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的“訴”命轉折

來源:牛熊檔案(bullbear21)

記者:楊坪

一份“神兵天降”的法院判決書以及一套無孔不入的“鷹眼”系統。

從2014年初登A股市場時眼花繚亂地跨界,到2017年洗心革面聚焦主業,視覺中國的“幡然醒悟”顯然不只是因為資本市場邏輯變化,更多是利益使然。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權利聲明和水印,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可以作為著作權的證明;

2016年,視覺中國研發了“鷹眼”的圖像追蹤系統,潛在用戶增長超過84%。

這兩個重要事件,是視覺中國 “訴訟營銷”之路的基石。

视觉中国的“诉”命转折

01 做一門掙錢的生意

《星際穿越》裡,在意識到補給不足後,庫柏駕駛著徘徊者2號,選擇了從永恆號分離,墜入黑洞。萬籟俱寂中,一個散發著耀眼光芒的環狀物在漆黑的宇宙中旋轉。

誰也沒有料到,電影播出的五年之後,人類便能一窺黑洞的真容。

5000多萬光年外,一家圖片版權商看到了商機,在這張凝結了全人類心血的“黑洞照片”上,打了一個章,然後以150元/張/次的價格掛在官網出售,美其名曰“版權”。

80後對這個情節可能並不陌生。

大話西遊裡紫霞仙子也是這樣做的,“就像我的騾子一樣,幫你蓋個章。”

可惜,500年後的人潮裡,沒有至尊寶。

人們將視覺中國視為了一個“利慾薰心”的版權販子。

2000年4月,互聯網的東風從硅谷吹到了中國,財富新貴層出不窮,柴繼軍的“老搭檔”李學凌說,“互聯網這幫人就會燒錢,我們做一個不燒錢的、能賺錢的生意吧。”

隨後,二人創辦了視覺中國的前身——Photocome,意為“圖片來了”。

上線第一個月,交易平臺便銷售了4萬多元的圖片,還吸引了新浪。

多年以後,李因為經營理念不合離開了Photocome,隻身創辦歡聚時代。柴卻將那句“賺錢”視為了人生格言。

從售賣圖片到售賣版權,柴繼軍將尚在襁褓的視覺中國培養到A股市場,花了14年。

但視覺中國從25億對價狂奔至200億市值,只花了不到5年,這一關鍵就在於它 “訴訟驅動型”商業模式的誕生。

02 “天降”判決書

視覺中國官網掛著一份引以為傲的榮譽。

2014年,在歷經三年的周旋與激辯之後,視覺中國訴正林公司的“侵害著作權”終於勝訴,這場關於如何判定“著作權”的經典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納入了2014年的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中。

也正是在這一年,視覺中國借殼遠東股份,正式站在了A股市場。

當時的遠東股份以24.88億的價格,收購了視覺中國旗下兩大核心資產華夏視覺與漢華易美,增值率高達1569.54%。

借殼並不容易,尤其是估值如此之高的借殼案例。

於是,交易方廖道訓、柴繼軍等人給出了累計近11億的業績承諾:

華夏視覺與漢華易美未來五年(2014 至 2018 年)的扣非淨利潤(合併計算)分別不低於1.120億元、1.596億元、2.212億元、2.774億元及3.286億元。

然而上市之前,2011年至2013年,華夏視覺和漢華易美的扣非淨利潤之和分別為2123.82萬元、3736.87萬元和7900.44萬元。

視覺中國的底氣從何而來?

讓我們將目光回溯至2007年。

哈爾濱當地的一家小軟件商正林公司,正在焦頭爛額地籌備“軟交會”,為了在展會上一鳴驚人,正林公司決定在宣傳上下點苦工。

略微思量後,正林公司將設計和印刷宣傳冊的工作,委託給了哈爾濱共和廣告營銷策劃有限責任公司。

然而頗不湊巧,這家廣告營銷策劃公司的美工在設計宣傳冊時,擅自使用了多張“來路不正”的圖片,正是Getty公司授權給華蓋創意公司的作品。後者,是視覺中國全資孫公司。

2011年3月9日,哈爾濱的暖春還沒有來,華蓋創意公司以“著作權侵權”的緣由,將正林公司告上了法庭。

最初,由於華蓋創意公司未能提供被控侵權作品的底片或未經修改的數碼照片文件,其所提供的僅有Getty公司公佈在其官網上的被控侵權圖片,而在此之前,互聯網上已有多家公司公開銷售與被控侵權圖片內容、攝影師完全相同的圖片,華蓋創意公司敗北。

捲土重來後的華蓋創意公司補充提交了攝影師RyanMcVay宣誓公證書,《免版稅經銷商協議》等與已公證的一系列材料。

終於,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一錘定音,判定著作權侵權成立。

那一年的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是這樣評論的:“網站上的‘署名’,包括本案中的權利聲明和水印,構成證明著作權歸屬的初步證據,在沒有相反的證據情況下,可以作為享有著作權的證明。”

這也就意味著,視覺中國的水印和權利聲明,就是擁有這張照片所有權的“最好證據”,除非有相反證明。

相比之前老老實實、事無鉅細的擺證據、講道理,此後視覺中國的維權之路就“省心”多了。

如在2015年裡,視覺中國訴江中藥業和夢微公司的“官微著作權侵權案”已駕輕就熟。

庭審階段,華蓋創意公司一一擺出了帶有 “華蓋創意”水印的圖片、Getty公司的確認授權書以及美國華盛頓州公證員所出具公證。

海淀區人民法院認為這些構成證明著作權權屬的初步證據,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可以作為華蓋創意公司享有著作權的證明。

這一案例被列入了2016年度北京市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創新性案例。

“創新意義在於對此類新型的網絡證據保全方式的審查規則進行了探索,對於減輕權利人維權負擔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法院在案件創新性評價中表述。

這正是從這段時期開始,視覺中國在“漫漫”維權路去而不返。

天眼查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上市公司視覺中國法律訴訟有141條,其旗下兩家公司漢華易美涉及法律訴訟4011條,華蓋創意公司涉及法律訴訟8000餘條,三家公司涉及糾紛案件共12000餘條,其中案由大部分為起訴他人公司作品侵權。

2014年至2017年,華夏視覺和漢華易美分別實現扣非淨利潤1.161億元、1.815億元、2.376億元和3.08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高達46.89%、56.36%、30.93%和29.97%,連續四年完成業績承諾。

视觉中国的“诉”命转折

03 “鷹眼”來襲

當然,訴訟便捷更多體現了法理的進步,它可以成為“訴訟營銷”的秘密武器,但並非視覺中國版權爭議的起點。

在2014年視覺中國“借殼上市”的公開材料中,曾經這樣介紹了自己的知識產權維權模式:

銷售團隊或維權團隊發現疑似侵權客戶——核實圖片來源,是否有購買記錄——與未獲授權客戶協商簽訂銷售合同——不配合協商則移交律師——和解或發起訴訟。

這一模式被大規模應用的契機,來源於視覺中國的一款“核武器”。

2016年,視覺中國開發了一款名叫“鷹眼”的圖像追蹤系統,它的巧妙之處在於,可以快速而精確地找到,網絡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視覺中國圖片。

只要是視覺中國圖庫裡蓋著“水印”的照片,都逃不過鷹眼的“法網”。

2017年,視覺中國通過鷹眼數據實現潛在用戶增長超過84%,協議客戶超過54%。

獲客效率大幅提升的2017年,視覺中國果斷選擇了聚焦主營業務——“視覺內容與服務”,剝離了“數字娛樂”等業務。

在此之前,被資本市場迷得眼花繚亂的視覺中國不僅將“視覺數字娛樂”、“視覺社交社區”和“視覺內容與服務”一道作為核心運營板塊,甚至還拓展了旅遊等文娛項目。

“鷹眼”系統的開發,讓維權營銷在視覺中國的核心業務中逐漸穩固。

2014年-2017年,視覺中國視覺內容與服務的營業收入從3.21億元飆升至5.8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7.35%。

時常活躍於公眾視野的柴繼軍,也開始表達一個觀點——機會無處不在。

“一些自媒體運營者缺乏版權意識,我們很多內容被互相拷貝,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但也是最大的機會”;

“原來我們都是報紙、雜誌、門戶網站,現在一個微信公眾號、鳳凰號、一點號,有可能都是我們超過一個報紙的量。不斷找到你的用戶,給他們來提供服務”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2017年,國內另一家圖片交易平臺全景網絡,為了找到自己的用戶,貸款組建了法務團隊。

全景網絡將之稱為“維權式營銷”。

為了順利組建“維權式營銷”的團隊,全景網絡不惜向商業銀行新增短期貸款486.64萬元,同時公司運營成本激增,在營業收入微增0.52%的情況下,淨利潤虧損329.57萬元。

那一年,全景網絡法務人員從0增至24人,營銷人員從63增至111人,通過圖片版權跟蹤維權的方式帶來“圖片收入”以及“圖片維權收入”增加2140.50萬元、較同期增長28.06%;

漸漸,人們意識到了不對勁——圖片版權市場,似乎正從一個深淵走向另一個深淵。

“黑洞”事件是一個導火索。

為了給“維權營銷”增加彈藥,國旗、國徽、領導人肖像、課本插圖,還有潘石屹自己找人拍的望京SOHO,都被收羅到“視覺中國們”的圖庫裡,戳上了淡淡地“印章”。

儘管視覺中國將這些具有版權瑕疵的“商品”慌忙甩鍋給了簽約攝影師,但仍不足以平“民憤”。

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視覺中國的。”

因為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只要是視覺可接觸之處,都可能埋伏著視覺中國的水印。只要那些所謂攝影師,將一張張找不到來源的圖片上傳到圖庫。

一邊不加審核地掠奪式搜尋素材,一邊大開“鷹眼”進行著以銷售為目的的“維權”,視覺中國們的“版權生意”遭遇網絡狙擊。

首當其衝的問題是,國內圖片版權經營商的圖庫裡,究竟有多少圖片的版權無法自證?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在其專欄指出,“不具有獨創性的含有國旗、國徽或其圖案的圖片,不滿足著作權法意義上作品的要求,很難再形成獨立的作品。

“對於此類圖片,類似視覺中國等機構,自然不得也不應聲明獲得版權授權,不得也不應以‘版權許可或許可使用’的名義再向他人單獨收取費用。”

人民網的社論則直言不諱地指責,“視覺中國的行為,已經越過了正常維權的邊界,進入到“未經批准,擅自從事著作權集體管理活動”的違法領域”。

重視版權無可厚非,視覺中國,全景網們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視覺素材市場,如果無法掌控“維權”與“營銷”的邊界,國內的版權生意,還將遭受更多輿論與法律風險的洗禮。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table><tbody>

牛熊檔案

ID:bullbear21

長按並識別關注



牛熊檔案:不管牛市、熊市,你都能在這裡找到有價值的財富檔案!


/<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