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馬雲再談996長文?

這可能是馬雲人設最狼狽的一次了。

先回顧一下這件事情的經過:

1、事情的開始,是公眾號@阿里巴巴 在12號下午三點左右發了一篇文章,叫《馬雲談996》。這篇文章發佈之後,在朋友圈炸開了鍋,很多人都非媒體人都瘋轉表示很贊同;顯然,馬雲說的是內心的真實感受,也是真話,雖然不政治正確,但馬雲有這個底氣談996的好,畢竟阿里的工資和各種待遇,包括給員工休息的各種福利,一直都不低,大家的文化認同感也非常高,無論是馬雲還是阿里人,其實內心都認可996,雖然996在阿里內部,並不是常態,但該有的時候一定是有的。我本人也在阿里呆過,一般這種情況大家都能接受,馬雲在內部談到這個,其實是刻意提醒大家,我們都應該好好幹,不怕加班,但在實際執行上,阿里是沒有制度化996的。所以馬雲才這麼自信,甚至自信過頭,要把這段話發出來。這裡要說明一下,@阿里巴巴 這個公眾號,不是對外的,是對整個阿里集團員工的,目的是宣傳阿里的內部文化。但即使這樣,我也認為馬雲犯了一個解析不清的錯誤。所以我發了個朋友圈。

如何評價馬雲再談996長文?

2、但是大概過了1到2個小時之後,不同的聲音開始出來了,以自媒體人@三表龍門陣 那篇最為著名,名字叫《險惡的馬雲》,迅速扭轉了朋友圈的局勢。批評馬雲的聲音開始鋪天蓋地,這個馬雲估計想不到的,突然排山倒海,即使是公關資源陣容強大的馬雲,也突然傻了。

3、所以到了傍晚時分,大概6點左右,馬雲及其公關團隊發現事態在進一步惡化,所以開始認慫了,迅速改口風。立馬在微博上發了一條緩衝的微博,開始對那篇文章做出瞭解析,這條微博,我看到很多阿里的前同事都被公關部安排轉發到朋友圈了,轉發語統一是:“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通過強硬的方式修改了口風。

如何評價馬雲再談996長文?

我也看到,公眾號的第一條評論,也專門安排了一個引導的評論語,無非是想進一步解析,我馬雲說的不是那個意思,你如果按照字面來解析,的確如果三表說的那樣,但我本意是想著重奮鬥者為本。所以便有了公眾號評論的第一條:

如何評價馬雲再談996長文?

4、但是,沒有用了,批評的聲音,如潮水的湧來,大批媒體人加入到了責罵馬雲的浪潮中來。的確,馬雲的那篇文章,邏輯非常混亂,完全是搞傳銷的那種話術,所以不攻自破,加上馬雲當年在韓國的採訪,說自己後悔沒有迴歸家庭之類的截圖,跟今天形成巨大的反差,讓人覺得,馬雲就是個偽君子。其中,知乎大V

@張佳瑋

老師的點評最精彩,用強大的邏輯基本把馬雲的皮給拔下來,詳細可以看這個:如何看待馬雲 4 月 11 日在內外直播中將 996 稱為「修來的福報」?​

www.zhihu.com

如何評價馬雲再談996長文?

整個過程大概是這樣,可以說,又是一起黑天鵝事件,這個事件第一次讓馬雲這個人設,陷入崩塌危機,從目前阿里的公關套路來看,這次馬雲也的確急了,這件事我的理解是這樣:

第一:馬雲對自己太過自信了,以為自己有錢,有權,有強大的公關資源,縱橫行業多年,就可以不倒神話,這一次,自信過度了;

第二:馬雲那篇文章的邏輯,暴露了一個事實,即使馬雲是首富,是影響世界的經濟人物,但也掩蓋不了他的知識結構遇到的問題,主要還停留在忽悠式狡辯水平上,沒有補上邏輯課,他是個牛逼的戰略家,但依然帶有屌絲出身和經歷的烙印;

第三:處理不好的話,這件事對馬雲影響非常大,畢竟他是阿里的巨大流量來源之一,而且他本人的表達欲也非常強,之前一直是精神導師,現在出去說話,可能會非常尷尬,所以必須要想法子著陸,否則後面很尷尬。

所以,便有了今天的再談996這篇文章,關於今天的這篇,我就不說了,肯定是公關團隊寫的,而且審核過無數次的,這篇文章不可能承認錯誤,整個結構是過渡和解析馬雲最初的意思,而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樣。把事情說圓了,銜接好了,就行了。

爭議會繼續,但無所謂,後面馬雲還有大把的公關資源可以跟進,網友和自媒體人,會隨著熱點過了就過了,今天的這篇,只是有一個明確的交代,以方便後面出來混江湖不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