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蚬放入网箱进行竹筏吊养对场地要求及防范措施

河蚬放入网箱进行竹筏吊养对场地要求及防范措施

河蚬又称黄蚬、金蚬、扁螺、沙蜊等,普遍散布于我国的湖泊、江河中,自然资本丰硕。它们洞居于水底土壤,以浮游生物为食料,发展快,滋生才能强。是一种主要的小型淡水经济贝类,在我国的大、中、小湖泊内均有普遍的分布。除自然的资本外,河蚬也适合停止野生养殖。河蚬的养殖既合用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合用于小型水面或池塘投饲、投肥养殖。养殖河蚬本钱低、产量高、易捕捞,能够当年放养昔时收成,经济效益明显。

最近几年来,河蚬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走俏,价钱日增,但大量捕捞和情况净化导致资本日渐削减。在海内,河蚬的产量也逐步降低,在养殖的进程中高品格和大颗粒的河蚬减少,以是我们才需求用吊养这类体例来增进河蚬的养殖产量。通俗的水底散养已不克不及知足现在的需求,经由过程对改良的竹筏吊养手艺停止河蚬养殖,能进步河蚬的巨细及品格,更能知足人们的需求。

近几年来,跟着河蚬出口量的增添,河蚬的价钱不竭晋升,相称于普通中档水产物的价钱。为进步河蚬养殖产量,确调养殖出纯自然的河蚬。

一、河蚬养殖前的筹办

1.水域

(1)养殖水域的挑选。河蚬最适合在水畅通畅、常有微流水的中型水域内停止滋生发展,要求水源清亮、无净化并具有必然的肥力,可是也不克不及过度肥饶。水质中性或偏碱性为最适合水质,水色呈浅黄绿色或浅绿褐色为最宜,通明度要求 50~90 厘米为好,浮游生物较丰硕,流速0.2~0.6米/秒。河蚬养殖水域内有盘旋水流为最宜,回旋水流可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并处于流动状态,便于河蚬摄食。水流过急不宜河蚬生长养殖和幼蚬的附着;若无水流则河蚬摄食差、生长慢、产量低。养殖河蚬的水域水深2.0~3米,并且水底具有软泥,使河蚬能够吸收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2)水域的控制与清算。我们挑选在成子湖进行吊养事情,此处为湖内弯,水质较好、水深适宜、风波小而且没有与青鱼和鲤鱼混养,如许有利于数据丈量和适合停止吊养事情。在大大都的湖水中,同时停止着分歧鱼类的养殖,此时需要将水域周围设置一些围网去阻止鱼类,网格的巨细适中,避免一些大型的鱼类进入养殖的河蚬地区便可,若是不设置这些举措措施,河蚬的幼体就会被鱼类看成饵料吃掉。若在普通养鱼的水体中养殖河蚬,必需提早2~3年清算对河蚬有害的青鱼、鲤鱼等,改良水体的水质,使水体具有知足河蚬发展所需的前提。

2.竹筏的摆放及连接

吊养竹筏由13支毛竹所组成,竹筏长10米,宽5米,前面3支、后面3支、中间4支竹竿依次两两首尾相接捆绑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四边形竹筏,左右各一支竹竿进行加固并全部交叉捆绑在一起,其中心用一支竹竿将其分成两个矩形。固定杆之间均要安装一根钢丝绳,每两根钢丝绳之间设有若干个网箱,每隔一个网箱中间连接一个浮瓶,使固定桩围成的四边形竹筏浮动空间内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垂直升降,这样能让养殖竹筏更加稳固、抵抗大风大浪。最后需要在竹制材料表面上均匀涂防腐液、多层桐油或沥青来延长使用时间。

3.网箱构造与设置

竹筏吊养河蚬主要选用浮动网箱来对河蚬进行吊养,网箱是采用新技术改造而来的吊养箱,改造后的浮笼网箱主要由箱体、框架、浮子和沉子装置等 5 部分所构成。网箱规格为 40 厘米×40厘米×10厘米,采用竹片作为框架,外用聚丙烯网缝合,每个网箱底部都铺有一层塑料薄膜以及一层1.5~3厘米深的湖泥。网箱的方向和区域内水流的主流方向成垂直,使得水中的浮游生物能够最大量地进入网箱内,网箱多个成排,箱与箱之间的间距保持 50 厘米左右,行间距在 60 厘米,每个竹筏悬挂网箱4排,每排10个,之间的空隙方便进行日常观察。

河蚬放入网箱进行竹筏吊养对场地要求及防范措施

二、河蚬养殖

1.幼蚬的采集

幼蚬最佳的采集时间是每年的6月上旬,并且最佳的采苗水层深度是0.3~0.8米,此时虽是河蚬繁殖的高峰时期,但湖里的面盘幼虫含量也是最大的时候,这样就能尽可能地采集到更多的样本。幼蚬采集通过采用传统的网箱形式,但由于湖内风浪大,附着在网片上的幼虫易脱落,导致采苗数量很少,效果不理想。对传统网箱采苗器外部包小网目渔网、内部塞入大网目筛绢网的方法来减少挂脏现象对采苗效果的影响,同时对传统网箱性状加以改进,采苗效果良好。

2.幼蚬的放养

(1)放养时间。当河蚬的面盘幼虫生长成幼蚬时,幼蚬壳长5~12毫米,个体重量为0.6~1克/只,就可将其放入网箱进行竹筏吊养。投苗时间为3-4月或9-10月。

(2)放养密度。幼蚬按照每笼250~300只的密度放置于网箱中,通过实验,该密度大小是最适宜养殖密度,使其增重效果达到最大,进行操作时要熟练轻快,避免伤害幼蚬。

(3)起捕。网箱养殖与传统养殖的起捕方式不同,网箱养殖起捕更加方便,只需将网箱提起,倒出箱内河蚬即可,无须再次划船捕捞,会更加方便,快捷,减少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4)适当分苗。当河蚬生长至规格区别明显,需要在起捕之后将其分开养殖,规格大的放在一堆,规格小的放在一堆,这样使其养殖密度小,能让河蚬得到更多的氧气和饵料,有利于河蚬的生长、并大大提高成活率。

3.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蚬的生长状况。河蚬放养后,应经常巡查湖区水质情况,制定管理措施,做到每周一查,每月一检,确保网箱的稳固与网衣的完整,对于破损的网箱应及时修复,防止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定期清理网箱,防止其他生物的附着,影响网箱内外水流的交换。清理网箱的方式通常采用人工摘除、高压水枪冲刷等。

三、养殖结果

2016年6月开始采集大量的面盘幼虫样本进行养殖,经发育 6 个月左右形成幼蚬,将其放入800个网箱,用20个竹筏吊笼进行吊养,抽样检验出河蚬增重效果比较明显,1千克的河蚬经过竹筏吊养之后变为3千克左右,成长倍率约为3.59,达到了河蚬在洪泽湖自然条件下发育的大小和市场对河蚬大小以及肥美度的需求。河蚬的竹筏吊养与一般的自然散养相比,存活率以及生长率提升了许多。在吊养的过程中,网箱在水体的中上部分,河蚬能拥有更充分的食物来源,产生的排泄废物会随着水流而被冲走,为河蚬提供了干净的生存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