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概就是海马汽车现在所处的糟糕境地。去年海马汽车总销量只有6.75万辆,同比腰斩51.88%,也仅完成年目标的37.5%。销量严重下滑,也为集团带来了巨额亏损。据海马汽车财报显示,2018年全年亏损12亿-18亿元,这一数值几乎亏损掉海马汽车2010年-2016年全部利润总额。进入2019年,海马汽车继续过山车般“跌跌不休”。

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近日海马汽车公布了3月份公司业绩,报告显示3月份销量仅有1882辆,同比下滑77.28%。一季度销量累计仅为5092辆,同比暴跌78.58%。销量低迷也造成工厂大量产能闲置,据悉一季度海马汽车产量仅为3667辆,同比下跌84.85%。一个月还生产不出2000辆新车,作为拥有31年历史的老品牌,海马汽车如今的市场表现令人叹息。

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想当年海马汽车也是国内的龙头车企之一,自1998年与马自达合作之后,海马汽车旗下福美来、普利马等车型畅销全国。虽然2006年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与马自达分道扬镳,但几年间的合作还是让海马汽车积攒了不少制造技术。之后海马汽车开始“第三次自主创业”,一路顺风顺水进入发展“黄金期”,2016年销量达到历史巅峰的21.6万辆。可2017年起海马汽车销量急转直下,跌落到如今这般凄凉境地。

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海马汽车由盛转衰呢?缺乏核心竞争力,是海马汽车溃败的根本原因。早前依托沉淀的马自达技术,海马汽车还能在市场中混得风生水起。不过再厚的家底也有掏空的时候,海马汽车后期不注重研发核心技术,导致车型综合竞争力每况愈下。别说和同级别合资车型竞争,就是与“自家兄弟”比拼都没有什么优势。

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缺乏核心技术,也导致海马汽车推陈出新速度过慢。从2013年开始,海马汽车平均一年才推出一款新车,这样的速度怎可能击败对手立足市场。此外,缺乏核心技术带来的连锁反应,比如产品线单一、产品质量硬伤和发展战略不清晰等,都是海马汽车失魂落魄的症结。不过还好海马汽车迷途知返,选择押宝新能源汽车,并宣布2025年实现全面淘汰燃油车,成为国内第三家明确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厂商。

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可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没有过硬新能源技术的海马汽车,未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无论是仅售4.98万元的爱尚EV,还是8万元左右的海马E3,都没能赢得消费者认可,之后也是销声匿迹不了了之。自己单干不行,海马汽车决定“傍大腿”拯救自己。

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2017年底,海马汽车与科力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据公司当时公告,科力远拟向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提供混动系统,定制并购买基于海马M6车型上搭载科力远提供的混动系统的混合动力产品,提出至2021年底合作生产该产品的产销目标为累计不低于15万辆。

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可是这场合作却在2018年底宣告失败,双方因外部因素宣布协议终止,这场“婚姻”只维系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事实上这场车市寒冬下的“弱弱联姻”,或许早已注定失败的命运。科力远电池系统竞争力偏弱,近年来产品认可度低。海马汽车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节节败退,也属于自身难保的境地。双方均难以投入大量资金,合作项目“流产”也在意料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吉利看上了科力远,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

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一来二去,海马汽车始终没能在新能源领域混出个名堂,好在自己还有成熟的制造工厂,依托制造优势拿下了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的代工业务。海马汽车可以靠代工业务挣些小钱补贴家用,与此同时还能吸取经验筹划未来,似乎称得上是两全其美的好情。可是代工不仅会降低自身品牌影响力,还无法提升自我核心技术。治标不能治本,海马汽车依托代工业务显然无法翻身。

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痛定思痛的海马汽车,决定2019年“第四次自主创业”,似乎将战略目标又聚焦在传统燃油车。海马汽车早前耗资20亿元,在河南郑州打造了一座基于“工业4.0”理念、按照智能制造标准的现代化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海马S5和小鹏汽车G3外,还将投产海马汽车最新旗舰车型海马8S。海马8S定位"强动力SUV",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94马力、最大扭矩293牛·米的1.6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与同级别竞品车型相比,动力系统的确略胜一筹。

月销量不及2000辆,海马汽车还有救吗?

海马8S抛弃了以往海马车型的设计语言,由内到外焕然一新。此外,新车还搭载了迎合潮流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语音识别系统、L2级别自动驾驶和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据悉海马8S意在冲击中高端SUV市场,剑指以WEY、领克为代表的自主一线品牌阵营。可是就凭海马汽车现在的品牌影响力和制造技术,真能与领克、WEY一较高下吗?

海马汽车一系列自救措施,大都是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把戏,几乎没能彻底解决当前问题。究竟未来何去何从,还没有头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