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最近有这样一部德国电影,三个小时,故事线从1937年到1966年,讲述了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它就是《无主之城》。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故事以现今87岁的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真实经历改编而成,老爷子现在还在从事着艺术创作,那段经历是他宝贵的人生财富,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的《窃听风云》想比大家都耳熟能详,而这部《无主之作》离他上部电影《致命伴旅》时隔九年,当然这九年时间里,他对生活必然有了更多的感悟。这位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可以算作电影界的奇才,该片从拿到剧本到开始拍摄准备时间并不长,一共11周,但是完成的质量非常之高。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首先,这部电影披着浓厚的战争外衣,影片可以分为三个片段,第一段展示了冷战期间真正的残酷,这种关于死亡的真实压迫到每一位观众,对于种族的灭绝往往是惨无人道的,而影片没有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给人很压抑的感觉,而是平淡地叙述着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真实而又感人。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小库尔特从小经常和姨妈伊丽莎白观看艺术展览,姨妈对于艺术有切身的感悟“一切真实的东西都是美好的”,这也构成了全篇的主旨,为了体验到艺术的真谛,姨妈可以不穿衣服弹奏钢琴,可以站在大巴车前,听喇叭齐奏,这种美妙的音符小库尔特当时无法理解。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姨妈也被作为“精神病”送到了精神病院,主治医生是卡尔·西班德教授,在当时“血统论”的影响下,伊丽莎白被扣上了血统不纯正的帽子,需要进行绝育,而主刀医生就是西班德。像很多的犹太人一样,伊丽莎白最后被送进了毒气室,最后成为了艺术的牺牲品。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这段描述可以算是当时10多万德国妇女被纳粹党卫军杀害的真实历史还原,只是披上了艺术的外衣,有些血腥而冰冷。

第二段描述了库尔特的成长,经历过战争洗礼的男孩长大了,他在东德绘画学院学习,学院教导他要将关注点放到集体上,也就是淡化“我”的观念,这就如同古代中国考八股文,每个人的作品被集体主义所裹挟,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有意思的是库尔特喜欢的对象父亲正是西班德教授,而要谋生路的库尔特不得已还要去绘制壁画,这在他之前看来,完全是不入流的做法,可是生活就是这么的现实,要活下去,才有出路。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影片中库尔特的老师其实是二十世纪非常重量级的画家约瑟夫·博伊斯,他曾有一句名言:人人都是艺术家。当柏林墙被推倒后,他烧毁了两幅画,并且告诉学生,不要做出选择,片面的认同等同于思想上的枯竭,这种说法很有说服力。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一个老师,没有让学生苟同于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而是去寻找生活中的本真艺术,在那个年代,这样一位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当在前进的道路上回望时,必然会有感激、感动,这份力量也足以让面对重重困难的学生冲破荆棘,成为一流的艺术大师。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艺术家就是探寻真相、本源的那群人,他们往往孤立无援,而第三段则是对于自我的突破。在东德、西德之间,库尔特选择了西德,为了生活,他屈从与岳父的安排,做着清洁的低等工作,但是内心他仍然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这段时光的表现非常的艺术,无数个日夜,面对空白的画布,库尔特苦苦地思索,到底什么才是他心中的艺术。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最终,他找到了,那是让库尔特名扬世界的手法:照片绘画法。摄影与绘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形态,摄影是对场景的100%还原,而绘画则是一种创作活动,影片将灵感归结于受到报纸的启发,“我想模仿一张照片,以其他方式制造照片,而不是制造像照片的绘画”。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其实,艺术类别并没有高低之分,真正能区分高下的就是再现的水平和方式。通过模糊处理,库尔特把伊莎贝拉完美再现,影片中西班德教授看到那副画之后惊恐的表情,将整个故事完美地串联到了一起,所有的人物以不可思议地方式产生了联系,虽然库尔特作为主角反而是一头雾水的。

对于最后的报道,记者选择了一副让自己“远离麻烦”的图片,这种趋利避害的方式再次点题,那就是当时政府对于艺术的管控。当权者总是会以权力集中为根本要务,全然不管什么才是好的艺术。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某种意义上来说,库尔特和西班德教授都是政治意识形态的不同受害者,西班德教授很爱惜“教授”的头衔,甚至有些自恋,他无数次照镜子,镜子中那个风度翩翩,饶有气质的男子是他心中完美的自己,可是对于那些手无寸铁的妇女呢?他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甚至连自己女儿,他也没有留下生儿育女的活路,为了保全家族的名声,他亲自做了手术,剥夺了女儿成为母亲的权利。

整部电影看似在讲艺术,更多地体现出了大背景下人们悲惨的生活,导演冯·多纳斯马尔克有着极强的场面调度能力,影片中明暗光线的处理非常到位,而演员的出色发挥让影片增加了更多的质感。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本来导演想用胶片进行拍摄,可是欧洲很多的胶片公司纷纷倒闭,最后不得已选择了数字方式完成呈现,而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很多线索需要观众自我发现,并且留白非常好,和《窃听风暴》同样精彩,很多话似乎没有开口就已经进入到观众的心中。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里希特成长于影片中的德累斯顿,他曾经说过“除了画画,我一无所有”,2008年在伦敦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他的油画《烛》以1050万欧元落锤,让他成为德国画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看似在讲政治的一部影片,却把艺术分析的如此透彻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对他艺术成就的最好展示,同时也将那个飘摇、动荡的年代,以及我们难以想象的迫害生动地展现出来,当长大后的库尔特在巴士面前感受到喇叭齐鸣时,他一定看到了姨妈伊莎贝拉,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