼,因此应当受上赏。孟谈听了赵无恤的话,不得不愧服。】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

语言的谋略(5):说服部下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