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東戰爭約旦只有60萬人口,為什麼敢攻擊160萬人口的以色列?

楊莎莉


歷史上,猶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過猶太王國,但由於外族入侵猶太國隨即被滅。隨後,巴勒斯坦接連被其他強大的外族佔領,而這片土地上的居民被征服者遷離了此地,就這樣猶太人被迫流落到了世界各地。在隨後的幾百年間,猶太人的處境非常悲慘,他們遭到了許多國家的迫害(甚至屠殺),所以猶太人非常渴望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

一戰時,英國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搶來巴勒斯坦後,採取了分化政策,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以約旦河為界,約旦河以東稱作外約旦(即現在的約旦),河西則仍叫做巴勒斯坦,並由英國直接統治。在英國的支持和幫助下,越來越多的猶太人遷入巴勒斯坦,而隨著猶太人的大量遷入,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

在英國要求下,巴勒斯坦問題被提交至聯合國討論,經過表決,通過了聯合國第181號決議。決議中規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兩個國家,即以猶太人為主的猶太國和以阿拉伯人為主的阿拉伯國家。然而這個決議卻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人數較少的猶太人獲得了較多的土地,而人數更多的阿拉伯人卻獲得了很少的土地,於是這一劃分引起阿拉伯人的不滿。

以色列宣佈建國後,阿拉伯國家隨即聯合起來進攻以色列,希望將這個新建立的國家消滅,奪回屬於阿拉伯人的土地。在這個軍事聯盟中,約旦表現得最為賣力,僅約旦一國就出兵7500人。雖然以色列的總人口比約旦的兩倍還多,但約旦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次戰爭中埃及、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等國都有參與,阿拉伯國家軍隊數量又多於以色列,所以約旦才顯得非常有底氣。

另一方面,約旦手裡的"阿拉伯軍團"也讓他信心倍增。"阿拉伯軍團"是一支由英國人建立,由英國教官訓練的軍隊,配備有空軍和機械化部隊,可以說"阿拉伯軍團"是阿拉伯世界最現代化、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有這麼一支強大的武裝在手,約旦當然不會懼怕剛剛建國甚至連正規部隊都沒有的以色列。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原本具有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國家並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由於他們都心懷鬼胎,在取得優勢後沒有及時擴大戰果,乘勝追擊,這給了以色列喘息的機會。當以色列重整軍備反撲後,“阿拉伯聯軍”迅速敗下了陣。經此一戰,以色列佔領了更多的土地,大批巴勒斯坦人淪為了難民。

文\\好奇而已


瞭解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戰情解碼!

戰情解碼


題主給出的160萬以色列人口的確有據可查,但如果我們弄清楚當時以色列國的人口構成也就明白了。

當時的以色列人口的確為160萬,但其中的95萬為阿拉伯人,猶太人只有65萬。。

猶太人為了這個人口比例如坐針氈,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以及以後的日子裡大力推動各國猶太人移民以色列,如今的以色列人口為880萬,其中75%為猶太人,而阿拉伯人口數量只佔以色列的20%。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約旦為何敢攻擊以色列?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從上面的數據中已經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

首先,即便在當時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國來說,猶太人的比例也非常低,雙方的差距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大。

這個從上面的數據就能知道,關於當時外約旦題主給出的人口數量為60萬(這個數字未找到確實證據,但從人口數量上看是合理的),而以色列猶太人的人口為65萬,雙方几乎沒有太大差距,況且也不是隻有外約旦一家出兵。

而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出身於號稱“聖裔”的哈西姆家族,其家族為默罕默德的直系後裔。時至今日,約旦國王還擁有著“耶路撒冷聖山守護者”的稱號。

而且,歷史上巴勒斯坦和外約旦本就是一個地方,統稱為巴勒斯坦,後來哈西姆家族與英國人並肩戰鬥,推翻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該地區的統治。1921年,英國人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以約旦河為界,東邊的地區分給了哈西姆家族的次子阿卜杜拉,建立了外約旦,也就是現在的約旦。

從上面這些事實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對於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抗擊外約旦的進攻,以色列根本指望不上那95萬阿拉伯人,人家不倒戈、不添亂就已經算是好同志了。。。

另外,哈西姆家族的三子費薩爾親王也被英國人安排了個伊拉克當國王,建立費薩爾王朝。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看來,優勢是在自己一方,以色列的猶太人只配活在他的“寬容”和“施捨”之下。

其次,當時的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手中掌握著阿拉伯世界中實力最為強大、裝備最為精良的“阿拉伯軍團”;

這隻武裝同樣創建於1921年,完全由英國殖民當局建立,它是英國控制外約旦及其周圍地區的武裝力量,受英國軍官指揮,士兵主要是招募來的阿拉伯遊牧部落──貝都因人。軍團的兵力從1921年的幾百人擴充到1956年的 2萬多人,配備有空軍和機械化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阿拉伯軍團”獲得很大發展。英國政府曾調動“阿拉伯軍團”參加粉碎伊拉克1941年4月親德的拉希德 阿里 蓋拉尼發動的政變,並曾駐防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維持英國的殖民利益。

這隻武裝是英國人的親兒子,1948年,英國人開始匆忙撤離巴勒斯坦,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都被“有意無意”的留給了“阿拉伯軍團”。

(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在英國軍事顧問的陪同下檢閱阿拉伯軍團)

(外約旦的“阿拉伯軍團”有英國軍官約翰 格拉布協助組建,是當時阿拉伯世界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圖為阿拉伯軍團的25磅野戰炮)

當時的“阿拉伯軍團”是當時阿拉伯世界最現代化、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槍桿子才是硬道理,外約旦是中東地區組織性很強的阿拉伯國家,國內局勢穩定同時還捏著這麼一隻武裝,他完全沒有理由懼怕一個剛剛建國,只有一些輕武器和少量的重武器,連一隻正規國防軍都沒有的以色列。

最後就是外約旦國王進攻以色列的目的,與其說是消滅以色列,不如說是與以色列一同瓜分巴勒斯坦;

在眾多反以的阿拉伯國家中,外約旦是當時實力比較強的一個,但國王阿卜杜拉並非不能忍受身邊出現一個猶太人國家。

阿卜杜拉曾經希望將整個巴勒斯坦併入外約旦版圖,並聲稱可以給與猶太人最大的自治權,並在國會中享有代表權。

同時,阿卜杜拉與耶路撒冷大穆夫提(教法解讀者)阿明 侯賽尼(出身於耶路撒冷豪門侯賽尼家族)素有私人恩怨,而其他阿拉伯國家則更傾向於承認耶路撒冷大穆夫提在巴勒斯坦的統治地位,而這位大穆夫提則一直有成為巴勒斯坦國王的野心。相對於令人討厭的阿明 侯賽尼,這位外約旦國王甚至更願意與猶太人打交道。

就在以色列建國前夕,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梅厄夫人還曾與阿卜杜拉進行過秘密會談。。。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同時,外約旦“阿拉伯軍團”7500人就急匆匆的進入了巴勒斯坦,這其中包括4個步兵營和1個野戰炮兵連。

這隻當時阿拉伯世界最現代化的軍隊迅速佔領了約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和耶路撒冷舊城,並封鎖了耶路撒冷新城。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除了進攻耶路撒冷新城,外約旦好像對消滅以色列這個猶太人國家並沒有太多興趣。。。(約旦河西岸本身就是聯合國181號決議中分給阿拉伯人的土地,而耶路撒冷為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

(6月11日後,第一次中東戰爭進入停火期,隨後攻受易勢,阿拉伯聯軍再無寸進)

我們對照下巴勒斯坦分治圖就比較清楚了。

實際上當時的外約旦並未入侵以色列任何一寸土地。攻佔耶路撒冷與其說是打擊以色列不如說是為了消滅大穆夫提阿明 侯賽尼的政治基礎。。。


1949年4月3日,以色列、外約旦正式簽訂停戰協定,“阿拉伯軍團”在中部55英里長的戰線上平均後撤2英里,以色列承認外約旦與約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併。同時,外約旦控制了舊城及其東北地區,以色列則佔領了新城。

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外約旦說是消滅以色列,實際上卻是與以色列聯手瓜分了耶路撒冷,並將約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納入外約旦的版圖。然而,這些勝利果實最終卻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被迫“全部吐了出來”。

同時,阿卜杜拉本人也為他的“貪婪”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巴勒斯坦的一些激進武裝派別懷疑阿卜杜拉企圖與以色列單方面媾和,開始策劃針對他的陰謀。1951年7月20日,阿卜杜拉在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暗殺。。。。。。。


您的轉發和評論小編感激涕零。。。。。。。


聽聞知事


題主,當時以色列可不是160萬人口,戰爭爆發時,以色列的人口是71萬!所以,那時候約旦人口和以色列差不多。

下面回答約旦為什麼敢攻擊以色列:

1,約旦不是一個國家在戰鬥

第一次中東戰爭是剛剛建國的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戰爭,所以這是一群人在圍毆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小小的約旦在獨自攻擊以色列,要知道約旦在1946年才剛剛獨立,不要說人口比以色列少,軍隊的戰鬥力也不能和以色列同日而語,畢竟以色列還是有大批從蘇聯和歐洲移民過來的人,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曾經和德軍作戰。而約旦只是二戰時期的吃瓜群眾,論起打仗來不知道差了多少。

可是,以色列面對的對手不止是約旦一個國家,而是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

(箭頭為各阿拉伯軍隊進貢給方向)

(戰爭開始後逃亡的猶太人)

以色列剛一宣佈建國,約旦、黎巴嫩、埃及、沙特、也門、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就紛紛向以色列攻擊,軍隊多達2萬多,其中約旦部隊最多大約為8000人。阿拉伯軍隊共裝備400多輛裝甲車和40多輛坦克,相對於剛剛組建的以色列軍隊有絕對優勢。以色列的優勢在於不斷有新移民湧入,那些散居四方的猶太人爭相前往這裡保衛這個新生的國家,不到半年時間,以色列軍隊就增加到了10萬人。而交戰的阿拉伯軍隊只有5萬多人,形勢一下子就調轉過來。

(以色列軍隊駕駛的坦克)

最關鍵的還是以色列軍中老兵眾多。由於剛打完二戰不久,那些曾經在戰場上與納粹德國作戰的猶太人紛紛投入到了戰爭中,這些人的戰鬥水平遠超阿拉伯軍隊。比如1948年12月7日在內蓋夫沙漠的一次攻防戰中以色列軍隊以受傷兩人的代價,擊毀埃及5輛坦克,擊斃100名士兵。

於是埃及在1949年1月7日要求停戰,其他阿拉伯國家也知道打下去會越來越難看,也同意和談。到2月24日,阿以雙方簽訂停戰協議,戰爭結束!

所以,從中起決定作用的不是約旦,而是埃及。這就像一戰的時候,雖然北洋政府向德國宣戰,但不能單拎出來說,北洋好厲害打敗了德國!

2,約旦人對以色列人的仇視情緒非常大

約旦打以色列這麼積極,和他國內對以色列的仇視態度是分不開的。雖然約旦並不是第一次中東戰爭的主導國,但他和以色列的關係絕對是最緊張的。因為,很多約旦人是被以色列驅趕出家園的巴勒斯坦難民。

(逃亡的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人遷往巴勒斯坦地區後,在那裡建立了無數定居點,這就導致和當地土著居民發生了衝突,於是雙方大打出手,所以早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前,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已經陷入了內戰。以色列戰鬥力強,當地人不是對手,於是逃亡到約旦境內。所以,約旦人口中大約有60%是巴勒斯坦難民,這些人想打回去奪回自己的家園。

所以,第一次中東戰爭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衝突的延續!


3,誰也沒想到以色列能贏

當然了,假如事前都知道以色列能贏,估計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攻擊以色列,包括約旦!

1948年,以色列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相比幾乎不值一提,當時僅埃及就有2000萬人口,是以色列的將近30倍。所以,對整個阿拉伯世界來說,以色列只是一個彈丸之地。曾經有人預測過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結局,認為只需要兩週時間戰爭就會結束,以色列將不復存在。這種情況下,約旦攻擊以色列是沒有心理壓力的!

以色列能贏,除了軍隊戰鬥力強和外部勢力介入也是分不開干係的,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戰爭爆發後,每當以色列出現頹勢,聯合國就出面干涉,促使雙方停火。以色列就可以利用停火間隙從海外購買武器,招募士兵,從而擊敗阿拉伯聯軍。

所以,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種說法真是沒錯。


歷史風暴




第一次中東戰爭,外約旦不是單挑以色列,而是阿拉伯多國聯軍共同出兵對付以色列。以約旦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以色列一戰。


戰爭一開始,阿拉伯國家軍隊在數量上比以色列部隊略微佔優勢。其中埃及出兵7000人,外約旦“阿拉伯軍團”7500人,敘利亞5000人,伊拉克1萬人,黎巴嫩2000人,“阿拉伯解放軍”和“阿拉伯拯救軍”1萬餘人,合計4.3萬人。 空軍裝備有各類飛機131架,艦船12艘,坦克裝甲車240輛,各種野戰炮140門。而以色列總兵力有3.4萬人,各類飛機33架,艦船3艘,幾乎沒有什麼大炮、裝甲車。


戰爭開打後,阿拉伯軍團原本打的很不錯,很快就打的舊城猶太人投了降,新城猶太人也被困,幾近彈盡糧絕、飲水困難。這個時候分裂的阿拉伯軍團各自打著小算盤,沒有不顧一切趁勢一舉拿下以色列,讓猶太人滅國,而是開始規劃勝利後各自的利益。


狡猾的猶太人立即開始悔棋:通過駐聯合國大使提議停戰十日,以有利於猶太人重新組織戰爭。美國立即出手在聯合國通過了停戰協定,於是以色列國從死亡邊緣緩過氣來。以色列重新組織並得到美英支援後發動了第二次、第三次戰役。埃及首先頂不住乞降議和了,阿拉伯聯軍敗局連連,不堪再戰,最後白白的丟掉了6000多平方公里土地,傷亡1.5萬人,無奈收兵。


五次中東戰爭中,第一次是最有機會一舉殲滅以色列的,卻因為聯軍人心不齊,陶醉於小勝而錯失良機。不但沒有消滅以色列,還幫助其坐大,這之後,以色列得到歐美幫助,一日千里,不斷壯大,漸成中東一霸。阿拉伯人卻不斷分裂,慢慢的只有捱打的份,再也抬不起頭了。


明德山人6998


第一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人口還沒有160萬,只有80.6萬,直到1951年,通過各種渠道移民進入以色列的猶太人有69萬,到這時以色列才勉強有160萬人。


第一次中東戰爭,與猶太人宣佈建國有直接聯繫,就是在以色列宣佈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軍隊對以色列發動了軍事進攻。


以色列能夠選擇在巴勒斯坦建國與俄國爆發的“排猶運動”有關。在1882年,在俄羅斯統治下基希納烏髮生了針對猶太人的暴亂,很多俄國猶太人就回到了巴勒斯坦定居。到1903年時,已經有3.5萬人到達了巴勒斯坦。1909年,猶太人成立自衛武裝,與當地的阿拉伯人開始有衝突。

(以色列軍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法國與德國、奧斯曼土耳其打的難分難解,為了獲得遍佈世界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支持,英國人同時許諾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關於在阿拉伯地區建立獨立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猶太人的移民速度開始加快。由於歐洲始終處在戰爭的陰雲之下,尤其是持有種族主義的納粹獲得德國政權,對猶太人的迫害日甚一日。1939年,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已經有55萬人,佔了當地人口的1/3。這些移民許多人是各行各業的專家,如醫生、教授與律師等。他們前來定居後,巴勒斯坦的醫療、教育乃至重工業的發展明顯上了一個臺階。

巴勒斯坦地區資源很少,猶太人的到來,當地本已存在的衝突加劇,英國人因此限制了移民定額。然而時事的發展,讓猶太人不理禁令,蜂擁而來——猶太人在很多國家都不受待見,回到自己的國家,是所有人的想法。至1948年以色列建國前夕,共有65萬名猶太人已在巴勒斯坦託管地定居了下來。

美國為了擴大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排擠英國的勢力,因此贊成在巴勒斯坦無限制移民和建立猶太國家。來自美國的支持,是以色列能夠建國的根本所在。

(英國人在戰爭中支持阿拉伯人)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了美國提出的《巴勒斯坦將來處理分治計劃問題的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同日,猶太復國主義者宣佈成立以色列國。

5月15日,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爭正式開始。


英國軍官顧問團指揮的阿拉伯聯軍有埃及軍隊7000人,外約旦"阿拉伯軍團"7500人,敘利亞5000人,伊拉克1萬人,黎巴嫩2000人,"阿拉伯解放軍"和"阿拉伯拯救軍"1萬餘人,合計4.3萬人。與之對陣的以色列軍隊,倉促集結,只有3.4萬人,且久疏戰陣。一開始阿拉伯國家軍隊打的順風順水,以色列軍隊節節敗退,眼見就要分割消滅,初生的以色列國面臨著夭折的命運。

最終,以色列請求美國人在聯合國大會上為以色列爭取四周的休戰期。

於是,美國代表和蘇聯代表建議安理會命令戰爭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指責阿拉伯國家發動進攻,要求它們停止行動。這是美蘇兩國都希望在中東排擠出英國的勢力達成的同盟。

(耶路撒冷的硝煙)

這些阿拉伯國家都是原英國殖民地,都是跟著英國混的。英國當然反對美國的建議,並聲稱繼續給予阿拉伯國家援助。可是,英國在二戰中破產,急需美元援助,就同意了美國的建議,撤走了阿拉伯軍團的英國軍官,停止向埃及、伊拉克、外約旦提供武器。

離開了英國軍官的組織協調,阿拉伯國家的軍隊陷入了各自為戰的困境。最終,阿以雙方同意停火四周——難以想象,阿拉伯國家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同意停戰。實際上,這與阿拉伯聯軍各個部分對戰爭的利益訴求不同造成的。


黎巴嫩和敘利亞:他們想要的是加利利谷地,這裡加利利湖,在沙漠裡,這很珍貴。

伊拉克:他們想要的是地中海的出海口。

外約旦:他們想要的是耶路撒冷,約旦國王是默罕默德嫡系。

埃及:他們想要的是阿拉伯盟主的號召力。

巴勒斯坦:他們沒有任何想法,因為即使有也不會被重視。


以色列:他們想要的是,活下去。

於是,以色列人有很深的危機感,阿拉伯國家可以失敗十次,他們依然還是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只要失敗一次,世界上就不會存在以色列了。因此,以色列充分利用這寶貴的停戰期,進行了廣泛的動員,全國青年17歲以上,不分男女,全都被徵發了。

從法國購買了坦克和火炮,從美國和英國買了轟炸機,從捷克等國買了輕武器和軍火。同時,以色列還進行了軍事改組,進行了軍事改革。

以色列沒有疏散猶太人,他們沒有退路,唯有死戰到底。這樣,在停戰期結束後,猶太人的軍隊人數上升到了8-10萬人,而阿拉伯人只是略作調整,對戰人數只有4.5人。

(以色列發展歷史)

這樣一來,攻守之勢異位,以色列人變成有備打無備,阿拉伯人開始節節敗退,損兵折將。以色列充分利用了聯合國的停火令——在條件不利時宣佈遵守聯合國的停火令,在條件有利時,撕毀停火令,對阿拉伯軍隊發起了全線進攻。

在軍事鬥爭失利的情況下,各個阿拉伯國家開始主動尋求以色列議和。從2月24日至4月3日,以色列分別於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簽訂了停戰協議——不是和平條約——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計2萬多平方公里,比聯合國分治決議規定的面積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以色列在立國之戰中,艱難地存活了下來。


多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控制區不斷擴大,原先佔多數地位的阿拉伯人大批地離開家園,巴勒斯坦難民出逃所留下的真空,大都由新來的猶太移民填補。這使得猶太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大幅提高。以色列為了擴充兵源,也從約旦、伊拉克、埃塞、歐洲等國大量地遷入猶太人。

(以色列沒有能源,依然亮眼)

如今,猶太人已佔到以色列人口(約880萬)的75%,成了新的絕對多數,而阿拉伯人只佔以色列人口的20%左右。這些人的到來,為以色列現在的科技、軍事、經濟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使得以色列以一個小國,頑強地在中東地區存在著。


而知而行


第一次中東戰爭,與以色列交戰的並非單純是約旦,約旦的背後是眾多的中東阿拉伯國家。戰爭一開始,阿拉伯國家聯軍就佔據了優勢,埃及出兵7000人,約旦7500人,敘利亞5000人,黎巴嫩2000人,伊拉克1萬人,加上其他,總數超過4.3萬,飛機、艦艇、坦克、裝甲車等數量龐大。然而當時的以色列兵力大約3.4萬,飛機與軍艦都少於阿拉伯聯軍,大炮之類根本沒有。


第一次中東戰爭,剛剛立國沒多久國力虛弱的以色列很快就被打得投降。然而,讓以色列慶幸的是,他們面對的阿拉伯人是一群烏合之眾——戰爭還沒有真正結束,阿拉伯國家就開始考慮戰後的利益分配問題,亂作一團,讓猶太人有了喘息的機會。

很快,以色列就得到了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介入,開始了第二次、第三次的反攻戰役,埃及首先投降,很快,阿拉伯世界潰不成軍,喪軍失地而敗。

五次中東戰爭,只有第一次中東戰爭是阿拉伯國家戰勝機會最大的,然而卻因為內訌而失敗,數十年來,以色列越來越強悍,而阿拉伯國家仍舊心眾不齊。


澹奕


自古以來,每個國家發動戰爭的目的不外乎國土擴張、復仇、民族獨立、抵抗入侵或者國家民族利益等。人口的多少、武器的優良與否和軍隊戰鬥素質等並不是主要因素,而打勝仗信仰、尊嚴和意志十分關鍵。“楚雖三戶能亡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無論是北非的埃及,還是阿拉伯半島的沙特、約旦、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等地區,其自然環境多是沙漠,可耕地很少,英國殖民者的長期統治,以及猶太人的大量湧入,使得生存競爭日趨殘酷。加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歷史上的積怨,都隨著英國默許以色列於1948年5月14日建國而總爆發。

今天來看那場戰爭,其目的就是復仇和爭奪土地,參戰的阿拉伯國家各有各的盤算,而剛剛建國的以色列迎戰的目的只有一個,誓死保衛自己的家園,不想亡國滅種!

最後,第一次中東戰爭在美蘇和英國達成交易後匆匆收場,阿拉伯國家的意見沒有人傾聽和採納,戰爭結果是沒有得到任何實際利益,這為後續的數次中東戰爭埋下了伏筆。

約旦作為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參與者,是因為以色列的建國將直接侵犯到其切身利益,不僅土地被侵佔,河水被瓜分,與宿仇的強敵為鄰,心理會是什麼滋味?能不積極參戰嗎?作為阿拉伯民族中哈什姆家族的正宗嫡系又豈能不參戰?在這種情況下,人數已經不是問題了。


埃及微生活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48年5月15日凌晨,此時以色列剛於前一天建國,此時甚至還沒來得及組建自己的軍隊。然而作為以色列的對手的卻是由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五個阿拉伯國家組成的聯軍。也就是說約旦可不是憑一己之力單挑以色列,在約旦看來五個阿拉伯國家組成的聯軍一起進攻一個才剛建國一天,連自己的軍隊都沒有的彈丸小國可謂是萬無一失,儘管約旦的人口比以色列更少,可畢竟和其他幾個阿拉伯國家站在一條戰線上,自然也就底氣十足了。

果不其然在戰爭的初期階段以色列臨時拼湊起來的部隊完全不是阿拉伯國家的對手,這時以色列的美國盟友及時伸出了援手——開戰的第三天美國代表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安理會命令戰爭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為美國冷戰對手的蘇聯也要求安理會指責阿拉伯國家發動的進攻。其實這是美、蘇兩個新興的超級大國聯手坑老霸主大英帝國的局——這時阿拉伯國家的支持者恰恰是英國,儘管美、蘇已崛起成為超級大國,然而此時大英帝國尚未完全解體,餘威猶在,於是急於上位的美、蘇兩國就聯手做了這個局。很快英國因為國內財政的問題而有求於美國,不得不向美國屈服,阿拉伯國家就這樣失去了外部支持。

失去外部支持的阿拉伯國家接受了安理會的停火決議,而以色列方面抓住這一緩衝時間擴充兵員、採購武器並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軍事改組。1948年7月9日經過充分準備的以色列這次選擇主動發起進攻,這次進攻一直持續到7月18日。在以色列備戰的時期阿拉伯國家之間卻爆發了內部的紛爭,這回輪到阿拉伯人在以軍面前節節敗退了。內訌中的阿拉伯國家各自分頭和以色列開啟了停戰談判:其中約旦與以色列的談判於3月2日在羅得島開始進行,4月3日以色列、外約旦正式簽訂停戰協定:以色列承認外約旦與約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併,而以色列則得以控制了越過卡梅爾山脈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戰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對特拉維夫和哈德臘東部沿海平原的軍事威脅。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聯合國在1947年11月29日通過巴、以巴各自建國,只有以色列是建國,巴勒斯坦部分是受約旦阿卜杜拉國王控制,所以1948年的第一中東戰爭並不是想綁巴勒斯坦立國,開戰阿拉伯兄弟默契地已經把巴國分了,黎巴嫩和敘利亞分加利利地區(沙漠中生命源泉以色利最大淡水湖)、伊拉克要出海口(自己哪點海岸線只能哂魚)、阿卜杜拉國王統一巴勒坦斯坦(約旦河西岸己發約旦護照)、埃及做為當時阿拉伯老大平衡各利益,希望巴建國。

巴勒斯坦人沒有國家的念頭,只是旁觀者一個。

你想,各懷鬼胎的阿拉伯軍事聯盟在英、法支持下的以軍隊面前打的鳥獸散,徒然沒把以色利趕下海還丟了加沙地帶(埃及佔)和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約旦佔),這一仗把巴勒斯坦建國希望拖了幾十年、遙遙無期。

巴勒斯坦最初後臺近鄰約旦王國,接著金主是埃及、伊拉克、沙特和1979後的伊朗,現在約旦不想巴國土地,抱著美國大腿幸福過自己小確幸日子,巴國兩派巴解和哈馬斯還在為誰是正宗派斗的死去活來·······
巴國人民以前看別人為自己鬥,現在是自己鬥自家人


寬土包子


第一次中東戰爭那是阿拉伯聯合攻擊以色列,所以他們加起來的軍事勢力也是不容小視的,但剛剛回歸的以色列民那頑強👍的精神不是那麼容易打敗的,因為神為他們爭戰,上帝應許以色列人在末後的日子迴歸,而且重新栽種他們,這片土地他始終屬於以色列,不管是誰,沒有神的允許就不會被人奪走,這就看到上帝在任何時候都掌權,他掌管過去的歷史,也掌管現在將來的,無論世界怎樣不看好以色列,但神站在他們一邊,再說世人當感謝以色列,因著以色列萬國才蒙福,那咒詛以色列也該當咒詛,因為以色列是耶和華的受膏著,你是誰,竟要大過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