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紅酒告訴你如何客觀評價葡萄酒的好壞?

對於不懂評價葡萄酒好壞的新手來說,當你喜歡一款酒的風味的時候,你就會認為這是一款好酒。如果你不喜歡一款葡萄酒,不管它質量多麼優秀,對你來說,它都算不上是一款“好酒”。的確,每個人的口感喜好都不一樣。不過你要知道,主觀絕對不代表客觀,喜歡,不等於好;不喜歡,也不代表它不好。

比如說你很喜歡一篇文章,因為它的觀點恰好說出了你的心聲,能夠引發你的共鳴。但是這篇文章濫用修辭、語境不對、舉例不通、錯別字嚴重……那麼客觀來說,這根本稱不上一篇好文章。我們不能因為它的某個可取之處,就無視其它的判斷標準。同樣地,在葡萄酒的酒圈裡,判斷一款酒的好壞的公認指標有四個,被稱為BLIC體系:平衡性(Balance)、餘味長度(Length)、濃郁度(Intensity)、複雜度(Complexity)。三品紅酒認為一款好的葡萄酒是指它具有典型的品種特色,整體很平衡,既有濃郁度也有複雜度,餘味悠長。

三品紅酒告訴你如何客觀評價葡萄酒的好壞?

1.平衡度

我們常說,平衡是一款葡萄酒讓人令人愉快的前提條件。平衡,謂指的是齊平如衡。一款具有平衡度的葡萄酒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地將葡萄酒中的各種元素聚集起來,卻不會讓任何一個獨佔鰲頭。

因此平衡度在葡萄酒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不過別以為記住關鍵詞就高枕無憂了,可以拿出去炫耀。我們都知道,平衡應該是在兩個或是兩個以上的對立面之間,才能形成這種關係,如果你在評價一款酒時只單薄地說“它很平衡”或是“它不平衡”,明眼人一下子便能認出你根本不會品酒。你還應該說出,它是什麼和什麼之間達到了平衡啊?又是什麼和什麼之間不具有平衡感啊?

所以你要記住,在品酒中我們要評價的平衡,通常從這三個最為重要的維度進行考慮:酸度、酒精度(或殘糖量)、單寧。

酸度:葡萄果實中自然含有的酸度有兩個作用,一是使葡萄酒保持清新活潑的口感,二是為葡萄酒進一步的陳年發展提供條件。通常來說,種植於涼爽地區的葡萄成熟度不高,它的含糖少,因此擁有較高的酸度,品嚐起來酸、澀口,並且會使收斂性更明顯。而如果種植在氣候炎熱的地方,葡萄成熟得過快,含糖量高,酸度就低,酒嚐起來單調、乏味、不清新,顏色也許還會暗淡無光。因此對於酒農來說,如何根據氣候來調節採摘葡萄的時間,控制好葡萄的酸度,是一項需要經驗和技術的活兒。三品紅酒認為酸度高低本身不是評價葡萄酒好壞的標準,只有能讓葡萄酒更平衡的酸,才是值得被欣賞的酸。

酒精度(或殘糖量):葡萄酒卡里的酒精度是從糖分裡發酵而來的,因此殘糖量和酒精度,就像是糖分和酸度一樣,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糖分和酒精之間也存在一種精妙的平衡,含糖量越高的葡萄酒,就需要相應地提高其酒精含量才能使之和諧,因為糖分的甜味非常單調,需要酒精的灼熱感來平衡,而同又不能使酒精的灼熱感過於突兀。如果酒精的含量過高,沒有足夠的果香、風味和酒體跟它協調,酒精的甜味就會被其濃烈性所掩蓋,無法在口腔中營造出一種溫暖、柔和的口感。

單寧:在講解葡萄酒的基本知識的時候,三品紅酒已經提到了,只有紅葡萄酒裡存在單寧,因為紅葡萄酒是帶皮釀的,葡萄皮是單寧的主要的來源。而白葡萄酒裡沒有單寧,因為它是不帶皮釀的。因此單寧這一維度,我們只在評級紅葡萄酒時作為考慮。單寧無色無味,但會給口腔帶來收斂和乾澀的感覺,同時也為葡萄酒的口感結構建立起“骨架”,會體現出酒體的結構,使一些酒可能表現得酒體輕盈,另一些則會相對豐滿厚重。就像喝脫脂牛奶或者全脂牛奶的感覺。

單寧會減弱果香,如果需要釀造以果香突出、清爽自然的葡萄酒,單寧含量則不應該過高;如果釀造適合長期陳釀的乾紅葡萄酒,則應該提高單寧含量,因為單寧是紅葡萄酒陳釀的保障,沒有單寧,葡萄酒貯藏就是個問題,單寧底子越好,可以陳年的機會就越大。不過這時需要稍稍降低酸度,保證味感之間的平衡。

比如說,梅洛被認為是紅葡萄酒中最甜的酒之一,因為它的單寧和酸度均較低,果味十分明顯,通常具有李子、櫻桃和黑莓的風味。因此,溫順的梅洛會與其他口感更強烈的葡萄混釀,讓葡萄酒的口感達到平衡。

2. 餘味長度

幾乎所有的釀酒師都希望自己釀出的葡萄酒帶有綿長的餘味,並且令人愉悅。在人們的印象中,餘味長短是一種判斷葡萄酒好壞的重要標誌,餘味不絕,方可謂之好酒。如果一款酒入口時不管是濃郁還是清香,但嚥下去後很快便失去了感覺,口中的風味變得寡淡、消失,那麼這款酒的餘味便讓人失望。

一般情況下,一款品質不錯的葡萄酒餘味時間能持續20至30秒;如果一款葡萄酒的餘味能持續45秒以上,那麼這款酒可以說是經過精工釀造的,風味較為濃郁,就可以說:“這款葡萄酒的餘味十分悠長。”而對於一款品質卓越的葡萄酒,其餘味通常能持續一分鐘以上。

三品紅酒告訴你如何客觀評價葡萄酒的好壞?

從理論上來講,所有的葡萄酒都有餘味。有些葡萄酒之所以餘味悠長,是因為它經過精工釀造,結構較為複雜,即使是在飲完酒之後,殘留酒液中的風味化合物與某些膠質會相互影響,使得一些風味物質繼續留在口腔內,這些物質沒有那麼快釋放揮發,因此形成了較長的餘味。有些葡萄酒的餘味短促,是因為葡萄酒本身的結構層次比較簡單。

因此年輕的乾紅葡萄酒通常餘味清淡,持續時間較短,對於經驗不足的葡萄酒飲客來說,這種葡萄酒更加容易入口。真正頂級的乾紅葡萄酒餘味悠長,期間還會發展出更加複雜的風味。

“餘味長度(length)”是個衡量性的詞語,在描述具體長短的時候,我們一般用短促(short)、中等(moderate/medium)、中短(medium-minus)、中長(medium-plus)、悠長(long)等詞來描述。除了長度,描述餘味時,還可以增加一些表示風味的詞彙,例如胡椒味的(peppery)、礦物質味的(mineral)、風味複雜的(complex)、柔順的(smooth)、辛辣的(spicy)、濃郁的(rich)、粗糙的(harsh)……其實這就是一款葡萄酒本身所具有的風味。

3. 濃郁度

濃郁度對於新手來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概念,就算你完全不懂酒,喝過一杯酒後也該嘗得出來它的味道是濃還是淡吧。濃郁度和葡萄品種以及釀酒方式有關。一般來說,像赤霞珠、西拉這些單寧厚重、味道強烈的品種,釀成的紅酒絕大多數是屬於濃郁型的,而像黑品諾、佳美娜這樣的品種,會顯得比較清淡。其次,經過長時間橡木桶陳釀的紅酒風味會比較濃郁,而沒有經過橡木桶陳釀的紅酒,如較低等級的餐酒、法國薄酒萊的新酒,會是清淡型的。

三品紅酒覺得香味與風味的豐富多樣,是評價一款葡萄酒是否濃郁的標準,而酒的濃郁度越高,說明這款酒具有精妙的結構和複雜的風味,它的質量就越好。因此濃郁指的不是酒裡的某種味道很重,例如酒精味很重,很燒喉,或者木桶味很大,把果味都蓋沒了,這種完全不屬於我們品酒時所說的“風味濃郁”。一款高質量的濃郁的葡萄酒,應該兼顧風味的複雜性,並且與酸度、甜度、酒精度等保持平衡。

三品紅酒告訴你如何客觀評價葡萄酒的好壞?

4. 複雜度

複雜度高的葡萄酒香氣豐富且富有層次,時間的變化也會讓複雜度高的葡萄酒充滿變化。品酒的人能細細琢磨其中的韻味,從而帶來一種感官上的愉悅,這正是葡萄酒的魅力所在。感受葡萄酒複雜性的過程恰似吃火腿三明治一樣。一片白麵包,肯定太乏味了,於是我們會加點蛋黃醬,這樣就有點味道了,不過還是太單調了。那就再加一片火腿,來點芥末、德國泡菜等,再來上一點陳年切達奶酪。好了,再用一片黑麥麵包蓋在上面。於是,火腿三明治就做好了,也因此不管是嗅覺上還是味覺上,其風味就豐富起來了,而這就是恰恰是複雜性給予我們最直觀的感受。

葡萄酒的原料是葡萄,因此作為“白麵包”的,自然就是果味。這種來自葡萄本身的最主要的味道,我們稱之為第一類氣味。如果一款葡萄酒不具備能夠陳年的品種,那麼這款葡萄酒註定就是一款以果味為主的適合立即飲用的葡萄酒,它香氣能夠演變的特徵不強烈,也只會跟隨果味。如果一款葡萄酒能夠在橡木桶中或是瓶中陳年,它就會逐漸演變出香草、煙燻、咖啡、巧克力、菌類、皮革等等氣味。一款葡萄酒只要能有三到四種味道,就認為具備良好的品質。但一款品質極佳的葡萄酒,可能會有十幾種以上的味道。

對於新手來說,往往不能品鑑清楚太複雜的葡萄酒風味,最好的學習方法還是多喝、多去比較,因為感受葡萄酒複雜性的過程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過程。同時也不要拘泥於品酒詞上講述的那些風味,因為每個人對各種香氣、氣味的敏感度都是不同的,品酒師列舉出來的風味也可能只是部分而已。

學習了BLIC這個體系,你也可以有品位地對一款酒評頭論足。綜合這四個指標,葡萄酒的質量可以分為有缺陷、差、可接受、好、很好、特好。三品紅酒認為,對酒的好壞的評判一定要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而不是憑藉自己的喜好,對所有事物優劣的判斷皆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